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旦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0

1. 《王旦》文言文及其翻译

寇准数短(王)旦,旦专称准。帝谓旦曰:“卿虽称其美,彼专谈卿恶。”旦曰:“理固当然。臣在相位久,政事阙失必多。准对陛下无所隐,益见其忠直。此臣所以重准也。”帝以是愈贤旦。中书有事送密院,违诏格,准在密院,以事上闻,旦被责,第拜谢,堂吏皆见罚。不逾月,密院有事送中书,亦违招格,堂吏欣然呈旦,旦令送还密院。准大惭,见旦曰:“同年,甚得许大度量?”旦不答。寇准罢枢密使,托人私求为使相,旦惊曰:“将相之任,岂可求耶!吾不受私请。”准深憾之。已而除准武胜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准入见,谢曰:“非陛下知臣安能至此?”帝具道旦所以荐者。准愧叹,以为不可及。准在藩镇,生辰,造山棚大宴,又服用僭侈,为人所奏。帝怒,谓旦曰:“寇准每事欲效朕,可乎?”旦徐对曰:“准诚贤能,无如呆何!”真宗意遂解,曰:“然,此正是呆尔。”遂不问……

旦为相,宾客满堂,无敢以私请。察可与言及素知名者,数月后,召与语,询访四方利病,或使疏其言而献之。观才之所长,密籍其名,其人复来,不见也。……旦任事久,人有谤之者,辄引咎不辩;至人有过失,虽人主甚怒,可辩者辩之,必得而后已。

3.当王旦任宰相时,寇准屡次在皇上面前说王旦的短处,然而王旦却极力称赞寇准的长处。有一天真宗笑着对王旦说:“卿虽然常称赞寇准的长处,但是准却专说卿的短处呢!”王旦回答说:“臣居相位参与国政年久,必然难免有许多缺失,准事奉陛下无所隐瞒,由此更见准的忠直,臣所以一再保荐…:.。”真宗由此更赏识王旦。当寇准任枢密院直学士时,王旦在中书有事送枢密院,偶尔不合诏令格式,准便上奏皇帝,王旦因而受到责问,但是王旦并不介意,只是再拜谢过而已。不到一个月,枢密院有事送中书,也不合诏令格式,堂吏发现很高兴地呈给王旦,认为这下逮到机会了,可是王旦却命送回枢密院更正,并不上奏。寇准大为惭愧,见王旦说:“同年怎么有这样大度量呢?”王旦不答。

当寇准免去枢密职位后,曾私下求王旦提拔他为相,王旦惊异地回答说:“国家将相重任,怎可用求来的呢?”准心中很不愉快。其后皇上果然授予寇准节度使同平章事。准入朝拜谢说:“臣若不是承蒙陛下知遇提拔,那有今日?”皇上便将王旦一再推荐之事告知,寇准非常惭愧感叹,自觉德量远不及王旦。寇准担任镇守一方要职中,在过生日时,建造山棚举办盛大宴会,服装用品奢侈且超过规格,被别人奏报。皇帝发怒,对王旦说:“寇准办事按皇帝的规格,可以这样吗?”王旦慢慢地回答说:“寇准确实有德有才能,不会如此无知!”真宗皇帝随即明白,说道:“我知道了,这正是他的无知。”就不再过问此事……

王旦担任丞相职务,接触很多人,从不以私利结交。观察可以交谈的和以前就了解的,几个月以后,召见与之交谈,咨询访问各处利益和危害之处,或者让他们以书面形式呈报上来。发现他们的长处,悄悄地记下他们的姓名,如果其中有人再来求见,不须见面就能处理了。……王旦处理政事时间久长,有人非议,则立即寻找错失而并不推诿辩解;如果别人出现过失,即使皇帝很发怒,能够解释就解释,尽最大的努力才罢休。

