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是由大脑里什么决定的呢?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10-31
大脑皮层是由140亿个神经细胞组成。人的大脑皮层每个神经细胞有几千到几万个突触,整个人脑约有1015个突触,这就构成了极为复杂的网络系统。一些心理学家将这个结构称为认知结构,“知觉生长模型”将它称为“知识结构”。这里贮存了极其丰富的个人的学习经验,“知觉生长模型”将它称为“信息痕迹”;将承载信息痕迹的神经细胞称为信息载体。
目前,只有“知觉生长模型”可以统一解释所有心理现象。下面是此模型总结,刚好可以解释你的疑问:
感知觉,记忆,回忆和思维它们各有不同作用,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人类神奇的“灵魂”。从《知觉生长模型》角度看,它们都是意识流在知识结构上运行,与信息载体及信息痕迹相互作用的结果。
它们与思维的区别如下:
感觉主要是外来具有强大推动力的兴奋能量进入感觉器官,最后转换成为意识流,意识流的兴奋能量在知觉单元内扩散,产生知觉。即感知觉的兴奋能量只能来自外界环境,而思维的兴奋能量可以来自内部和外部。感知觉兴奋能量的扩散范围只能到达知觉单元,兴奋能量超出这一范围的扩散、运行就叫思维。如看见鲜花,产生感知觉。想摘花,超出感知觉的范围,就叫思维了。
由感觉系统进入的外来兴奋能量与信息载体相互作用,雕塑出信息痕迹,这个过程就是记忆的过程,雕塑出信息痕迹的结果叫记忆。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同样会留下信息痕迹,即思维记忆,传统心理学不叫记忆,叫思维的过程(思考)和结果(理性认识)。
把过去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重现出来,就是回忆。这是意识流在推动力和吸引力的作用下,兴奋能量到达贮存着信息痕迹的表象和知觉单元,将贮存的信息反映出来,这个过程叫回忆。回忆和辨别、理解、概括、概念、分析、综合、比较、直觉、灵感等等都是思维的表现形式之一。
总之,所有心理现象(包括感知觉),都是意识流在推动力和吸引力的作用下,在知识结构的知觉单元之间运行的过程和结果,是相互配合,连续不断,变幻莫测的统一的过程。是心理学将这个统一的、综合的过程分解成若干特征部分的结果。
睡眠中,兴奋能量与信息痕迹相互作用,产生梦境,梦境中可以有合符逻辑的言语、行为,甚至出现灵感。但是,这些都不是思维现象,因为清醒状态是思维必须具备的条件。当然,灵感或某些梦境都可以马上让人从睡眠中觉醒,引起注意(集中注意的状态),不过,觉醒前兴奋能量在知识结构的知觉单元之间运行产生的结果确实不能称为思维,这也是心理学应该做出的分辨。
注意是兴奋能量集中的状态。意识是清醒的状态,是知觉的状态。知觉域的范围就是意识的范围。
综上所述,《知觉生长模型》确实将所有心理现象统一在一个模型上了。利用这个模型,我们可以进行“灵魂”的演绎工作。我确信:大脑确实是以统一的、综合的功能进行工作的。希望这个模型能够抛砖引玉,成为研究工作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