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迟处死是多少刀,历史上被凌迟处死的人最多割了多少刀?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9

历史上被凌迟处死的人最多割了多少刀?

历史上被凌迟处死的人最多割了3600刀。

明朝天启进士、翰林院庶吉士郑曼,崇祯年间遭温体仁诬陷,以“杖母不孝”被“凌迟”处死,剐了3600刀。

凌迟处死,刑罚名,始见于辽代。“凌迟”俗称“千刀万剐”,是我国封建社会死刑中最残酷的刑罚。“凌迟”主要是针对谋反、犯上作乱、“口语狂悖”等“大逆”、“逆伦”罪的人设置的。

“凌迟”主要是用来处死危及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政治犯的。“凌迟”的执行方式是将犯人零刀碎割,使其极尽痛苦而死,让那些声称“脑袋掉了不过碗大个疤”的好汉,想速求一死而不得,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

据民间传言,“凌迟”处死时,刽子手先在犯人前大肌上割一块肉抛上天,这叫“祭天肉”;第二刀叫“遮眼罩”,刽子手把犯人头上的肉皮割开,耷拉下来遮住眼睛,避免犯人与刽子手四目相对,防止犯人在极其痛苦时放射出异常阴冷、恐惧的目光而使刽子手心慌意乱,影响行刑。

扩展资料:

“凌迟”受刑个例:

1、刘瑾:

明武宗时代重要的宦官,1510年被处刑。传闻磔刑凌迟三日,割三千三百刀。据说第一天的行刑后,刘瑾回到监狱,还吃了白粥。整个行刑过程后,燕京围观百姓,特别是受过刘瑾迫害的人及其家属,以一钱争夺其肉,下酒生食之,以泄其愤。

2、王杲:

明末建州豪强,曾受封为建州右都指挥使。因屡犯明边,于1575年被凌迟处死于北京。

3、郑鄤:

崇祯年间庶吉士,被温体仁等告以“杖 *** 妹”之罪,1636年凌迟处死。

4、袁崇焕:

崇祯年间著名将领,因崇祯皇帝怀疑其谋反,以“通虏谋叛”被凌迟处死,据说当时京中百姓争啖其肉。

5、耿精忠:

清朝康熙年间,因康熙帝撤藩,与吴三桂等人发动三藩之乱,失败而被凌迟处死。

6、洪天贵福:

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之子,为清朝大臣沈葆祯所俘虏,判凌迟处死(处决时年仅十五岁,可能是最年轻受刑者)。

7、康小八:

人称康八爷,抢劫杀人无数的恶匪,成事全靠他心狠手辣和一把从洋人处偷来的手枪,大闹京师,惊动太后慈禧,终被正法。

8、符珠哩:

清末一名奴隶。因谋反(杀害一名自己侍奉的蒙古王子)于1905年4月10日被处刑,亦可能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凌迟受刑者(凌迟两星期后被废除),亦是少有有人拍下整个凌迟过程,而且较为清楚的一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凌迟处死

谁知道凌迟处死到底需要多少刀?

 凌迟,愿意指缓缓的山丘,这里取其缓慢之意思。缓缓的死,慢慢的死,用我们俗话就是千刀万剐。我国历朝历代都使用过凌迟之刑。但在明代以前从来没有超过一千刀的。在元朝,大元律首次明文规定,凌迟处死需要一百二十刀,第一百九十九刀这人不能死,还要会说话,要会骂人。到了明朝,明太祖一看:“靠,一百二十刀,这哪成啊?改!乘三十!”就是三千六百刀。这下可难为坏了那些刽子手们,三千六百刀杀一个人,到了三千五百九十九刀这人还要会说话。就有人去跟朱元璋反应:“皇上,你弄那东东我们玩不转啊!”朱元璋一听也对,于是就问:“谁用的刀数最多啊?”这时一个刽子手就说:“皇上,我的最多!”“你用了多少刀”“回皇上,三千三百五十七刀”从那时开始,大明律上明文规定,凌迟处死就是三千三百五十七刀!

古代的凌迟处死,他规定了要剐多少刀吗?

凌迟发展到明朝,终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人们发现一片片脔割皮肉,比连筋带骨割更省力,时间也更久,大太监刘瑾被剐,按例该剐3357刀,每十刀一歇一喝,第一天割357刀,暂时结束时给他喝点粥维持生命,总共剐了三天。后来郑曼被剐,闻宣读圣旨,应剐3600刀,可见刀数并不绝对固定,但这两例都在3000刀以上。如果刽子手技艺不高,可能犯人老早就死去了,或者犯人家属给刽子手一些好处,刽子手也会让他死得痛快些,清代散文家方苞就记录过刽子手索要贿赂的事情。

望采纳 望采纳

凌迟处死,剐到50刀以后,大脑神经对人体皮层还有疼痛知觉? 多少刀后轮到内脏?