2. 文言文王旦存李及翻译

原文: 曹玮久在秦中,累章求代。

真宗问王旦:“谁可代玮者?”旦荐李及,上从之。众疑及虽谨厚有行检,非守边才。

韩亿以告旦,旦不答。及至秦州 ,将吏亦心轻之。

会有屯戍禁军白昼掣妇人银钗于市,吏执以闻。及方坐观书,召之使前,略加诘问,其人服罪。

及不复下吏,亟命斩之,复观书如故,将吏皆惊服。不日声誉达于京师。

亿闻之,复见旦,具道其事,且称旦知人之明,旦笑曰:“戍卒为盗,主将斩之,此常事,何足为异!旦之用及,非为此也。夫以曹玮知秦州七年,羌人慑服。

玮处边事已尽宜矣。使他人往,必矜其聪明,多所变置,败玮之成绩。

所以用及者,但以及重厚,必能谨守玮之规模而已。”亿益叹服公之识度。

翻译: 宋朝人曹玮(字宝臣)在关中已经很久,屡次上表章请求朝廷派人来接替他的职位。真宗问王旦,有谁可以代替曹玮的。

王旦推荐李及(字幼几),获得批准。众臣中有人认为李及谨慎忠厚,行为正直,不是防守边塞的人才。

韩亿(雍丘人,字宗魏)将这些疑虑告诉王旦,王旦也不说话。李及到秦州后,边将、官吏都轻视他。

正好有士兵于白昼在市场抢夺妇人的银钗,有关官吏将他捉捕,押来报告李及,李及正坐着看书,命人将士兵带上前来审问,士卒服罪,李及不再将他交给官吏,立即下令处死,然后继续看书。从此之后,边将,官吏都对李及非常畏服。

不久,这件事传到京师,韩亿听到了,又来见王旦,详细地说明这件事,并称赞王旦有知人之明。王旦笑着说:“士卒做强盗,主将予以处死,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哪里值得赞扬?我用李及,不是基于这个考虑。

曹玮治理秦州已经七年,连羌人都畏惧心服,他治理边塞的措施非常合宜。如果派别人去接替,一定会自恃聪明,改变作风,败坏曹玮已经取得的政绩;任用李及的原因,只是因为他为人敦厚,必能谨守曹玮的规模而已。”

韩亿听了,更加叹服王旦的见识。

3. 文言文 王旦雅量可敬 原文

唐临,唐太宗时代官至侍御史;唐高宗时期做过刑部、兵部、度支、吏部等四个部的尚书,功勋卓著,政绩显赫,其处理政务多有新意,喜另类出牌。他的一部分事迹在前面我写的“李世民之文臣系列”中已有了交代,这里不表,说他几件生活琐事。

宋人王谠的《唐语林》卷三“雅量”条目下载有他这样两件小事。有一次,他要去参加一个丧礼,让家僮回到家里给他取白衫。这个家僮不知道是年纪小,还是听错了,给他拿来的不是白衣,而是其他颜色的衣服。当他拿来后才发现拿错了,再取已经来不及了,因为非常害怕,没有敢给唐临拿出来。唐临暗中知道了这件事,就对那个家僮说:“今天我碰巧气逆(气上冲而不顺),很不适合这种悲伤哀泣的事,刚才我给你说的回家拿白衫的事就不要做了。”书中没有写书僮的反应,但我们可以想到这个时候书僮的反应。

另一件事,他让他的仆人煮药,仆人不知是没有经验还是有些心不在焉,药没有煮到火候。唐临尝了一口后,就察觉出了药还没有煮透,仆人也感觉到了自己的失误,很是惊慌。但见他没事儿似的对仆人说:“我今天碰巧阴晦(面色很灰暗),不适合服药,把它倒了吧。”也可以想象此时这个仆人的心态,那是何等的感激。

王谠记载着两件事的目的,是要说明唐临“性宽仁多恕”,对于他明知道的仆人的过失,始终不说透,不给人尴尬,不给人责备;而是把这些过失忽略掉,自己找一个让仆人形不成过失的理由,委屈自己,解放别人。这是一种高尚的人格,把这种人格带到官场上去,那就是对于下级无意的过失,要宽容,不要抓住别人的小辫子死死不放。这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官德,更是慑服人心的秘密武器。

王旦,宋真宗时宰相,为相十余年,知人善任,任人唯贤,朝中官员大多是他提拔,在当时威望非常的高。他死后,后来的宋仁宗亲自给他立碑,刻上了“全德元老之碑”,可见他在有宋一代的地位。其《宋史》本传中也记载了他的几件生活琐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代名相的风范。

