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大臣上朝 手中拿的鞋底子 那玩意叫啥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2-11-22
什么鞋底子,没文化,那是打苍蝇的拍子。古代大臣上朝拿着这个拍子,朝堂上有苍蝇就用这个打死,避免苍蝇太多影响议事。
第2个回答  2012-11-22
汗。鞋底子。。。。
有才啊!
第3个回答  2012-11-22
笏,俗称手板、笏板,是中国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着的一块弧形板子,并传到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琉球等东亚地区,上面可以记录要参奏的内容或是君主的旨意。
最初笏用竹制成,后来用骨、牙或玉所制作。文武大官品第不同,所持笏板的材质也不同。后来也成为道教法器之一。中国古代官员手持笏板乃是宽在下窄在上,笏板的长度规定是二尺有六寸,“凡有指画于君前,用笏;造受命于君前,则书于笏。”,算是一种备忘录。唐朝规定,官员把笏板插在腰带上,骑马上朝。明朝规定四品官以上执象笏,五品官以下执木笏。笏板在中国古代是一种地位的象征。
第4个回答  2012-11-22
打神鞭
第5个回答  推荐于2016-02-12
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朝(cháo)笏。
“京兆尹郑叔则,怫然曳笏却立”。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
《礼记》中记载“笏长2尺6寸,中宽3寸”,由于古代的尺寸和今天的尺寸不同,因此,2尺6寸要短于今天的2尺6寸。大唐武德四年以后,五品官以上执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员执竹木做的笏。大明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执象牙笏,五品以下不执笏;从清朝开始,因为礼节和习俗的不同,笏板废弃不用了。清朝这个马背民族的传统服饰里有种马蹄袖服饰,见到皇帝动不动就得打马蹄袖下跪,“啪嗒”两声,干脆利落地爬在地上听候皇帝指令。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