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如何回答子路提出的疑问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6
孔子迁于蔡三岁,楚使人聘孔子。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孔子乃召子路而问曰:“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颜回入见。孔子曰:“回,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楚昭王兴师迎孔子,将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楚令尹子西曰:“楚之祖封于周号为子男五十里今孔丘述三五之法明周召之业王若用之则楚安得世世堂堂方数千里乎夫文王在丰武王在镐百里之君卒王天下。今孔丘得据土壤,贤弟子为佐,非楚之福也。”昭王乃止。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兮,来者犹可追也!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去,弗得与之言。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孔丘得据土壤
土壤:土地
b.今之从政者殆而
殆:
懈怠
c.景行行止
景行:大路
d.大路学者宗之
宗:
尊奉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夫子之道至大
②夫道之不修也
b.①吾何为于此
②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c.①使知者而必行
②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
d.①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②当时则荣,没则已焉3.下列各组句子中,属于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孔子贤者
/
人之不我信也
b.今楚,大国也
/
来者犹可追也
c.昭王乃止/
是吾丑也
d.孔子布衣
/
非楚之福也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昭王要聘用孔子,陈、蔡两国当权的大夫们害怕孔子被楚国重用,会对自己不利,就一同派遣一些服劳役的人把孔子和他的弟子包围起来。
b.陷入困境,孔子颇有感慨,弟子颜回认为,老师的学说极为博大,天下没有人采纳,是很遗憾的事,但没有关系,更能显出君子的本色。
c.楚国令尹子西反对聘任孔子,认为孔子有本事,又有弟子辅佐,
如果让他拥有封地,就有可能发展起来,对楚国造成危害。
d.司马迁对孔子心存敬仰,读孔子有关著作,并到了山东,拜访孔子旧居,流连不已。指出孔子的学说世代流传,孔子是至高无上的圣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