有卖王带的,他的弟弟认为非常好,便买来让王旦看。王旦让他系上去,然后问他,王带好看吗?他的弟弟说,已经系到裤子上了,自己怎么会看得见呢?王旦说,你自己平白的为自己增加了重量,反而希望别人说好,这不是很徒劳吗?你还是还回去吧。他的弟弟终于悟到了人生的一些道理,就把这条王带退掉了。通过他暗示下的弟弟的一次行为艺术表演,说透了人生的一个大道理,实在是高明。

他的家人从来没有见他发过火,他的老婆很奇怪,便出了个馊主意,试试他的耐性,看他究竟发不发火。一次,她指使仆人把少量的墨渍滴到了他最爱喝的肉汤里,只见王旦只是吃饭,并不喝汤。他的夫人故意问道,为什么不喝肉汤呀?王旦说,碰巧我今天不喜欢吃肉。过了几天,他的老婆又让人把墨汁滴到了饭里,他看了看饭,然后说道,我今天碰巧不想吃饭,另外给我煮点儿粥吧。就是不发火,就是不生气。这种处理生活琐事的涵养,真的是让人想起了一句俗语:宰相肚里能撑船。实在是不得了,非常人所及。

他虽身为宰相,却不购置田宅。他说:“我的子孙都要必须时刻牢记自立,不需要购置田产;如果购置了田产,他们就会为这些而起纷争,这就是鼓励他们不义呀。”不给子孙留下任何财产,让他们自己去挣。突然又想到了比尔•盖茨,他把自己的数百亿美元的家产,全部捐献出去,不留给子孙,不给他们吃老本的机会,逼他们自己去创业。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读历史,看到这些名人的生活琐事,感到很有意思,他给人带来的思考早已超出了生活的范围。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功名利禄也好,富可敌国也罢,加强自己的修养才应该是第一位的,因为这是人其作为人不同于其他物中的最重要的区别,要做真正的绅士。

4. 于少保公以再造功文言文翻译

于少保公以再造功——于谦少保先生有重建复兴国家的大功。

1、【原文】 于少保公以再造功,受冤身死,被刑之日,阴霾翳天,行路踊叹。 夫人流山海关,梦公曰:“吾形殊而魂不乱,独目无光明,借汝眼光见形于皇帝。”

翌日,夫人丧其明。会奉天门灾,英庙临视,公形见火光中。

上悯然念其忠,乃诏贷夫人归。又梦公还眼光,目复明也。

公遗骸,都督陈逵密嘱瘗藏。继子冕请葬钱塘祖茔,得旨奉葬于此。

成化二年,廷议始白。上遣行人马暶谕祭。

其词略曰:“当国家之多难,保社稷以无虞;惟公道以自持,为权奸之所害。先帝已知其枉,而朕心实怜其忠。”

弘治七年赐谥曰“肃愍”,建祠曰“旌功”。万历十八年,改谥“忠肃”。

四十二年,御使杨鹤为公增廓祠宇,庙貌巍焕,属云间陈继儒作碑记之。碑曰:“大抵忠臣为国,不惜死,亦不惜名。

不惜死,然后有豪杰之敢;不惜名,然后有圣贤之闷。黄河之排山倒海,是其敢也;即能伏流地中万三千里,又能千里一曲,是其闷也。

昔者土木之变,裕陵北狩,公痛哭抗疏,止南迁之议,召勤王之师。卤拥帝至大同,至宣府,至京城下,皆登城谢曰:‘赖天地宗社之灵,国有君矣。

’此一见《左传》:楚人伏兵车,执宋公以伐宋。公子目夷令宋人应之曰:赖社稷之灵,国已有君矣。

楚人知虽执宋公,犹不得宋国,于是释宋公。又一见《廉颇传》:秦王逼赵王会渑池。

廉颇送至境曰:‘王行,度道里会遇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又再见《王旦传》:契丹犯边,帝幸澶州。