嗯,一直到死,也不可能轮到脏器……我觉得你是小说看多了。

————

【现实】凌迟之称早期多见于宋代记载,如《宋史刑法志一》:「凌迟者,先断其支(肢)体,乃抉其吭(再挑开喉咙),当时之极法也。」这是由于宋代对犯罪防治采取了刑罚威胁主义,使得犯罪处罚走向了重典化。不止凌迟,刺配刑也是典型。

而更早则称「磔(刑)」,但无论叫什么,大致流程多见类同之处。不过字词含义里,凌迟也指他人正在实施的精神虐待,而磔刑、剐刑则是指心理上已经承受的痛苦。类似而不一样。

至清末,最后遭遇凌迟的几名罪犯中,分别涉及滥杀(康小八)、弑主(符珠哩)、弑母(佚名少年)和灭族(王维勤)。可以说,受刑者多是猪狗不如一样的畜类。

PS:我看到评论有说杀这种人连小鬼子都比不上?不知是什么心态。1900年,日本因《娼妓管理条例》和善种学,曾强制娼户绝育,即剥削其生育权,尤其是感染性病的那些。此事一直都未停息,1940年《优生法》、1996年变体,《产妇(母体)保护法》,多由黑帮“游说(shuì)”那些存在遗传缺陷的家庭自愿接受绝育手术。

————

【小说】在上世纪的一些民间小说中,凌迟就是千刀万剐,所以在受刑前,据称对犯人的待遇很好,有些刽子手甚至会自己掏钱补贴犯人,因为行刑过程中,如果犯人死了,刽子手也是会倒霉的。

一些详细的说明会有小刀刘、凌迟时长(三天),固定刀数等等……并且也有提到,用渔网勒住,让表皮的肉通过渔网凸出来,这样方便行刑的说法。但是这大多是受以前的小说,尤其是「分而食之、生啖其肉」的影响所致。比如:

“……一齐拥入宫中,碎割岑昏,生啖其肉。”《三国演义》

“百姓观者无不下泪而暗恨志伯,几欲生啖其肉。”《海公案》

“那少年无亲眷的饿死了,被人家将衣服扒了去,众人遂将肉割下分而食之,令人见之可惨。”《孝感天》

所以真实的千刀万剐并不存在,理解成“千刀万剐”,是类如万箭穿心那样的,突出惨状,或让观者解恨,又或同情。至于其他一些添油加醋的说明,比如浇热油或其他,在私刑上是存在过的,自秦汉开始可见,比如向民间授权,或“非成例法”的使用,像刘邦把大将彭越剁成肉泥,这就是私刑。至于秦代……「夫为寄豭(jiā,托养别家的公猪,指通奸重婚等),杀之无罪」也是个多有讨论的。

小说是小说,演义是演义,很多写文章的根本连史书都没仔细考究过,就像现在古装剧导演能把宋朝的官帽扣到明朝县老爷的头上一样,不可信的。

一位被凌迟处死的公主,被割三千多刀,究竟是为什么

爱新觉罗莽古济,她是清朝唯一一个被凌迟处死的公主。她究竟犯了什么错事?竟然要遭受这样的出发,她是努尔哈赤的女儿,说起关系,她还是皇太极的姐姐,血肉亲情并没有让皇太极对她手下留情。

皇太极继位以后,莽古济一母同胞的兄长,莽古尔泰被皇太极革去了大贝勒的称号,莽古济从中嗅到了一丝不和谐的气氛,皇太极的大位慢慢的稳定,他就开始排除异己,首当其冲的就是莽古济的一派亲戚,莽古尔泰也嗅到了这一信息,莽古济帮着他谋划造反,只可惜,莽古济并没能完成她的设想,连边都没有挨着,和她相处不欢的丈夫立刻向皇太极自首,一场没有爆发的政变,被扼杀于萌芽之中。 造反罪,无论你是什么身份,都是死罪,对于皇太极来说,虽然是他的亲人,但是皇族的血是冷的,不得不杀了她,为了不能让后人效仿她的作为,因此,杀鸡儆猴的结果,就是凌迟处死。 可怜的莽古济,必须要忍受3357刀,在最后一刀的时候,行刑者才能让她断气,真可谓惨!

袁崇焕最后凌迟处死是剐了几刀?3367刀还是1000刀?

  史书没有记载。

  后金军退兵后,袁崇焕却被治罪。当初后金军进入的关口是属于蓟辽总理刘策所管辖,而袁崇焕得知后金军入关,直逼京城,于是千里迢迢赶来救援,自认为有功无罪,但是朝中大臣却有很多人认为是袁崇焕放清兵入关,于是纷纷诽谤袁崇焕与后金军有勾结,朱由检对此也很怀疑。此时后金军也设计离间,说袁崇焕与后金军有秘密约定。十二月,朱由检将袁崇焕下狱。   魏忠贤遗党王永光、高捷、袁弘勋、史褷等人想趁机给魏忠贤报仇,以擅自与后金军议和、擅杀毛文龙两条罪名定袁崇焕死罪,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袁崇焕被凌迟处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并抄没家产。 的人(175)最多(8)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