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关简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5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经外奇穴名·通关 5 阴都的别名·通关
      5.1 阴都穴的别名 5.2 出处 5.3 穴名解 5.4 特异性 5.5 所属部位 5.6 阴都穴的定位 5.7 阴都穴的取法 5.8 阴都穴穴位解剖
        5.8.1 层次解剖 5.8.2 穴区神经、血管
      5.9 阴都穴的功效与作用 5.10 阴都穴主治病证 5.11 刺灸法
        5.11.1 刺法 5.11.2 灸法
      5.12 阴都穴的配伍 5.13 文献摘要 5.14 阴都穴研究进展
    6 三阳络的别名·通关 7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通关

1 拼音

tōng guān

2 英文参考

be cleared by the customs

clearanceSānyángluò TE8

3 概述

通关:1.经外奇穴名;2.通间。[1]

4 经外奇穴名·通关

通关为经外奇穴名。出《针经摘英集》。位于腹上部正中线,脐上4寸左右旁开各0.5寸。与足少阴经之阴都同位。主治五噎、吞酸多唾、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吐食。一般直刺0.5~0.8寸;可灸。[1]

《针灸摘英集》:“通关二穴,在中脘穴两旁同身寸之相去各五分。”

5 阴都的别名·通关

通关为经穴别名,即阴都。出《针经摘英集》。《针灸全书》列为阴都的别名[2]。

穴位 阴都 汉语拼音 Yindu 罗马拼音 Yintu 美国英译名 YinCapital 各


号 中国 KI19 日本 19 法
国 莫兰特氏 R19 富耶氏 德国 N19 英国 K19 美国 Ki19

阴都为经穴名(Yīndū KI19)[3]。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食宫[4]。属足少阴肾经[4][3]。阴都是冲脉、足少阴肾经的交会穴[4][3]。阴为阳之对,指腹部,都即都会,此穴在腹部,为足少阴和冲脉之气会聚之处,故名阴都[3]。阴都穴主治胸腹部等疾患,如胸满气逆,胁肋胀痛,呕吐,胃痛,腹胀,肠鸣,便难,不孕,盗汗,疟疾,泄泻,便秘,腹痛,腹泻,月经不调,现代又多用阴都穴治疗肺气肿,胸膜炎,支气管哮喘,胃炎,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结膜炎,角膜白斑等。

5.1 阴都穴的别名

食宫(《针灸甲乙经》),食吕、石宫(《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通关(《针经摘英集》)。

5.2 出处

《针灸甲乙经》:身寒热,阴都主之。

5.3 穴名解

阴为阳之对,指腹部,都即都会,此穴在腹部,为足少阴和冲脉之气会聚之处,故名阴都[3]。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水为阴,火为阳。”阴,地气也。《左传·襄九年》:“积阴之气。”疏:“土积则为阴。”穴当上腹,胃为土气之都。都,有会聚之义。此处阴,指水谷之气与阴经。都,居、会之处。指穴处为地气之所聚,亦为阴经之所会也。《淮南子·修务》云:“阴气所聚,故名幽都。”幽,隐也,冥也。幽都,即阴都也。本穴秉少阴之气,外平中脘,内应胃弯,胃主中气,宜常充盈,故名阴都。于此处所云中气者,即脾胃之潜力也。肾脏、命门,为人身水火之元,有助于中土之气。譬如火在釜下,而功在釜上,犹大地春阳之生也。此之谓火生土,而水又在釜上,水上火下,水火交功,而万类生化,此之谓既济。由此观之,五行之土,所以居水火金木四者之中,而其为用,则在四者之间也。在人身喻脾胃为中土,又曰脾主四肢,乃深悟此理,而有此言也。道家有言“以土为釜”,乃内功之言,非用瓦器煮饭也。本穴虽属肾经,其用则多关脾、胃、中气之事。但脾胃之气不宜过散,宜阴都常满也,故以穴名暗示之,人能洞明此理,则丰都、地藏,均在自家腹内。[5]

