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带你了解中外整形这点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0
你以为现代人为了美已经疯狂?其实不是,早在两千多年前,医美的狂热粉丝就已经出现。

古印度的医学在整个世界上都是出名的,而世界上发现最早的整形外科手术就诞生于印度。

因为古印度人太爱美了,对于自己的耳朵和鼻子更是要求甚高,原来是因为古印度人相信,耳垂长的人不但能够降妖除魔,还能赢得更多异性的青睐。所以,很多印度小孩刚生下来,就会被家长找来专业医生“打孔”,然后便将消毒后的软布塞到孔里,然后每隔三天就要换更大的布,确认不会感染后便塞上木环和铅坠,长此以往,耳部的皮肤就会越拖越长.....

整形手术不光应用于日常生活,在刑罚中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据可靠资料记载,最早的整容手术是鼻整形,发生在公元前500年的古印度,外科鼻祖“妙闻”,为当时受过“劓刑”割掉鼻子的人进行了第一例鼻整形手术。

(阿萌想着,这印度人为了追求美,下手挺狠的~)

如果说这只能算是追求美做的“小项目”,那英国皇家陆军医疗队的吉里斯医生上来就是大手笔!

1882年,吉里斯出生于新西兰南岛的海岸城市——但尼丁,后来在英国剑桥大学的康韦尔凯斯学院学习医学。一战爆发后,吉里斯加入了英国皇家陆军医疗队,成为一名为国效力的医生。

起初,他在法国布洛涅附近的一个叫维姆勒的地方服役,与一位名叫瓦拉迪耶的口腔颌面部专家合作,协助他做一些伤残士兵下巴的修复工作。在合作过程中,吉里斯受到新生皮肤移植术的启发,决心前往巴黎求学,求教于当时知名的外科医师希波莱特·莫里斯廷。

在那里,他目睹了莫里斯廷从病人脸部移除一个肿瘤,并用一小片来自下巴的皮肤填充其上的过程。吉里斯很快学会了这种方法,并发明了一种新的皮瓣技术。

真正决定他在整形外科的地位是在一战爆发后的战场上,吉里斯在战壕里搭设临时手术台为当时只有27岁的英国皇家海军重炮手沃尔特做皮肤移植手术,因为重炮手沃尔特被严重毁容,只能植皮。

吉里斯从沃尔特的肩膀切下一块皮肤,移植到血肉模糊的脸上,完成了面部修复。后来,英国整形外科医生协会档案管理员及外科医生罗杰·格林将这台手术定义为现代医术意义上的首例皮瓣整形手术,他也因此被称为“整形手术之父”。

战争还没完全结束,他就开设了一家专门的面容修复医院。

为被战火毁了面容的战士进行上万场手术,修复了许多鼻子与下巴。因为战场环境,他只考虑了恢复和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这也是整容术用于正畸,较大规模的一次。

因此他就是在医学史上被誉为“整形外科手术之父”的哈罗德·吉里斯,也是主导整个整形外科思想的奠基人。

相信大家看完这个故事后和小魔一样,鸡皮疙瘩掉了一地。小魔才知道原来医美最早诞生于枪炮无眼的战场,那又是如何被“玩坏”的呢?

一战后,整容术开始不正经。

小魔从当时的法庭记录中找出为了修正鼻子畸形,竟然往鼻子中注入石蜡,由于医师使用揉捻塑形的手法不当,所以造成的效果不好,要不记录也不会只存在于法庭记录了,其实,发展到当时,说到底就是了“正畸”。

当时,虽然战争结束,也不需要为伤员做面部恢复的手术了,但是人们的审美已经发生改变,尤其是在美国,又大又扁的鼻子被视为丑陋一族,隆鼻手术应时而生迅速蹿红,美国约翰·罗伊就是当时隆鼻术的医生代表,这也代表了医学类美容是可以被世人所接受的。

到20世纪时,风靡一时的明星们已经开始在自己的脸上“动刀子”了,比如音乐巨星——迈克尔杰克逊、性感代名词——玛丽莲梦露、德国歌手演员Marlene Dietrich......

在1901年的英国杂志上,德玛变脸公司(Derma Featural)宣称能够修复鼻子畸形、招风耳与皱纹,一夜之间爆红贵族朋友圈。那个时代,虽然每个人都觉得变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高昂的价格还是将绝大多数人拒之门外。要钱还是要面子,这一深刻的中式哲学问题,没想到在遥远的大不列颠引起共鸣。

而“钱和面子”这一哲学发源地的华夏大地上,美学的痕迹自然也随处可见。

说了这么多,你是不是以为中国在变美这件事上从一开始就被落在后面了呢?并不是!这等好事,你认为国人会落于下风吗?作为世界上最智慧的中国人在爱美这件事上从不含糊。

(历史老师的碎碎念模式开启......)

