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长沙会战历史回音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7-09

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战果,根据国民政府军委会和第九战区的官方数据,日军伤亡惨重,总计56944人,其中阵亡33941人,受伤23003人,被俘139名官兵,缴获大量武器装备。中国军队虽然伤亡31346名,但在日方战史记载中,日军战死1591人,伤4412人。实际上,由于历史研究中存在争议,以及史料限制,双方伤亡数字可能存在出入。


尽管学术界在大众刊物上避免争议,但即便如军事科学院的《中国抗日战争史》也引用了战时宣传。然而,质疑的声音指出,即便在兵力处于劣势、补给困难,甚至在几乎被全歼的情况下,日军仍能有组织地撤退。战后,国军无力反击,这与“大捷”的说法相悖,且日军在接下来的战役中展现了战斗力。关于5.6万日军被歼灭的数字,9战区的宣传计划被证实为伪造,实际上日军投入约30个步兵大队,约5.6万兵力。


日军发动长沙会战的目的是牵制香港作战,但在会战中进展顺利,国军并未展现出明显优势。日军在24小时内突破防线,至30日基本达成作战计划。尽管罗卓英计划反击,但日军实际上已达成战役目标,因阿南和丰岛师团长的失误,日军被迫撤退,这场战役被日本人认为是代价过高的胜利。


总结起来,第三次长沙会战对双方来说都算不上全面胜利。国军虽然守住了长沙,但损失惨重,而日军虽达成了牵制目的,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场战役揭示了国军在装备和训练上的劣势,以及日军的战术优势。尽管双方都宣称胜利,但实际上并未达到决定性的结果。
扩展资料

1941年12月下旬~1942年1月中旬的第三次长沙会战(日方称为第二次长沙作战)【注1】,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盟军方面获得的第一次胜利。就中国战场而言,此战是以武汉会战结束为标志的战略相持阶段中,至1945年5月国军方面获得的最大战役级别的胜利【注2】。日军投降前的湘西会战(又称雪峰山会战,日方称为芷江、老河口作战)都无法与之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