旦曰:‘十日之内,未有捷报,当何如?’帝默然良久,曰:‘立皇太子。’三者,公读书得力处也。

由前言之,公为宋之目夷;由后言之,公不为廉颇、旦,何也?呜呼!茂陵之立而复废,废而后当立,谁不知之?公之识,岂出王直、李侃、朱英下?又岂出钟同、章纶下?盖公相时度势,有不当言者,有不必言者。当裕陵在卤,茂陵在储,拒父则卫辄,迎父则高宗,战不可,和不可,无一而可。

为制卤地,此不当言也。裕陵既返,见济薨,郕王病,天人攸归,非裕陵而谁?又非茂陵而谁?明率百官,朝请复辟,直以遵晦待时耳,此不必言也。

若徐有贞、曹、石夺门之举,乃变局,非正局;乃劫局,非迟局;乃纵横家局,非社稷大臣局也。或曰:盍去诸?呜呼!公何可去也。

公在则裕陵安,而茂陵亦安。若公诤之,而公去之,则南宫之锢,不将烛影斧声乎?东宫之废后,不将宋之德昭乎?公虽欲调郕王之兄弟,而实密护吾君之父子,乃知回銮,公功;其他日得以复辟,公功也;复储亦公功也。

人能见所见,而不能见所不见。能见者,豪杰之敢;不能见者,圣贤之闷。

敢于任死,而闷于暴君,公真古大臣之用心也哉!” 公祠既盛,而四方之祈梦至者接踵,而答如响。 (明朝张岱《西湖梦寻》卷四《于坟》) 【译文】 于谦少保先生有重建复兴国家的大功,却蒙受冤屈而死,(他)被处死的那一天,阴霾蔽天,路人跳着哀叹。

(他的)夫人被流放到山海关,有一次梦到于公说:“我的身体毁了但是魂魄没散,唯独眼睛无光,需要借的视力在皇帝面前现形。”第二天,夫人丧失了视力。

适逢奉天府门发生火灾,英宗前去察看,于公的身形出见在火光中。皇上难过地想到他的忠心,于是下诏宽免他的夫人回京。

(他的夫人)又梦到于公来还他的视力,于是她的眼睛又恢复了视力。于公的遗骸,都督陈逵秘密嘱嘱咐人隐藏掩埋了。

于公的继子于冕请求归葬钱塘的祖坟,得到圣旨葬在这里,(这就是于坟的来历)。 成化二年,朝廷的舆论才开始公布真相。

皇上派使者马暶亲临传达圣意并祭祀。圣旨大略说:“当国家多难的时候,保全国家太平无事;只有拿公道来自持,却被弄权作恶的奸臣所害。

去世的皇帝已经知道他的冤情,而朕心里实在是痛惜他的忠心。”弘治七年赐谥号为“肃愍”,建立祠庙叫“旌功”。

万历十八年,改谥号为“忠肃”。 四十二年,御使杨鹤为于公扩建庙祠,庙祠高大辉煌(巍焕:通“巍奂”。

盛大光明;高大辉煌),安排云间人陈继儒作碑文记梳他的功绩。碑文说:“大抵忠臣为国,不惜效死,也不惜名。

不惜效死,然后有豪杰之英名;不惜名,然后有圣贤的隐忍。就像黄河排山倒海,这是他的勇气;如果能够隐埋流放之地中一万三千里,又能忍受千里一曲,这是他的隐忍。

从前土木堡之变发生时,神宗亲征,于公痛哭着抗颜上疏,劝阻向南迁都的意见,召集勤王的部队。护卫皇帝到大同,到宣府,到京城下,都登城谢罪说:‘依靠天地宗庙社神的神灵佑护,国家才有了君主。

’这种忠肝义胆的行为第一次见于《左传》:楚国人埋伏兵车,捉住宋公来讨伐宋国。公子目夷命令宋国人回答他说:依靠土神和谷神的佑护,国家已经有国君了。

楚国人知道即使捉住宋公,也不能得到宋国,于是楚人就释放了宋公。第二次见于《廉颇传》:秦王逼赵王在渑池相会。

廉颇送赵王到边境上说:‘大王前去,估计路上的行程及会面招待的礼仪完毕,然后回国,不会超过三十天,如果(三十天以后)大王还未回来,就请求立太子为赵王,来断绝秦国要挟找过的想法。’第三次见于《王旦传》:契丹侵犯。

