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荣总疼痛控制小组组长胡新实 融合中西,打击疼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0
别以为胡新实只专注在疼痛治疗,对于麻醉技术的改良,只要对患者有益,他也很用心。 文/吴静美 摄影/钟君贤 他是正统医学训练出身、在医学中心济世救人的医师,但眼看着许多患者跑遍各医院,也不一定能改善病痛,于是以西医解剖学为基础、加上中医学的经络观念,用最简单、最便利的方法,为病患解决虽不一定会致命、却让人痛不欲生的疼痛问题。 他,就是台北荣总疼痛控制小组组长胡新实。 一心向往海洋 为父母学医 从小向往海上浪漫生活的胡新实,为了不让父母失望,放弃了高分录取的第一志愿海洋大学轮机系,进入国防医学院就读。虽一心想走外科,觉得外科才像真正的医师,但当时三军总医院外科刚好没有缺,于是选择了与外科最相关的麻醉科,从此投入麻醉学的领域,一晃眼就是40年。 很多人可能都会认为麻醉科就等于疼痛科,但真正投入才发现,两者完全不同。例如疼痛科医师常用的止痛药口服吗啡及该类贴片型制剂等,麻醉科医师是不用的;而麻醉医师所用的针剂如类鸦片类药物,疼痛科医师也不太用。虽然在临床上都需使用神经阻断术,但二者间所使用的完全不同。「其实,任何一科的医师只要接受过疼痛医学训练,均可从事疼痛控制工作,若不曾受过疼痛医师专业训练,即使麻醉医师对慢性疼痛也是无能为力的。」胡新实这么说。 近几年来,胡新实把重心放在骨骼肌肉的疼痛控制。一般比较受到关注的痛,大多属于急性疼痛,它是疾病导致的症状,例如阑尾炎、骨折等引起,或感冒头痛、喉咙痛等,只要疾病获得改善,痛也跟着消失。但有时候病已痊愈,疼痛却依然存在,例如带状?疹后的神经痛即是如此,水泡已消失、却已变成长年存在的慢性疼痛了。 身体的疼痛与神经痛 胡新实说,他特别关注骨骼肌神经痛的原因是它很普遍,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如腰酸、扭伤、妈妈手、五十肩等,有时痛一下就不痛了,但也正因如此,大家都不太重视,以为顶多吃吃止痛药就好,而未深入处理,最后有很多人反而到处就医都治不好。再加上骨骼肌疼痛大多能自然改善,太平常又不太会致命,所以很多医师也不重视,更没有找到很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法。 但胡新实把骨骼肌肉当成全身最大的器官。他说,全身肌肉除心脏及内脏的不随意肌外,全身可看到的肌肉都属于骨骼肌,它的收缩、放松都会影响关节及行动,且许多病痛都与它有关,不应忽略。如最常见的下背痛,许多人以为与椎间盘突出有关,其实真正有关的不到引起全部下背痛的10%,而超过80%都是肌肉问题引起,甚至有些疾病改善了肌肉疼痛的问题后,后续疾病的治疗效果会更好。 肌筋膜疼痛症候群 肌肉疼痛还有一个常被忽略的原因,是疼痛点与问题点不同的转移痛,这种疼痛要处理问题的源头才能改善,但因问题来源多,若病理学及肌肉走向不清楚,就不易找到问题源头。肌肉痛其实就是肌筋膜功能不全引起疼痛,例如肌筋膜都不用或过度使用,肌筋膜上产生激痛点而一拉扯就痛,所以,大多数肌肉痛都能找到原因并加以改善,但要了解整个概念,才能找到激痛点位置。 胡新实说,有时西医会把它称为「肌腱炎」或「筋膜炎」,但却找不到病理上发炎现象应有的红肿热痛,所以,应称为「肌筋膜疼痛症候群」或「肌筋膜功能不全」。 胡新实说,西医直到近30年才对肌肉走向、病理机转及治疗等,有较清楚的认识,但其实祖先们早在几百年前,孙思邈就发现了人体上的「啊是穴」(当患者的疼痛找不到来源,大夫一一按压患者全身各处,找到时患者会痛到大叫「啊啊…是是是…」的那个点),而传统医学有所谓「经外奇穴」,一压该处就把问题解决了,有些经外奇穴其实就是「啊是穴」。 融合针灸观念的治痛方法 胡新实是台湾疼痛医学会的创会会员,他认为自己很幸运,在学会20多年来一直推广「疼痛大多由肌筋膜功能不全引起」的观念,也得到很多医师的认同。他说,针灸是传统医学中治疗疼痛的重要方法,他年轻时曾跟着一名针灸中医师学习,也曾在台北荣总的针灸训练班学习,给了他很多的想法。 当激痛点因拉扯而活化、导致肌肉疼痛不已时,可注射低浓度 *** 来达到去活化的效果,虽药效可能只有1、2小时,去活化的效果却可能使患处好多天都不痛,而原本痛到不敢动的患处,也可能因不痛后的持续活动,也不再疼痛。后来有研究发现,干针 *** 也可达到去活化的效果,使筋膜肌肉放松,但西医使用的针很粗、扎起来很痛,患者往往受不了,于是他试着用针灸的细针来做干针的激痛点去活化,效果很好。 经过不断的研究改良,现在,胡新实的门诊上常会放著一排长长短短不同的针,当其他疼痛医师可能用注射药剂的方式为患者治疗疼痛时,他会按照肌肉走向深浅的不同,使用不同的针,但又和传统针灸有的留针、捻针等完全不同,可能扎针只要10秒钟,局部肌肉就会出现反应,疼痛问题也很神奇的解决了。 