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学”的古诗有哪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1-16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 劝学》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

    国学的意义:它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它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中国历史上“国学”是指以“国子监”为首的官学,自 “西学东渐”后相对西学而言泛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

    国学的定义:除基本定义外,在具体的定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尚未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一般来说“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以及中医学、农学、术数、地理、政治、经济及书画、音乐、建筑等诸多方面。现“国学”概念产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当时 “西学东渐”改良之风正值炽热,张之洞、魏源等人为了与西学相对,提出“中学”(中国之学)这一概念,并主张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一方面学习西方文明,同时又恢复两汉经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