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2

高二本身的知识体系而言,它主要是对高一知识的深入和新知识模块的补充。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 高二历史 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历史知识点 总结 1

★考点 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建立:1046年

(1)分封制

①内容:西周时期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和人民分别授予 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诸 侯的权利: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②分封制的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扩大了统治区域,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2)宗法制

①特点:宗法制是实行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维护政 治联系的制度,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内容: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执政权力, 其余诸子分封为诸 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周天子为天下的大宗。封为诸 侯的庶子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诸 侯的庶子分封为卿大夫,他们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其地位 也由嫡长子继承。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这样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就形成了周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的宗法等级。

③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和政权的结合尚未形成中央集 权

★考点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的统一:BC230-221韩赵

魏楚燕齐

(1)皇帝制度君权的至高无上

(2)秦朝的中央机构三公的职权范围要注意区别,也是选择题中 经常命题的重点。三公的职责:①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② 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 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3)郡县制郡县的设置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秦灭六国后秦始 皇采纳李斯推行郡县制度的建议, 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郡县制的特 点在于郡县的长官都有皇帝任免。郡县制建立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 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4)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

发展

★考点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汉初郡国并行制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封国制的存在是对中 央集权的威胁

(2)唐朝三省六部制把握好三省六部的职权范围、工作流程 中书省 (负责决策、草拟诏令 )--门下省 (负责审批诏令 )--尚书省 (负 责执行 ),长官都是宰相,宰相权力一分为三。

(3)元朝的行省制度

认识到行省制的实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是我们现在省制的开 端

(4)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中央不 断加强对对方的控制和管理,国家的权利不断集中在君主手中。

★考点 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至此中国古代的宰相制度被废除了,君主 专制发展的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2)清朝军机处的设置雍正时设立,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发 展到顶峰。

(3)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君主专制的加强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加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经济 的发展,但从却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2

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1.社会矛盾尖锐

阶级矛盾:土地兼并、赋税沉重 ,连年战争、自然灾害 -----农民起 义

矛盾:宋辽、宋夏战事不断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2.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积弱 -----军队战斗力弱

原因:皇帝集军权、更戍法

积贫 -----国家财政负担沉重入不敷出

原因:冗兵 ,冗官 ,冗费

3.庆历新政

中心:整顿吏治

结果:失败 -----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遭到强烈反对 (失败原

因)

影响:王安石变法的前奏

二、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1、富国之法 (理财 )

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 作用:政府的收入增加,积贫的局面有所改变,社会矛盾有所缓 和。

2、强兵之法 (整军 ) 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军器监

作用:北宋国力增强,积弱局面有所改观

3、取士之法 ( 教育 、用人 ):

改革科举、整顿太学、惟才用人

三、王安石变法的作用 (评价 )

1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 整。

2积极作用:政府财政收入增加,国家军事力量加强,在一定程 度上暂时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3局限性:农民处境没有根本改变 ;不能从根本上摆脱统治危机

四、结果:失败 ----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失败主要原因 )

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3

一、三教合一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新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 佛教、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儒学吸收佛教、 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2、隋朝:

儒学家提出 "三教合归儒 "的主张,又称 "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 为主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3、唐朝:

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佛教和道教 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二、程朱理学:

1、程朱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1)统治者支持:长期的混乱,不利于大一统的稳定和巩固,宋

代统治者倡导尊儒读经。

(2)儒家学者的努力: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 ;融合了 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理 学"。

(3)代表人物: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时期的朱熹, 成就最为突出,所以 "理学"也称为"程朱理学 "。

2、程朱理学的内涵:

(1)程颢、程颐的思想主张: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 主张先有理而后有 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

(2)朱熹的思想主张: 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 而天理就是作为道 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 "存天理,灭人欲 "。

3、程朱理学的影响: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有 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 ,成为后世 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 朝鲜乃至欧 洲 ;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 "朱子学"学派。

三、陆王心学

1、陆九渊的思想主张: 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 "心"就是"理"的主张 ;强调"宇 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2、王阳明心学出现的背景:

(1)明中期以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 统治陷入危机。

(2)王阳明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

3、王阳明的思想主张:

(1)更多地吸取了佛教的 "心外无佛,即心是佛 "思想,宣扬 "心外 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

(2)在认识论上,他提出 "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4、评价:

明朝中期以后, 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宋明理学历经几百年的 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 文化 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但是,王阳明的 "知行合一 "并不能科学地说明人的认识和实践的关 系。

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4

一、《诗经》与《楚辞》

1、《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编者可能是周王朝的乐 官太师。

①《诗经》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305篇,分为"风"、 "雅"、"颂"三大部分。

②《诗经》的内容从各个角度反映了五六百年间的广阔的社会生 活。

③《诗经》的艺术手法主要有 "赋"、"比"、"兴"三类。

2、《楚辞》是我国古代另一部诗歌总集。

①"楚辞"本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

②《楚辞》的主要作者是屈原,其主要作品是《离骚》 。

3、《诗经》与《楚辞》历来合称 "风骚",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 源头。

二、先秦 散文 与汉赋

1、先秦散文

①先秦历史散文中, 主要有编年体的《左传》、国别体的《国语》、

《战国策》、专记个人言行的《晏子春秋》等,其中《左传》的文学 成就。

②先秦诸子散文,主要是由 "百家争鸣 "时期诸子的言论编纂而 成,有儒家的《论语》、《孟子》、《荀子》,道家的《老子》、《庄子》, 法家的《韩非子》等。

2、汉赋

①赋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 它兼有散文和韵文的性质, 其 主要特点是铺陈写物,不歌而诵。