例如五十肩,传统中医是在肩关节前后的穴道上共扎三针(称为「肩三针」),有些效果相当好,但还是有些无法改善。他就想,有效果表示这种做法是有道理的,但没有效果是否表示针扎得不对?他看到传统中医学是以皮肤上的纹路、折缝来定位,变胖变瘦时的下针点就不同,这样不够精准也不科学。他从西医的解剖学及肌筋膜疼痛的病理学了解,肩部旋转袖的四条肌肉中的任何一条出间题,都可能与肩膀疼痛有关,巧合的是这四条肌肉的肌腱,正好分别通过中医肩三针所谓的穴道附近。胡新实利用肌筋膜功能不全的概念,找出确切的下针点 *** 激痛点,于是同样用三根针,只是稍微移动一下位置,就让许多长久饱受五十肩折磨的人,立即得到相当的纾解。 胡新实认为,任何一种医学都是建立在某种逻辑基础上,没有一种是完美无缺的,所以,医者必须袒开胸襟,不应排斥另类医学。他除了在专业上更深入探讨之外,对中医,甚至民俗疗法都乐于接受,并以为己用。只要觉得对患者有帮助,也符合生理学的逻辑,他都会教患者使用,让患者能更快的解决病痛。 另一个胡新实多年来一直在疼痛医学会推广的就是「自我伸展」。物理治疗是改善疼痛很重要也很有效的方法。自我伸展较不易引起二度受伤,例如躺在伸展床上用机器拉脊椎,基于力学上的理论,单一方向、单一力道对不同方向肌肉的受力不同,有些肌肉很可能因此受伤,另些肌肉则可能没有治疗效果。如果能在家自己做为特定肌肉设计的伸展运动,其他肌肉不会承受比它大的拉力,就不会受伤。同时,每天伸展的次数可依需要而多做,并省却了跑医院所花费的时间与金钱,只要按时回诊即可。所以每一个患者,胡新实都会教他最适合的伸展动作,让患者回家复健,成效也往往令人很满意。 有名中年女士的脚掌下有一痛点,诊断出是脚底板有一条屈趾肌肉出了问题,按照书上正统的治疗方法是打针(但很痛)及掰脚趾复健,胡新实建议她回家拿颗小球,看电视、闲来无事坐着时就踩一踩、滚一滚,每天次10分钟,有机会就踩,就像踩健康步道一样,却不会有踩步道疼痛的困扰,随时可做又可自己控制力道。这名女士很认真的每天踩半小时,没几天就改善了多年的疼痛。 当然也有的患者经过他的诊疗,并未有预期的成效,其中绝大部分是没有耐心去做指定的动作,或仅相信吃药就能解决问题。胡新实无奈地说,这些都要靠患者自己的努力,医师是没有办法代劳的。 别以为胡新实只专注在疼痛治疗,对于麻醉技术的改良,只要对患者有益,他也很用心。 1998年,在台北荣总胃癌专家吴秋文教授的支持下,他开始研究,把国外原由腰椎硬膜外腔施打药剂的局部麻醉,改良到由胸椎硬膜外腔施打药剂的节段式神经阻断止痛术。虽这种做法困难度高且少人熟悉,但他发现,不但药剂量可大幅减少、对患者可能有的伤害更小,例如开胃手术的术后自控式止痛术,止痛药可由20c.c.减少到只要6c.c.,药物的浓度也以国人的体质,调整到合适的最低剂量,且因只是就手术部位支配伤口的神经受到阻断,所以,患者术后不需像过去使用较大剂量的止痛药,副作用少、成本低,且在最短时间即可下床活动、手术并发症少,恢复更快。 他在许多国内及国际性学术会议上发表这种方法及台北荣总的使用经验并表示,至今只要是上腹部或胸部的手术,国内许多大型医院都采用这种「节段式神经阻断」的术后止痛方式,麻醉医师也因经验多了,将胸椎的硬膜外腔注射术视为平常手术了。 面对如今医疗纠纷日多的医疗生态,胡新实常告诉学生,一定要多花点时间让患者知道做的是什么治疗、有诚意耐心的说明,让医病沟通更好,才能减少一些争议。 有一名80岁的老年患者,因严重肠栓塞送医,救命的唯一方法是手术,但因年纪大、身体状况因肠坏死更欠佳,手术风险相当高。一年前胡新实的父亲就曾罹患同一种疾病,医师坦言救活的机会小于5%、手术要承担风险,结果术后在加护病房折腾了37天还是过世。有了这样的经验,胡新实很诚恳的向患者说明、分析利弊得失,并提供了类似安宁疗护的自控式止痛等其他治疗方法。 老年患者的儿子选择不开刀,尽管一周后患者过世了,他们还是带着家人向胡新实道谢,因老父亲一周来平静、不痛,五个在国内外的儿子都回来围绕身边,在意识清楚中享受到了最后的天伦。这件事对胡新实的影响很大,后来面对患者,一定用同样的态度说明清楚、诚意足够,让患者充分了解。 行医40年了,胡新实说,这是一段很长的岁月,他用了很多心、花了很多精神,为改善患者的疼痛问题而努力,希望所学能延续下去,持续对患者有更长远的帮助。 他笑说,最近还在想,很多以前很喜欢的兴趣,像是画画、写毛笔字等都丢了很久了,他想重拾兴趣,有空时也希望能多陪陪老婆。 现职:台北荣民总医院疼痛控制小组组长、国防医学院临床教授及医学系「疼痛医学」授课教师 获奖:98年获颁台湾疼痛医学会「卓越服务奖」、101年获颁台湾疼痛医学会「荣誉会员奖」 专长:疼痛控制、麻醉医学 【本文摘自 351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