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从哪年开始,持续多长时间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11-18
诺贝尔奖简介

诺贝尔奖是根据A-B-诺贝尔遗嘱所设基金提供的奖项(1969年起由5个奖项增加到6个),每年由4个机构 (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1901年12月10日即诺贝尔逝世5周年时首次颁发。诺贝尔在其遗瞩中规定,该奖应每年授予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与和平领域内“在前一年中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瑞典银行在1968年增设一项经济科学奖,1969年第一次颁奖。

诺贝尔奖的奖金

2001年4月28日诺贝尔基金会宣布,今年的诺贝尔奖每个奖项的奖金数额增加了10万多美元,达到了982,600美元。

该基金会在一项声明中说:“2001年诺贝尔奖的每个奖项(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奖)的金额将达到1000万克朗,比2000年增加了11.1%。”诺贝尔基金会称,瑞典中央银行Riksbank为纪念诺贝尔而颁发的经济科学奖今年也将达到1000万克朗。

每年的诺贝尔奖获奖者通常在10月份宣布 奖金获得者在12月份收到他们的奖项和奖金。但是,如果按美元来计算的话,今年的诺贝尔奖金的价值按目前的汇率计算只增加了6.4%,因为瑞典克朗对美元及其它货币的汇率已经下跌了。

世界上获得诺贝尔奖最多的国家是美国
从1901年诺贝尔奖创立,美国已有279名获奖者。

“诺奖”多次与中国科学家擦肩而过

中国科技馆馆长、科学史专家王渝生介绍,中国科学家具有诺贝尔奖水平的研究甚至可追溯到建国前。最主要的科研成果有20年代的“康普顿--吴有训效应”、30年代赵忠尧的正负电子湮灭早期实验、40年代钱三强何泽慧夫妇的铀核三分裂的发现。

1923年美国科学家康普顿提出X射线量子散射理论,1924年与中国科学家吴有训合写论文。1926年吴有训发表《在康普效应中变线与不变线的强度比率》等论文,进一步证明了康普顿效应。康普顿因此获取192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而物理学史上的“康--吴效应”的吴有训却与诺奖无缘。

1930年,美国科学家狄拉克根据量子力学的研究结果预言了反物质的存在。同年,赵忠尧(后为新中国高能物理所奠基人之一)发表《硬γ射线在物质中的吸收系数》和《硬γ射线的散射》等论文,发现了γ射线通过量子物质时的“反常吸收”,即正负电子对湮灭现象。他当时的研究居于国际领先地位。由于种种原因,赵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中断了。而继续研究的日本学者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奖。

1946至1947年,钱三强与何泽慧夫妇合作发现铀核裂变的三分裂现象。在约里奥.居里夫妇的指导下,钱三强写出长篇论文,在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有理有据地对原子核三分裂现象作了全面详细的介绍。但他的发现直到60年代才被大量重复实验进一步证实。

中科院基础科学局熊国祥博士惋惜地说,60年代中国科学家失去了一次几乎到手的诺贝尔奖。他指的是1965年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1958年,中国科学界调集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所、北京大学、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所的专家从事人工合成胰岛素攻关研究。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它的分子量接近6000,分子由A、B两条链组成。中国科学家成功地将天然胰岛素的A、B链拆开,再重新连接而得到重合成的天然胰岛素结晶。最后又将人工合成的A、B链连接而得到合成的结晶胰岛素。1965年,中国科学家的这项里程碑式的研究宣告成功。

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标志着人类在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中向前跨进了重要一步。以当时国际上该领域的科技水平,此项成果无疑达到了诺贝尔奖水平。然而,瑞典诺贝尔奖基金会并没有对此事表示关注。个中原因也众说纷纭。

熊国祥认为,这可能与诺贝尔奖的推选机制有关,人工合成胰岛素是集体研究成果,参加的主要科学家有十余人。而诺贝尔奖同一奖项获得者一般不超过两人。另一个原因可能是信息沟通的障碍。该项科研成果诞生于文革前的1965年,当时中国与国际科技界的沟通日渐减少。受当时政治气候影响舆论对它也缺乏关注,该研究直到1982年才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第2个回答  2013-11-18
1900年6月瑞典政府批准设立了诺贝尔基金会,于次年诺贝尔逝世5周年纪念日,1901年12月10日第一次颁发诺贝尔奖
第3个回答  2013-11-18
1901年12月10日首次颁发诺贝尔奖。108年
第4个回答  2013-11-18
1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