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以记人为主者有三,即《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和《范爱农》。
《藤野先生》记师恩。藤野先生是作者在日本学医时的老师,对学生甚为关心.藤野先生在生活上不大讲究,但为人却诚恳公正,对学生诲人不倦,对研究一丝不苟,对学术更有着超越国界的博大胸怀。写藤野先生,先写他的“黑瘦”、“八字须”、“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戴着眼睛,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衣着“模胡”,活画出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又从不同侧面表现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添改讲义”表现其工作认真负责;“纠正解剖图”表现其对学生要求严格;“关心解剖实习”表现其热情诚恳;“了解女人裹脚”表现其求实精神。在异国土地上,藤野先生严肃认真的教学态度和真挚无私的爱给了青年鲁迅极大的鼓舞。
《范爱农》记友情,范爱农是鲁迅在寻找别样的人们的路途中遇到的。作为鹦哥普通的爱国知识分子,他的遭际是有典型意义的。他耿介、偏激,革命后他办事兼教书,实在勤快的很,却最终在那个社会受到排挤,溺水而亡。作者对此充满同情和愤慨。
《阿长与〈山海经〉》记的则是作者儿时的保姆,无姓无名、青年守寡、却给予了儿时作者深情关爱的长妈妈。作者抓住几个主要事件,描述了从厌她、烦她、恨她到最后敬她的全过程。在幼年鲁迅的心中,长妈妈爽直粗俗而多嘴(惹人厌的睡觉姿势、背后说人闲话),有很多繁琐的礼节规矩,但她对鲁迅有着真心的关爱,比如给鲁迅买来《山海经》、喂鲁迅福橘。作者对淳朴的长妈妈充满了深切的怀念。
另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先生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寿镜吾先生对他的学生不是冷酷的,而是有着朴素的爱心的。他对学生的态度是和蔼的,“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这使学生在他面前的心情是轻松的。总体说来,三味书屋的气氛有些沉闷,但却没有压抑感,“我”向他提出与书本无关的问题时他面有怒色,学生跑出教室玩耍时他在书房里“大叫起来”,其目的仍然是为了让学生专心读书,“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这说明他对学生还是相当温厚的。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 ;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从寿镜吾先生入神地读着的这些文句,我们可以感到,他内心有着自己的苦闷和不满,他和学生之间隔着一层厚障壁,使他和学生的心无法相通。这是学生的悲剧,也是教师的悲剧,社会的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把他们的心灵隔在了两端。
还有,在《父亲的病》的结尾中提到的衍太太,短短几句语言描写写出了她的圆滑而又阴诡。在《琐记》中,她性格中的圆滑市侩就体现的更鲜明了,看她捉弄小孩子、撺掇“我”偷母亲的钱、散播“我”偷卖家当的流言等等写出了一个圆滑自私的小市民形象。
还有很多,不一一赘叙了。
追问百度的?
追答亲,这《朝花夕拾》是中学生必读篇目,我特意翻了我弟的书柜,一字字码的。当然,分析的肯定不如语文老师写的教案好。不知道你要做啥用?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