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作文600字初中【以中考作文为例谈作文如何出新】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2-10
  有这样一则趣味故事:一位农夫请了工程师、物理学家和数学家来,想用最少的篱笆围出最大的面积。   工程师用篱笆围出一个圆,宣称这是最优设计。   物理学家将篱笆拉开成一条长长的直线,假设篱笆有无限长,认为围起半个地球总够大了。
  数学家好好嘲笑了他们一番,他用很少的篱笆把自己围起来,然后说:“我现在是在篱笆外面。”
  读这样的故事,总是令人身心舒畅,因为它既幽默有趣,又富含哲理。同样的材料,不同的角度,创造了不可思议的答案。生活是这样,写作也是这样。有时候材料没有变,想法变了,写出来的文章也便焕然一新。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高分甚至是满分作文,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新。从内容、语言到结构,立意高深,选材新颖,构思精巧,体裁独特。也就是说好文章贵在出新,如何在短短的几十分钟里面写出有新意的作文,除了要培养学生的写作素质与能力外,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学生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写作技巧和方法也很重要。
  
  一、内容新在角度
  
  对于多数学生来说,生活大多都是平淡无奇,而写作选材大都来自这些日常生活,如何引导学生对熟悉的生活材料(自然风光、社会生活、成长经历、人生感悟、品行美德等)变换视角,重新审视,挖掘其平凡生活中的新问题、新意义,是我们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为此,我根据角度切入点的不同,设置了若干个作文专题,主要针对学生立意与选材方面进行有序训练,以提高学生在立意上的高度和深度,选材上的新颖和别致。
  1.反面切入,以异求新
  就是另辟蹊径,运用逆向思维和求异思维对文题进行解读,撇开常规性的视角和观点,挖掘深刻丰富的思想内涵,提出全新的看法。
  如,2007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作文题:幸福是什么?幸福有时是一种拥有,有时是一种等待,有时是一种感动。收获是一种幸福,付出也是一种幸福;功成名就是幸福,淡泊宁静也是幸福……其实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点点滴滴的生活中,在我们成长道路上的每一个脚印里。
  请以“这就是幸福”为题写一篇作文。
  “这就是幸福” 是一篇有导语的标题作文,审题没有障碍,立意选材就显得更加重要。要想让作文写出新意,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普通的文章都会沿着出题者的意图,写一些幸福就是拥有、等待、感动等内容。如果人云亦云就不免落了俗套,如果另辟蹊径,运用逆向思维和求异思维对文题进行解读,挖掘其深刻丰富的思想内涵,提出全新的看法,就会让人耳目一新。如,人们往往对放弃、失败、挫折等没有好感,但如果由此进行逆向立意:学会放弃,这就是幸福;在逆境中成长,这就是幸福等。
  2.大题小作,不同凡响
  将选材和立意聚焦到一个小的颇具代表性的方面去思考,通过小事件,来反映大道理,做到“一粒沙里看世界”。如,《美丽的苹果》(2006年北京市中考满分作文)表现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者将这种美德通过削苹果这一件平常小事进行传递,一只苹果架起了祖孙三代人之间的情感桥梁,作者的别具匠心可见一斑。以此为例,我设计了作文题《一件小事》,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去体味、思考,从日常的小事中挖掘人生的真理。学生写作的过程,也是他们探寻人性中最闪光的精神品质,挖掘人生中耐人寻味的深意的心路历程。
  3.变换角度,新意即现
  突破常规,拓展思路,多角度的思考问题,立意自然就高深起来。如,2008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满分作文《你在我心里》文章就把“你”定为“语文”,跳出了一般的认识,文章马上令人眼前一亮。又如作文训练“尊重”,大多数学生一看到作文题就会把目光投射在父母、老师、朋友等人身上,这样写出的文章往往大同小异。因此我在作文指导时,要求学生变换一下立意或选材的角度,把视野无限扩大,选择写与众不同的对象:自然、音乐、文学、历史等,或者更细化一些,写与某一文学人物、某一历史人物、某种动植物进行情感交流而获得的尊重感,深入挖掘,写出来的文章自然会新意丛生。
  4.放大细节,引入活水
  细节对表现文章的中心主旨往往具有独特效果。
  如,《美丽的苹果》这篇文章的感人之处在于细节:妈妈削苹果的姿势很漂亮。她安详地拿起水果刀,飞快地在苹果上转着,果皮便宛如一只轻轻点过水面的燕子,时而向下,时而朝上,绕着苹果自由地飞舞。片刻之后,圆圆的苹果便呈现在我们面前,完美得就像一件艺术品。削完后,妈妈总会拿过碟子,将苹果一片片削好,递给祖母。那一瞬间,妈妈那写满微笑的双眼那么美丽。
  对“妈妈”削苹果动作描写得细致入微,“转”、“点”、“飞”等词语,将“妈妈”对长辈的孝顺、对晚辈的关爱展现得淋漓尽致。
  