5.4 特异性

阴都穴是足少阴肾经与冲脉的交会穴。

5.5 所属部位

上腹[6]

5.6 阴都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阴都穴在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7]。

阴都穴位于上腹部,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3]。仰卧取穴[3]。

阴都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上4寸,旁开0.5寸处(《类经图翼》)[4]。

另说在脐上3寸,旁开0.5寸(《针灸甲乙经》);脐上3寸,旁开1.5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阴都穴在足少阴肾经的位置

阴都穴在上腹的位置

阴都穴在上腹的位置(肌肉)

阴都穴在上腹的位置(内脏)

阴都穴在上腹的位置

5.7 阴都穴的取法

仰卧位,在肓俞上4寸,中脘(任脉)旁开0.5寸处取穴。

阴都穴位于上腹部,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3]。仰卧取穴[3]。

仰卧位,当胸剑联合至脐中连线的中点,旁开中线0.5寸处取穴[8]。

5.8 阴都穴穴位解剖

阴都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及鞘内腹直肌、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血管、神经分布同石关。皮肤由第七、八、九肋间神经的前皮支重叠分布。(参看商曲、肓俞穴)

5.8.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壁→腹直肌[3]。

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壁→腹直肌[9]。

5.8.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第8肋间神经前皮支分支;深层有第8肋间神经肌支和腹壁上动脉分支分布[9]。

布有第八肋间神经,并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通过[4]。

5.9 阴都穴的功效与作用

阴都穴具有调理胃肠,宽胸降逆的功效。

阴都穴有和脾胃、调气机的作用[3]。

阴都穴系足少阴肾经与冲脉之会穴,有理气调胃作用[5]。

5.10 阴都穴主治病证

阴都穴主治胸腹部等疾患,如胸满气逆,胁肋胀痛,呕吐,胃痛,腹胀,肠鸣,便难,不孕,盗汗,疟疾,泄泻,便秘,腹痛,腹泻,月经不调,现代又多用阴都穴治疗肺气肿,胸膜炎,支气管哮喘,胃炎,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结膜炎,角膜白斑等。

阴都穴主治胸腹部等疾患。如胸满气逆、胁肋胀痛、呕吐、胃痛、腹胀、肠鸣、便难、不孕、盗汗、疟疾等[3]。

阴都穴主治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泄泻,便秘等[4]。

阴都穴主治腹痛、腹泻、月经不调、不孕、便秘[9]。

阴都穴主治腹痛,腹胀,泄泻,便秘;不孕[8]。

现代又多用阴都穴治疗肺气肿、胸膜炎、支气管哮喘、胃炎等[3]。

1. 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

2. 五官科系统疾病:结膜炎,角膜白斑;

3. 其它:胸膜炎,疟疾。

5.11 刺灸法

5.11.1 刺法

一般直刺0.5~1.0寸[3][4]。

直刺1~1.5寸[8][9],局部有酸胀感[8],可扩散至胃脘部[8]。

注意:阴都穴不可深刺,以防刺伤胃[8]。

5.11.2 灸法

可灸[3][8][9]。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4]。

艾炷灸3~5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5.12 阴都穴的配伍

阴都穴配建里、足三里,有理中气,和胃肠的作用,主治腹胀,肠鸣,腹痛。

阴都配天枢、中脘、支沟、足三里,治便秘[8]。

阴都配大椎、间使、陶道、后溪,治疟疾[8]。

5.13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身寒热,阴都主之。心满气逆,阴都主之。

《针灸大成》:肺胀膨膨,气抢胁下热满痛,阴都、太渊、肺俞。

《针灸集成》:盗汗不止。

5.14 阴都穴研究进展

动物实验证明针刺阴都,可使兔、猫胃、肾神经放电均增加,胃蠕动减少[5]。

6 三阳络的别名·通关

通关即通间[1]。通间为三阳络之别名。《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王注:“支沟上同身寸之一寸,是谓通间。”后《针灸聚英》作“通门”、《针灸大成》作“过门”、《腧穴折衷》作“通关”,皆误。[1]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