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08-12
读《红楼梦》有感

春梦随云散,花飞逐水流;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

阅毕,竟无言以对,没了想法。欲哭无泣,实感空虚,好似被人将灵掏了去。

曹雪芹究竟是何许人也,竟能写出此千古绝唱?

“还泪”之说,引出此风流孽帐。不知多少痴男怨女,梦断红楼,泪洒黄泉。

曲尽人散,曲中所唱之人,又有谁逃出这宿命的安排?

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红楼梦》实是梦一场,噩梦一场。

看完《红楼梦》心中有一丝悲哀,忽觉秦氏对凤姐说的一番言语,实是有理:“月圆则亏,水满则溢。”世上无事可“永保无虞”。就像这朝朝代代,总是从初期到全盛再到衰败,从春秋战国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汉,三国,晋,南北朝,隋……无一幸免。身边的小事亦是如此,一生中总有顺心与阴暗的时期,所以人生给予的感觉就饶有滋味……有人时常觉得人生凄苦,可没有这苦,那怎会感受到成功到来时的快乐?若纨绔子弟只知玩乐,终老一生,死前才去遗憾,“人生何其短,吾还碌碌无为终老此生。”。家道中落,未尝不是好事,死前至少可以说,“因曾度此落魄生活,故吾此生没有白活。”

说到碌碌无为,终老此生。就不得不题,功名利禄。记得第一回中,士隐所解注的《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甚切,就好像功名,不是得了功名,就不用死,到头来还是得死。下一世,谁理你是秦始皇,还是汉武帝。更别提其他人,“问古今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若不提,钦敬,从古至今,那些著名的贪官奸臣,吕不韦、秦桧、吴三桂、鳌拜……也是万古留名。其实他们的才智,胆识,以及那种不畏惧命运的胆魄,也有可取之处。命运最终给他们的安排终究是残酷的,死讯换来了呼天抢地的欢呼声,死后还招人恶骂,这是他们的悲哀,也是那个社会的悲哀。难道这就是正义与邪恶的标准吗?

其实,正义与邪恶的标准还是很模糊的。我可以说,“人各有志,只能说他们树立了不科学的人生观。”他们的所作所为不一定像我们想象中那么可耻,也许他们像楚庄王,三年沉迷于酒色,是别有用心,我们也许只是让历史蒙蔽了双眼,虽然可能性极小,但我们不能排除这种想法,毕竟这些都已成过去,无从考证……

我甚是欣赏他们对于神说以及命运的无所畏惧,即使是现今社会,又有何人能真正做到不满命运的安排,能挑战命运。想想社会之中,大多数人们还希望圣人、神仙的出现,从苦恼将他们解救,以此说来似乎还不及这些贪官奸臣。

那这些贪官奸臣错在哪儿?失败在那儿?--我想应该是,想得不够长远。就好似吕不韦,得到了皇位又怎样?也许会更觉空虚,到头来终免不了一死。“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那如此说来岂不是什么都别做,做什么终究都还是在替别人做嫁衣裳。

其实不能这么想,人这一辈子,很多事是无可奈何的。我个人觉得,人这一生,概括起来就三字“活下去”。什么都不做怎生活下去?什么都是需要代价的,你学习,换来好的工作;你工作,换来生活需要的钱。钱让人过好日子,没有钱是活不下去的。突然想到,有些人自命清高的认为前乃污浊之物,即是污浊之物,为何还要用他?即是污浊之物,为何还需靠他活?我不觉得钱是什么污浊之物,钱只是一件物品,用它之人不堪,所以才让它蒙羞。“功名利禄”,只是换取钱的手段罢了。人生在世,只要赚钱是为了让自己活下去,而贪污就是以不正当的手段将别人用代价应换来的东西据为己有。若是用正当方式,让自己活得更好,没什么不对,即使在别人眼里显得奢华,又怎样,这是用代价换来的,是付出过后得来的,是一点点赚来的,本就为了让自己活得更舒坦,奢华点也是自愿的,没什么不可以的。所以为了活下去,要赚钱。如果总想着是为他人作嫁衣,索性都别活了。毕竟只有少数人能享受看破红尘的生活。既然有许多事都放不下,就别放下,糟踏了光阴。“圣人”也需“凡人”衬。