5. 选自《宋史.王旦传》宽容雅量文言文翻译

王旦,自幼沉静好学,其父王祜曾说:“此子将来必定官至三公宰相。”宋太宗时中举进士,起初任平江知县,当时县府内传说常闹怪物,不得安宁,王旦将到任前一夜,看守官听到群鬼在大声呼叫说:“宰相公要来了,我们应该避开离去了。”于是怪物从此绝迹。

宋真宗时王旦累升知枢密院,又任宰相,进封太保。受朝廷重用,居相位最久,凡事不固执己见,受人毁谤不与计较,军国大事都参与决策,常为国家荐引贤才,却不让其人知道。

当王旦任宰相时,寇准屡次在皇上面前说王旦的短处,然而王旦却极力称赞寇准的长处。有一天真宗笑着对王旦说:“卿虽然常称赞寇准的长处,但是准却专说卿的短处呢!”王旦回答说:“臣居相位参与国政年久,必然难免有许多缺失,准事奉陛下无所隐瞒,由此更见准的忠直,臣所以一再保荐…:.。”真宗由此更赏识王旦。当寇准任枢密院直学士时,王旦在中书有事送枢密院,偶尔不合诏令格式,准便上奏皇帝,王旦因而受到责问,但是王旦并不介意,只是再拜谢过而已。不到一个月,枢密院有事送中书,也不合诏令格式,堂吏发现很高兴地呈给王旦,认为这下逮到机会了,可是王旦却命送回枢密院更正,并不上奏。寇准大为惭愧,见王旦说:“同年怎么有这样大度量呢?”王旦不答。

当寇准免去枢密职位后,曾私下求王旦提拔他为相,王旦惊异地回答说:“国家将相重任,怎可用求来的呢?”准心中很不愉快。其后皇上果然授予寇准节度使同平章事。准入朝拜谢说:“臣若不是承蒙陛下知遇提拔,那有今日?”皇上便将王旦一再推荐之事告知,寇准非常惭愧感叹,自觉德量远不及王旦。后来寇准终于不负王旦,成为宋朝贤相。

当时有位卢某,深夜送黄金百两来求王旦提拔为江淮盐运使,王旦正色推辞说:“你的才能,不可担当这个职务,我那敢私受贿赂而废弃公道呢?”卢某惭愧而退,便整天焚香咒诅王旦快死,有一天晚上,卢某梦见神明呵叱他说:“王公尽心于国家,你竟然心存恶念,要他快死,上天将要惩罚你了。”卢某惊醒,汗流全身,经过几天就去世了。

薛奎初任江淮运使,将赴任前,来向王旦辞行,王旦不谈其他,只说:“东南地方,民生非常困苦啊…”奎退出后说:“听宰相的话,可见他时刻都在关怀百姓啊!”

王旦居家,未曾发过脾气,家人要试他,在他食用的肉羹内,投入尘灰,王旦只吃饭而已,家人问他何以不吃肉羹,旦说:“偶尔不想吃肉。”其后连饭也将它弄脏,王旦也不责问只说:“今天不想吃饭,可以另外弄些稀饭来”。家中不购置田宅,说:“子孙应当自立,何必田宅,田宅会让子孙因争财而作出不义之事呢!”临终时召集子弟到跟前咐嘱说:“我们家世清白,不要遗忘往日槐庭阴德,今后大家应当守持勤俭朴素的美德,共同保持我王家的门楣。我死后,可为我削发,披穿缁衣,依照僧道例殓葬即可”。说完便瞑目而逝。真宗临丧哀恸。追赠为尚书令魏国公,赐谥号文正。

按;王公当国,公忠体国,正直无私,举荐贤能,不使其人自知,容人所不能容之度,行人所不能行之事。至于居家,尘灰污其羹饭,也不动嗔心,当其临终犹不忘教诲子弟俭素持家,勤修阴德。观此数事,非圣贤胸怀,何能如此。宜其一生恩宠无比,人民钦敬,鬼神护持,生荣死哀。所谓世间大福德之人,必有过人之德量,由此可以证实。

王旦出生。因其生于凌晨,故取名旦,字子明。王旦先天相貌较丑,脸、鼻皆偏,喉部有突起,华山老道预言其有异人相,“日后必大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