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认识圆》说课稿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2
认识圆
一、 教材分析(说教材):
1、我说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圆》,本节内容是人教版数学教材六年纪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对圆有直观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后面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基础。
2、《---------》的教材编排是--------------------
二、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使学生掌握用圆规画圆。
3、经历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树立学习自信心。同时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
2、难点:用圆规画圆
四、教学环节以及设计意图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基于以上理念,我们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即引入新知——构建新知——强化新知——总结新知。
五、教学流程安排
(一)引入新知:老师藏宝引入。让学生去思考圆的特征。(得出圆心、半径)
(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二)构建新知
1、动手操作:用圆形的东西画圆,再从不同的方向折圆。再次引出圆心半径直径。,
2、提问思考:半径有多少,直径有多少,半径直径什么关系。
3、尝试解决:通过图形解决问题(量和观察)。同圆的半径直径相等。
4、运用知识:画圆。为什么有些同学圆,有些同学不圆。为什么大小不一样,位置不一样。圆规的使用,定一只脚,动一只脚,两脚间代表什么。
(意图:给学生创设自主建构知识的空间,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强化新知
1、练习一、三是掌握圆的半径和直径的定义
2、练习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圆,学会画圆
(意图:一方面,通过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另一方面,又有利于教师了解学情,教学进度,以保证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总结新知
1、引导学生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收获。同时,想尽办法通过学生来提出本节要注意的知识点。
2、大家在了解了圆的一些特征后,我们还可以对圆做什么研究呢?这就留给大家课后去思考。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反思和梳理知识点,同时做到让知识点来自生活回归生活,这样能够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兴趣。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