②汉赋按题材取向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抒情述志的短赋, 一类 是以铺陈排比为主要手法的 "体物"大赋。后者是汉赋的主流。汉大赋 的代表作家是司马相如和杨雄。 汉赋的恢宏气度是汉代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和积极乐观的时代 精神的艺术体现。

三、唐诗宋词

1、唐诗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期,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其中尤以盛唐、中唐两个时期的诗坛最为光辉夺目。

①盛唐诗坛上有以王维、孟浩然为首的山水田园诗派和以高适、 岑参为首的边塞诗派, 前者是中华民族热爱自然、 重视人与自然的和 谐关系的民族心理的艺术积淀, 后者体现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 反对 侵略和不畏强暴的民族性格。

②盛唐气象是富于浪漫气息和理想色彩的精神面貌, 在唐诗中盛 唐气象最杰出的代表首推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以清醒的洞察力和积极 的入世精神,深刻而全面地反映了现实生活。

③中唐诗坛有两个主要流派, 一派以白居易为首, 一派以韩愈为 首。

2、宋词

①词是一种音乐歌词,主要功用是在宴乐场合供伶工歌女歌唱, 它的题材主要是描写妇女的容貌、心理、生活情景,尤以男女爱情为 主。

②北宋词坛几乎是婉约词的一统天下。

③宋代豪放词的代表作家就是苏轼和辛弃疾, 但他们都善于写婉 约词。

④宋词婉约含蓄的美学特征是中华民族传统审美思想的典型体 现。

四、元杂剧与明清小说

1、元杂剧也可单独称为 "元曲",它是元代文学中的精华。

①元杂剧是汇融了歌唱、舞蹈、说白、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综 合艺术,是中国独特的戏剧形式 ——戏曲的第一种成熟形态

②元杂剧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内容极其丰富,主要题材有爱 情剧、公案剧、水浒剧、世情剧、历史剧。元杂剧在艺术上取得了辉 煌的成就,它塑造了形象鲜明、面目各异的舞台形象。它善于组织矛 盾冲突。它的语言大多质朴自然,洋溢着生活气息。

③元杂剧在中国文学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④元杂剧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

首先,元杂剧高扬了反抗精神,抨击黑暗势力、落后观念与丑陋 风习,歌颂了不畏强暴、反抗压迫、争取自由的叛逆形象。如《窦娥 冤》中的窦娥。 其次,元杂剧褒贬分明,剧中人物的忠奸美恶判若泾渭,这种体 现着多数人意志的价值判断是具有民主倾向和进步意义的。 第三,元杂剧体现了中国戏剧文学的一个特征:以浪漫的理想化 方式处理现实主义的题材,往往有 "大团圆"的结局,这种方式体现了 中国人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的信念,体现了正义战胜邪恶、幸福 普降人间的美好愿望。

2、明清小说

中国的小说经历了先唐笔记小说, 唐代传奇小说和宋元话本小说 三个发展阶段后,到明清时代臻于极盛,涌现出《三国演义》 、《水浒 传》、《西游记》、《金瓶梅》和《儒林外史》、《红楼梦》六部的长篇小 说。前四部被称为明代 "四大奇书 ",后两部则是清代长篇小说中的双 璧。

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5

隋唐——封建社会的盛和衰

1、隋大统一的历史原因。秦和隋的相似性。

2、隋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3、全面细致的识记大运河的分段、起止点、沟通河流。理解大 运河开凿的原因,影响。正确看待历不同人物对大运河的评价。

4、多方面 (从统治者作为,从制度,从科技,从水利,从民族交

往,从中外交流等 )分析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启示。

5、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活动和评价。

6、深入理解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均田制,租庸调制的实施原 因、目的,作用和其间的联系,后来的破坏。

7、全盛时期的表现 (经济、政治、民族、对外、文化。)贞观之 治和开元盛世。

8、长安和扬州。

9、唐中央政权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史实,共性。与汉民族关系的 异同点。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10、唐朝对外交往和汉的不同之处及其成因。对外交流的具体史 实。

11、深刻理解两税法的实施和影响。

12、多方面分析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原因和启示。 教育,医学,孙思邈和《唐本草》 。 说明:历来是高考之重点和 热点 区域,应注意。核心是盛与衰。

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6

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大约4000——5000年前)

·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476年)

·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鸦片战争1840年)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

·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

·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今天)

一、奴隶社会的发展史:

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前21世纪——前16世纪)

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时期)(前16世纪——前11世纪)

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前11世纪——前8世纪即公元前771年)

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年——前476年)(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年——前221年

二、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

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东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年魏国建立——589年隋朝建立)

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年——907年)

五代十国时期(大时期)(907年唐灭——960年北宋建立)

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

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年——1912年清帝退位)

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相关 文章 :

★ 高中历史知识点超详细归纳总结

★ 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 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 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 高二历史上册知识要点总结

★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 高二历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 高中历史考试必备知识点总结

★ 高中历史重要知识点总结

★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3b57837d30f874be5607a657c671896b";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