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成都溶尸案:丈夫遇害,惨状让妻子不忍相看,后来如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1-03-05

人生难得一知己,人性的复杂、可怕,让真正的朋友变得弥足珍贵。但正如老话说,人心隔肚皮,所谓的朋友、发小,或许并没有你想象的靠谱,甚至是你身边的威胁。

今天我们要聊的,是1999年底发生在成都的一桩绑架杀人溶尸案,凶案背后的可怕恶魔,正是被害人关系要好的“发小”。

1999年11月21日下午,在成都办鞋跟厂创业的杨某,在接到一个电话后开车离开厂里。

过了几个小时,此前和妻子说好当天下午送老丈人回老家大邑的杨某还没回来,妻子便打电话过去,却被提示号码不在服务区。

接着,又是关机、占线,总之杨某失联了。


直到当天晚上10时许,妻子在不断尝试之后,电话终于打通,但传过来的声音却不是自己的丈夫杨某。

电话那头说,杨某和自己几人在打牌,现在在吃火锅。当杨某妻子要求和杨某说话时,对方一边说去叫人,一边却挂断了电话,再也打不通。

一股不祥的预感突然笼罩在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第二天一早,杨某的父亲到当地派出所报了案。

派出所民警在听了家属的描述之后,也预感到了事情的蹊跷,而通过查询杨某的手机清单,发现电话是在雅安一带打出的。


杨某去了哪里?电话那头的人又是谁?这种不祥的预感越来越强烈。而就在当天,雅安天全县也传来了一个可怕的消息。

当天上午,天全县一名群众到派出所报案,称在河边菜地里发现一个装着尸体的塑料桶。

随即,刑警大队迅速赶赴现场。

现场的惨状让人毛骨悚然。

办案民警发现,在河边一片菜地里,有一大一小两个塑料桶。打开大桶之后,发现里面是一具被高度腐蚀蜷缩着的男尸,散发出一阵阵刺鼻的气味。

旁边的小桶已经空了,但通过试纸检测残留液体,民警发现该液体具有强酸性。

接着,民警将装有男尸的塑料桶移到河边,将尸体移出来,发现死者大部分组织已经溶解、缺失,多处骨骼裸露,衣物碳化,现场惨不忍睹。

通过法医尸检后判断,死者年龄在25岁~30岁之间,死亡时间不超过24小时。


通过现场种种迹象以及死者遗物,办案民警判断这是一起异地抛尸案,死者是从成都而来。

通过进一步调查,民警查到有一辆车牌为“川A”开头的白色面包车,曾在21日晚出入天全县境内,有重大犯罪嫌疑。

很快,通过查询,警方找到了面包车的车主。但据车主所说,车子并不是自己在开,而是在几天前借给了一个叫冯林的人,本来说好只借4天,但过去8天了,车还没有还回来。

显然,找到车子和车上的人,成了破案的关键。

1999年11月23日,在车辆出入过的大邑县王泗镇入口,办案民警耐心蹲守。

果然,就在当天下午4点左右,这辆白色面包车从新场方向朝着大邑开来,办案民警迅速驾车追去。

在追了将近1公里之后,民警将车拦了下来,车上的三名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同时,民警还在车内发现了和案犯现场一致的黄色胶带。

通过调查,警方得知了这三名犯罪嫌疑人的信息。其中借车人冯林是大邑县做皮鞋生意的个体工商户、犯罪嫌疑人冯吉是大邑县做鞋跟的个体工商户、犯罪嫌疑人侯延勋是大邑县农民。

据三名犯罪嫌疑人交代,还有另外一名犯罪犯嫌疑人潘贵勋在逃。



面对审讯,三名犯罪嫌疑人对自己绑架杀人毁尸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而被害人正是失踪的杨某。

警方调查得知,冯林、冯吉两兄弟,与被害人杨某是发小,二人因为开鞋厂亏本,于是萌生了绑架勒索的念头,而自小就认识而且开厂成功的杨某,变成了他们的目标。

并且,在确定绑架杨某后,几人还商定,不管有没有拿到钱,都要将其杀害,因为他们互相认识。

案发当天,犯罪嫌疑人冯林借口合伙做生意,将杨某骗出去。后用领带将杨某勒晕,装到事先准备好的塑料桶内,将口子封死,放到面包车内往天全县开去。

开到抛尸地点之后,杨某早已窒息而亡。为了毁尸灭迹,几人又将一桶浓硫酸倒入大桶内,将杨某的尸体腐蚀溶解。

做完这一切,几人正打算找杨家人勒索钱财,哪知警方早已布下天罗地网,这些令人发指的歹徒,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人面兽心说得就是这种人。据杨某的妻子所说,几名犯罪嫌疑人一直和杨某关系挺好,平时到成都来,都是杨某招待他们。

但就是这样一群自己好心招待的人,却做出了如此残忍的罪行。案发之后,杨某的妻子都一直不忍去看自己的丈夫,亲友担心其承受不了,都不准她去看。

人心有多可怕?很多刚入社会的小伙子、小姑娘们,可能还没体会过,但到了一定的年龄,看的多了,才知道所谓的朋友、闺蜜,或许就是在你背后捅刀子的人。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老祖宗的至理名言,放在如今依旧非常现实。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