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型!为什么会伤人不自知?有没有救!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5-10

回避型!为什么会伤人不自知?有没有救!

我想知道他到底经历了什么事才成为回避型?”

突然被触动了!

大家都知道回避产生的原因与原生家庭/成长经历造成相关,说起“情感忽略”,也会从字面意思理解是父母关爱不够罢了。你可能会说谁家孩子不挨打,我爸妈也对我不好,我怎么没回避?或者在评论区留言“回避就是故意的/人渣/坏”。凭啥要我给他的原生家庭买单!

我不想解释太多,因为每个人观点不一致很正常。只想从个人角度与大家分享我接触了上百例回避型依恋者之后的感悟。

一开始我勾勒出回避的家庭背景无非是爸妈要挣钱,孩子从小扔给爷爷奶奶,孩子看到别人父母关心时流露出渴望眼神。也或者家庭经济条件窘迫,大到没钱读大学,小到一根心仪已久的棒棒糖,孩子的需求总是不能满足,无助自卑渐渐生根发芽。

可实际的接触下来渐渐了解,“回避”的原因不仅仅只是我们理解中妈妈不关心不理睬,爸爸要么训斥要么控制。而是会同时存在很多家庭问题,比如经济不好,家庭遭遇变故时,父母不断争吵,离婚。也或者孩子从未感受到被关心被重视,养育者给孩子留下的印象永远是严肃刻板挑剔/急躁焦虑歇斯底里…孩子的成长经历大多是“痛苦,害怕,担忧,无助,甚至绝望”的。

身处那种氛围里,别说孩子,就是成年人也不可避免感受到压抑/焦躁/恐慌/想逃离。

而回避机制实际上是潜意识保护脆弱敏感的自我不受更深的伤害,是一种自我保护策略。假如没有这个“壳子”来保护他们成长,那么有可能会存在更大的心理创伤和精神问题。

很多朋友问我他们怎么才能改变?为什么不愿意改变?他们知道自己渣吗?

在我的咨询中,回避本人只占比较少的一部分,他们大多选择打字的形式与我交流,隔着屏幕我依旧感受到那份小心翼翼,他们或多或少感受到自己和别人的区别,只是不了解这个区别的根源在哪儿。

“对象总是谈着谈着就分手了,很生气说我不在意。我想可能是因为我喜欢一个人玩电脑。我不知道怎么办/很想改变/也会很痛苦,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想不明白。”

“我很喜欢一个男生,可是我不敢接近他。每次见面都好痛苦!后来他有对象了,我更是痛苦万分,不是后悔,是愤怒,我想忘记可是做不到。”

回避和我们一样,是有血有肉的人,情绪感受有差异,但是不能片面说他们完全没感受,这并不客观。他们不会表达感受,不愿意情绪外露,内心收的紧紧的生怕被再次伤害。从未有回避表达过“我讨厌我对象”,但无一例外都隐藏着“我不喜欢自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