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让幼儿背古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1-26
【 #婴幼儿# 导语】诗教,最可贵的点,不在于文字,在于性情,在于原生的感动。 !

  1,学诗是好事。

  我以后一定会教孩子读诗。不仅仅是古诗,好的西诗、新诗我也会给孩子读。这其中的原因在于,我自信我能选出适合孩子读的,我也能引导孩子读懂。读诗的好处很多,功用不凡,所憾这样的功用仅仅用背,是远远不够的。

  如果我没有像现在这样学诗也写诗了,根本看不到这一步。

  2,学诗是好事,但学诗不等于背诗。

  背,在这里只是机械的记忆。譬如不懂得某一句的意思,家长本身也不具备理解的能力,而逼迫孩子背会,只是心心想着,以后长大了会懂。

  很多人长大后,确实是反应过来了这诗美在何处,所以就出现了本楼的许多答案,觉得这样的方式是有用的。

  但是在我看来,这是一种效率极其低下的学习法。相当于给了一个复杂的迷宫,让一万个人去走,有二十个人走出来了。这二十个人说这个迷宫太简单,有代表性么?剩下的人还在里面兜兜转呢。

  在我看来,中国家家户户父母都让背诗,广泛的样本中,有极其极其小的概率出现顺利走出迷宫,这部分人对诗有了很好的理解,学会读学会写。剩下的一小部分人,跌跌撞撞算是走对了路,这部分人其实对诗是迷迷糊糊的,云里雾里,看到了一鳞半爪,以为自己懂了可以走出来了,但是其实是不够的。

  绝大多数人,死在这个迷宫里而不自知。@贺金缕同学的答案,主要是针对后两种人,尤其针对最后一种人。

  我觉得,如果教孩子诗,得自己有走迷宫差不多走通的功夫,或者可行。科学的体系的学习法,要胜过跌跌撞撞把孩子扔在迷宫里。

  3,学诗是好事,但强迫学诗不是好事。

  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愿,不要将家长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譬如以前在知乎看到的一个问题,说我孩子以后不喜欢动漫那该怎么办。这样的心态,是万万要不得的。发展到极端,很多家长让孩子背诗的原因,甚至来自于所谓的乖儿子给叔叔阿姨背个诗。

  诗教,最可贵的点,不在于文字,在于性情,在于原生的感动。这种体验的获得,一定是自然的,而不是强加的。如若用强,几乎必然会抹杀孩子对诗的兴趣。我见过亲戚家的孩子背不会陆游的示儿,被罚不能吃饭眼泪汪汪的事迹,大家自己想想看吧。

  我上个月,给一个三年级的小朋友做家教,这个小朋友,就是个反噬的典型。

  这个小朋友,家里很有钱,爹妈都有公司,孩子妈妈是个工商管理学博士,很重视孩子的教育。孩子小时候就给上了个国学班。这个国学班,让孩子学会了背《三字句》、《千字文》、《大学》、《中庸》、《论语》,但是没有教孩子写字,人家的教育理念是习字不必太早。

  看到这儿,大家肯定觉得这个小朋友太厉害了,幼儿园的时候就会背这么多。但是殊不知,自那之后,孩子什么都不愿意学了。连写字也不学。现在三年级升四年级,一篇五十字的日记写不利索,很多基本的字都不会写。更重要的是,他敢平时不写作业,考试不写卷子。我给孩子辅导作业,头都大了,说什么都不写,哄也不写,凶更不写,反正我就是不写,写一个字就要走神半天,逼的急了就拉下脸,要不就哭。

  好玩的是,孩子会背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会背慎终追远,唯独不知道是啥意思。空有一肚子的文言文,有用么?等他长大了回过味来就好了,我可以呵呵么。三年级考试不写作文语文考48分,说以后?

  4,学诗是好事,不是无用之事,但不是必须之事。

  学诗无用之论,也是矫枉过正了。人文社科的东西,本来就是最s逼不过的事情。有些学问的用处,不在于能不能帮你为稻粱谋,而在于潜移默化。

  而这种潜移默化的功用,并不一定就一定要来自于什么。诗可以陶冶性情,不假,但是必须是诗才能陶冶性情,这就是抬杠。有很多不识字不会读诗的父母,培养出了道德高尚,性情高洁的子女。而许多书香门第,反而出了不孝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