夏夫兹博里的美的标准(美的形式)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5

夏夫兹博里以古典主义的方式肯定了美的社会性、行动性,也引出了美善统一的学说。
夏夫兹博里在美的来源问题上,吸收了亚里斯多德的“四因说”,得出了美在形式, 夏夫兹博里认为“真正的美是美化者而不是美”。形式分为三类, 夏夫兹博里称为美的三种标准或秩序。第一类:死的形式。无行动,无智慧,不论来自于人工还是自然,都没有赋予形式的力量。第二类:形式本身,具有智慧、行动和操作能力,是形式与心灵的结合,具有一种双重的美。第三类高出前两类,它是赋予形式的形式,也就是心灵本身。它是指导艺术之手。朱光潜先生指出这是夏夫兹博里的一种人道主义和人文主义思想。 夏夫兹博里在西方美学史上起了一种桥梁和综合的作用。他综合了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经验派和理性派,给古希腊美学和德国古典美学搭起了桥。
【夏夫兹博里】 (The Earl of Shattesbury,1671—1713)又译舍夫茨别利。英国伦理学家、美学家,新柏拉图派代表人物,著有《论特征》等。他赞同莱布尼茨大陆理性主义观点。他的全部学说都在于证明道德感和美感是共通的、先验存在的。这种先天的能力即“内在的感官”,属于人的理性部分,但仍是一种不假思索的感官能力。这些观点强调了美与善的联系和美的社会性。
夏夫兹博里认为世界是“神的艺术作品”,整体和谐、节拍完整,音乐完美。恶和丑只是部分的,它们的功用在于衬托整体的和谐。他是个自然神论者,认为“普遍自然”即上帝,创造了大的宇宙。上帝是最大的艺术家,是一切美的渊源。大宇宙的和谐是“第一性的美”,整个自然和人的内心世界的美是大宇宙美的影子,因此心灵不美的人无法真正认识和欣赏美。相对于上帝而言,诗人是“第二造物主”,他们的作品是“第二自然”。
他主张美“决不在物质本身,而在形式或赋予形式的力量”。他分形式(美所在)为三类,即“死形式”,“赋予形式和形式”,“自然神”。
他强调文艺繁荣的社会环境问题,指出文艺繁荣有赖于政治自由,暴力专制下的阿谀逢迎不利于产生伟大的文艺。
夏夫兹博里的美学思想在当时影响极大。他不仅在英国创建了一个美学学派,而且对大陆启蒙领袖们发生广泛影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