对于《红楼梦》的结局,我有甚多不满,可有人对我说,“既然你不满,林黛玉最终抱憾而亡,贾宝玉出家为僧,那你觉得,什么样的结局是完美的。”的确,我对甚为不满颦儿之死,颦儿素日也是叛逆角色,终日只想一展才华,违反了古时“女儿无才便是德”之说。颦儿在文中的才华是不容置疑的,我实是钦佩,也为她那种叛逆而佩服。可她为何不能叛逆至底?贾母素日疼她,更疼宝玉,他俩二人想要结为连理枝,贾母也未必反对,她竟不去争取,偏自寻苦恼,气死了。可细细思量,她素日多疑,即使嫁于宝玉,也难免会被气死。她又不似凤姐会借酒撒泼,怎生向贾母开得了这口?她的力量是如此微薄,在贾府她毕竟不像宝钗那样得人心。宝钗为人圆滑,讨人喜欢,她最终也是无法无法摆脱父母之命嫁于宝玉,最终独守空房,也不免令人觉得有些惋惜,“金簪雪里埋。”再说宝玉,最后看破红尘,做了和尚。难道做和尚真是最好的结局吗?若是如此,世人都改为僧。我的想法太极端了。“你死了,我去做和尚。”预示着这一切,好似一切皆前定,无法改变。我不满的是宝、黛二人最终仍是无法逃出命运的束缚。那人又对我说,“宝玉,做和尚已不是为黛玉而做。宝玉不做和尚,还能做什么?去追求功名利禄吗?”是啊,细度之,对于宝玉而言,这不失为最好的结局。他已淡薄名利,对他而言此皆身外物。追逐名利,让历史重演,看着自己的后代再来上演这“红楼梦”吗?他看似没有摆脱命运的束缚,但命运业已不能束缚住他了,他既不是为颦儿去做和尚,那就是为自己,他也不像世人为了“得道成仙”,而是了无牵挂,看尽红尘。那人还对我说,“做和尚的有两种,一种是为了逃避,还有一种就是为了面对。”我想逃避的那些就是“看错红尘”的,而面对的才是真正“看破红尘”的。

现在才发现,看完《红楼梦》最大的感觉不是空虚,也不是茫然,而是前所未有的平静,心的平静。这才深刻体会“心如止水”的感觉。
第2个回答  2013-08-12
随香梦潇湘 端坐在乳白的灯光下,思绪飞扬,仿佛进入了红楼一梦中。 ——题记 风起,花落。一片片花瓣在风中起舞,留下了一阵清淡的香味。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你和那段悲凉的故事。寄人篱下 你就像是多愁的别名。幼年丧母,作为贾家的没落亲友生活在贾府,处处小心,生怕被人耻笑,你没有勇气如史湘云,醉卧于芍药丛中,青石板上,却总是“严严实实裹着一床红绫被子” ;你没有勇气如薛宝钗,写出“韶华修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却只想着“嫁予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正因为你的无奈,才会在葬花之时发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日葬侬知是谁”的感叹。你深深爱着宝玉,这一点我们都看得很清楚,可你却不敢有一丝表示,而面对“金玉良缘”时,更是显示出你的无奈。你处处尖刻,语带讥诮,表达着你对薛宝钗的不满,更显示了在贾府中举目无亲的你的无奈。 只是,你太爱落泪,也太敏感了,你活在自己设置的枷锁里,连我们都为你心疼啊。才华横溢 你就像是诗的精魄。从你的名字——黛玉,黛是一种颜色——墨绿,象征着你对自由的无比向往;从你在菊花诗中夺魁,肯定了你的才华。啊,原来,你才是那个“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佳黛无颜色”的真正美丽才女!在潇湘馆的“千百竿翠竹遮映”下弹琴论书:一句“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道出了你的心境;“桃花帘外开仍旧,帘种人比桃花瘦”也流露出你的自怜;而“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花昏”更表现了你对生活的无奈。在《桃花诗》中,我听到了你在烂漫春光中发出的悲音;在《秋床风雨夕》中,我更是读出了你的惨淡。而这正是你可贵的品质和内涵,让人不得不发出“此女只因天上有,人间难得见几回”的感叹。但是,在那个黑暗的红楼时代,的确容不下你这个“世外仙绛”的特殊才华。泪尽离世 你就像是眼泪的化身。泪尽了,便走了。谈到你的仙逝,这是我对高鹗续书一直耿耿于怀的地方。那么多的人,都能在爱他们的人的注视下安详地离开;可你呢?却走在心上人和另一个女子的良辰吉时!一面是洞房花烛,锣鼓喧天;另一面却是生离死别,哭声震天!“人置于死,无一不已”而“黛玉之死而使伤”我曾经怪作者,为什么给了你“泪尽而死”的命运安排,而不给“堪怜咏絮才”的你一个美好的结局?哪怕只和宝玉做几天的神仙眷侣。可到后来,我又不禁为你庆幸,若是你在活得长久一点,面对贾府被抄的人间惨剧,岂不是又要随着“冷月葬花魂”的悲情而把泪流干?以你“行动如弱柳扶风”的脆弱,又如何能承受着家破人亡的巨大不幸?以你“碾冰为土玉为盆”的高傲天性,又要如何面对一个污浊的世界?倒不如在这光景尚好的时节,干干净净地离开,回到世外的“太虚幻境” ,距需做自己纯洁清高的绛珠仙子。就像你自己诗中说说“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 让那些觉得你小气的人们说去吧;让那宝钗、元春之流批判去吧。我,愿默默地欣赏你的芳洁,你的多才,你的高贵以及你敢于同时代抗争的可贵精神! 风依然,花依旧。行人茫茫,过客匆匆,可“花谢花飞华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而我,仍旧在“无语听梧桐,随香梦潇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