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创造能力,激发写作兴趣]为了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和写作兴趣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2-13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创新教学的深入,我们教师对学生的作文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呢?      一、让学生观察生活,学会用心说话
  
  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细致的观察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
  
  二、让学生积累材料,学会迁移运用
  
  现在有不少学生在“题海战术”中摸爬滚打以提高分数,“重理轻文”的现象较为严重,平时很少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
  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作文时才能内容应笔而生,如泉喷涌,滔滔不绝。
  
  三、让学生多写多练,学会修改文章
  
  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也一样,训练达不到一定的强度或熟练程度,就难奏效。写作更是一种创造,必须在反复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
  好文章一半在起草,一半在修改。古人曾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诗句。可见,修改是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是提高文章质量的有效方法。
  
  四、让学生以说促写,学会下笔成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五、对学生多做肯定,少点批评
  
  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春秋时期,有一位了不起的人才,叫管仲,他的优点是很有才华,他的缺点是贪财。鲍叔正看中了管仲的才华而重用他,让管仲在齐国的争霸事业中一显身手,使齐国得以九合诸侯,雄极一时。
  如果当时鲍叔正只看到管仲的缺点而不加以利用,管仲能发挥自己的优点,齐国会有后来的成功吗?同样,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习作并不见佳,但在用词、组句等方面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也应多给予赞美,激发其创作的兴趣。
  
  六、让学生多写片段,平时多记日记
  
  一般地说,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过分要求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中学生平时可以进行多练笔,多记日记。为此,在平时作文教学中,我强调每位学生每天至少练笔一次,大至对时政国事的抨击,小至遣词造句,不一而足。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练习,笔头熟了,素材也丰富了,有些内容还运用到作文中去,从而减轻了写作的难度。
  
  七、鼓励学生多创作,积极推荐发表
  
  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创作,培养他们创作的兴趣,而推荐发表文章是激发学生创作的一个好办法。每次作文,我要求学生以真对待,选出一些较好文章,编写作文专集,或给报社投稿,并在课堂上鼓励赞扬,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快乐,大大提高他们创作的积极性。
  有的学生看问题比较偏激,常常只看到问题的阴暗面,对社会现实中的种种腐败现象、不正之风,大发牢骚,每次写,都是写这些方面。
  在批语中,让他们认识到生活中确实有愚昧落后、勾心斗角,有挫折,也有失败,这些东西不承认不行。但是必须注意:什么才是我们生活的主流?从呱呱落地到现在成为一名中学生,是承受阳光雨露多,还是遭受急风暴雨多?周围的东西是正面的多,还是反面的多?
  再者,生活中的不正之风确实令人痛恨,应该揭露、鞭挞,但决不能因此而使我们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心,让丑恶的东西占据我们的心灵,而应该让我们的生活处处都充满阳光。
  应认识到,通过观察写出来的东西,一方面是真实的,发自内心的;另一方面还应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并在评讲课上,使全班学生都认识到这一点。这样的评讲课,学生的情绪是高昂的,收获是不言而喻的。
  总之,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只有努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用他们的思想和心灵创造出美丽精彩的生活画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