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说、散文、诗歌在简书上的待遇不同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5
平台上发表的文章类型有很多种,其中小说,散文,诗歌是大家比较推崇的三种文字,但是这三种文字所受的待遇却是不一样的。

从受欢迎的程度来说,小说最高,散文次之,诗歌最低。至于为什么会是这样,我觉得主要还是阅读这三种文字所需要花费的脑力不同,并且得到的感受也不同。

小说跟人们的生活贴得最近,因为本来它就脱胎于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故事,只是用艺术的手法经过了一些处理。不同的小说也有不同的特点,或构思精巧,或酣畅淋漓,或激烈狗血,或血腥暴力,不管如何,总是有以下几个共同的特点:

首先,不难懂。不管读者的知识水平如何,生活经历怎样,小说的主要元素是人物和故事情节,这些都和我们的日常生活非常契合,很容易就能读得懂。除了有些特定类型的小说中会有一些难懂或者烧脑的元素之外,大部分的小说还是能够被大部分的读者所理解和接受的,这就为后面他们从中获取快感打下了基础。

其次,小说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再加工,因此小说里的人物和情节很容易让读者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产生共鸣,而这种共鸣能在很大程度上让人在精神上感到愉悦,这是很多人喜欢读小说的一个重要原因。

再次,小说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只要人物的设定和情节足够精彩,读者能很快就沉浸到那种故事设定的情景中去,跟着人物一起过关打怪,一起纸醉金迷,一起谈情说爱。现实中的各种遗憾,跟着小说里的人物经历一番,似乎真实的遗憾也没有那么不可接受了。

说白了,阅读小说不用动太多脑筋,很容易就看得进去。人们可以自我陶醉,也可以自我麻醉,能让人产生愉悦、伤心、恐惧等不同感受的刺激,这些刺激其实是对读者现实生活的有益补充。

日记和随笔其实也是平台上一类数量庞大的文字类型,跟小说一样,它们的内容也来源于现实生活。只不过它们都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真实记录和感触,没有经过精心设计,相对松散琐碎,不能引起太多的联想和共鸣。

日记和随笔就像菜场里摆出来的各种蔬菜,能看,但并不诱人。而小说则是拿这些蔬菜精心炒制的一盘佳肴,色香味俱全,自然能令人食指大动,有一探究竟的欲望。

散文在文字的形式上比小说更加优美,遣词造句也更讲究。但散文重在抒情,是作者对自己内心想法和情感的艺术性表达。比起故事,这种东西变得比较个性化和私人化,如果碰到志趣和想法类似的读者,可能会非常喜欢,反之则很难引起足够的关注和兴趣。

而且散文优美的文字需要读者有一定的文字功底才能欣赏得来,对于一般的读者来说就有可能是牡丹之于牛马,只知其能果腹,而不能品味其香艳。

另外散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趣需要读者静下心来慢慢咀嚼,仔细体会,调动足够多的脑细胞才能领会其中的意思,这就对读者的理解力和共情心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这种触及心灵较深层次的碰撞,可能只有喜欢动脑筋,爱思考,并且有知识积累,还要有类似经历的读者才能做到。

这可能就是为什么散文不能为大众所喜欢和接受的原因吧。

诗歌则比散文更加过分,是用更加精炼化的语言来表达更加隐晦的思想情感。散文至少人还能看得懂,对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还能弄明白,只不过接受程度不同而已。而诗歌里面的一句话甚至通篇读下来,读者可能都不清楚作者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

在诗歌里,作者把自己的情感深深地隐藏在字里行间,他有意给读者提供尽可能少的信息,让他们去捕捉自己想要表达的真实想法。诗歌是作者跟读者玩的一个捉迷藏的游戏,他的目的根本不是想让读者明白他要表达什么,而是想让读者猜测他在表达什么。

甚至这种猜测的结果都没有标准答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而这种不同或许正是作者所希望的。很多时候可能连作者自己都不清楚他到底想表达什么,他要的就是那种朦朦胧胧、若隐若现的抽象之美。

因此诗歌对于读者的要求更高,即便读者调动所有的知识和思维,也未必能够完全理解作者的意思,甚至有可能南辕北辙,膝盖上钉马掌--离题(蹄)太远。

在这么高的要求下,诗歌的曲高和寡也就不难理解了。

小说就像奶茶,读者只要舒舒服服坐着往嘴里倒就行了,不仅解渴,还总能或多或少地得到一些愉快的享受。

散文就像橄榄,需要不断地品咂才能嚼出滋味。而且那种滋味比较独特,喜欢的人爱得要死,不喜欢的却怎么都爱不起来。

诗歌就像天上的云,忽远忽近,忽浓忽淡,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会看出不同的形状。至于能从中体会到什么,只能见仁见智了。

但不管是什么样类型的文字,对于写作者本人来说,它都是果汁、橄榄和云朵的混合体。不仅味美解渴,还能滋养心灵,更能让作者体会到一种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一笔在手天下我有的掌控感和成就感。

在这种成就感之外,什么阅读量点赞量,什么好评差评,什么排名什么钻贝,通通都是浮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