  二、语言美在丰富
  
  为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较快提高,我尝试将一些锤炼语言的技巧和方法,通过作文修改的形式,进行强化训练。先用优秀作文的例子来指导学生,使学生修改作文有法可依。在每次作文批改前后,我都会要求学生按照给出的一种或多种技巧,修改文章。这种润色式的作文修改训练,也是让学生作文出新的有效途径。
  1.亮出主旨,先声夺人
  主旨是文章的灵魂。好的主旨必须言简意赅、有文采、有内涵,如文章的题目、开头或结尾处,给人良好的第一印象。
  如,2008年广西桂林市中考满分作文《当羽翼渐渐丰满的时候》:日光下,山林间,人生之路上,我看到自己的一双羽翼渐渐丰满,一种奋力抗击人生风浪的精神在心之高端渐生……
  蕴涵人生之理,传达做人之道,给人深刻启示。此外,还可以借用名言警句、古诗文、流行歌曲或社会热点话题等句子来概括主旨,也可以巧用比喻、比拟、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来点亮主旨。
  2.巧寓哲理,意味深长
  哲理句往往是作文的闪光点、动人处,常常使人回味无穷。如“幸福是困难向你低头,挫折向你挥手”、“海浪不回避礁石的撞击,才得以壮观;人生不拒绝遗憾的存在,才得以明达”、“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受人尊重是一种幸福”等。如果在作文中适时而恰当地提炼哲理名言,文意就会因此精辟隽永。
  3.活用修辞,多姿多彩
  活用修辞,既可以使文章结构显得独树一帜,又可以增添文采。常用的方法有对比、排比、拟人、比喻、反问、回环反复、引用等。
  如,2007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满分作文《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语文,是李太白的杯中酒;语文,是曹雪芹的梦中泪;语文,是鲁迅的彷徨呐喊;语文,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寒冬;语文,是朱自清笔下春天的和风细雨;语文,是老舍笔下济南冬天的清透与秀气。
  文章将古今几位诗人、作家、学者的情感世界、文学造诣或名言佳句融入其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在句与句之间营造出一种美的氛围,增添了文章的韵味。
  
  三、结构巧在多变
  
  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重点训练学生多种文体的写作规范和要求,并熟练掌握一、二种文体的写法。而在备考时,我则有意识地让学生尝试一些新的写法,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作文增色不少。
  1.一线贯穿,凸显主题
  内容决定结构,结构为内容服务。如何把纷繁复杂的内容衔接起来,并为主题服务?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用一条线索把相关的材料贯穿起来,使它成为一个整体,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线索。线索可以是人、事、物,也可以是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换、逻辑的发展等。如,2008浙江省年杭州中考满分作文《与你一起的春夏秋冬》 ,春、夏、秋、冬的风景贯穿在4个铭心刻骨的日子里:春日的初识――夏季的冰棍――秋日的诺言――冬季的热水袋,四季所代表的是一段沉甸甸的往事,一份永不褪色的友情。
  2.片段组合,文思纵横
  片段组合,将写作材料从古今、中外、正反等方面进行整合,围绕一个主题将几件事或某件事的几个侧面并列或交错展开。这样,使内容更充实,主题更鲜明。
  如,2006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满分作文《告别之美》:告别之美,在易水寒风之中……告别之美,美在“士为知己者死”的慷慨悲壮……
  告别之美,在汨罗江畔……告别之美,美在“上下求索”的真诚执著……
  告别之美,在远山菊海中……告别之美,美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定恬静……
  例文运用了排比形式,不但利于谋篇布局,展现事物的层次,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主题,而且例文选取了3个典型的历史人物,从“士为知己者死”的荆轲到“上下求索”的屈原,再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一个个鲜活的形象仿佛矗立在我们眼前,从不同角度剖析了告别之美。
  3.想象联想,吸引读者
  青少年有丰富的想象与联想,发挥得好可以创造新奇独特的世界。以童心看世界,运用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编写天真深刻的童话寓言、冲突尖锐的戏剧文学、无巧不成书的小说等,寓深邃的道理于浅显生动的故事之中。此外,考场作文中,还有一些公认的好的写作形式,如求解式、产品说明书式、民事诉状式、广告式、 调查报告 式、访谈式等,也可以借鉴。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聚德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