据说,50岁多岁的禹,眼角、额头相继出现细细的皱纹,他认为米为食粮能丰肌饱腹,搽在脸上有益无损,尝试成功后,长年使用米粉敷面。因此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粉敷面”、“黛画眉”盛极一时,美容项目也多了起来。原来禹才是美容本尊啊,眼角和额头确实保养得好。

虽说女子地位古时候地位并不高,但是这不影响她们“臭美”啊~当时已经有面脂、唇脂、美眉、美发、药物、针灸、食膳、气功等美容项目供王公贵族的女眷们挑选。难怪古诗词里的女子梳妆的画面都那么美,一举一动中都有独特的韵味,原来是有“法器”加持啊。

你没看错,在秦汉时期男性主力军上台,擦脂抹粉都不在话下,不要惊讶,收起你的下巴,这时候的男性已经登台演出了,化个妆怎么了呢~

到了晋朝的时候,人们已经难以满足了,脸上开始修修补补,兔唇修复术这时就有了。

据《晋书·魏咏之传》记载,荆州有位医者专门修复兔唇,每次做完手术后,他都会告诉病人暂时只能喝稀饭,要少说话。

提起唐代美女,小魔能想起的就是李白的诗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这首诗当时为杨贵妃而作,字里行间无不透露了杨贵妃的体态婀娜,风姿绰约......

早在盛唐时期人家早就有了对抗痘痘的方法了,记得看电影时,唐朝有种“两颊点妆靥”的妆容,翻阅《普济方》后,发现“两颊点妆靥”可以用来治疗痘痕,这种方法也被归类到了整形手术中。

这类妆容的实质就是靥为酒窝,在这里靥也有痘痕的意思,女子在嘴角两边点红点,形成假装酒窝。

这下,就知道唐朝剧里很多主角脸上的两个点作何解释了。

两宋时期,就已经专门有医生研究关于美容养颜的处方了,这点可以从当时的古书古画中寻得依据。

当时,也有了“装义眼”,根据《南村辍耕录》记载:杭州有位张存,小时候得病失去了一个眼睛,后来遇到一个巧匠,给他做了一个假眼,装上后人们都分不出真假。

现代隆鼻术的前身就是“元代的鼻梁修补术”,关于这个技术,有专门的记载,根据《九灵山房集》记载,福建的将士陈君,打仗的时候脸被砍伤了。鼻梁上的伤口一直溃烂不愈合,就找到了项颜章为他诊治,结果非常地令他高兴,不仅把鼻子上的伤口给治好了,还让他塌了的鼻梁恢复了原来的样子,相貌失而复得,真是一件幸运的事情了。

古人都这么厉害的吗?阿萌都要竖大拇指了!

经过前面朝代的积累,这个时代的女性已经是非常注重自己的形象了,书里的人大都婉约~这离不开当时的美容术厉害啊~

明代当时流行的是“桃花妆”和“酒晕妆”,明代盛产胭脂,女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画出适合自己的腮红。除了在乎面部,她们还为了能让自己变得更香,也是想尽了种种办法。

据史料记载,明代女子会用水银、胡粉等,和上面脂,在肌肤轻轻涂抹,直到散发出一层淡淡的香味,然后她们会佩戴兰草香味的香囊。

要说古代人聪明又讲究,那近代人的医美想法更加狂热了~民国时受西方思想影响,人们大多敢做, 针对面部的涂涂抹抹已经不能满足了,大家逐渐把重点转移到身材上了。

《申报》上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个叫冯洁的女中学生,她发育缓慢,体格瘦小,一直都很苦恼。不过,自从她注入了雌性激素之后,再加上坚持锻炼身体,很快就恢复了正常,到了后来,她的身材甚至比寻常女子还要好。

不只是女性为之疯狂,男性也走上了爱美之路,在那个年代,人们在西方思想的冲击下,重新定义“好看”,甚至一些当红的电影明星也忍不住前去割双眼皮、做隆鼻手术、脸颊注射等。

女明星路名就去割了双眼皮,男演员郑重也去打了脸颊针,做完手术之后,他们的事业都迎来了第二春。值得一提的是,所谓的“脸颊针”并不是瘦脸针,而是一种为了让脸部看起来更加丰腴饱满、更年轻的“脂肪填充”技术。

如果说这些都是一味追求美而没有文化的人,那民国才女林徽因就是学识一派的求美代表。

钱钟书曾在《猫》中隐晦地点了出来:李太太(代指林徽因)从小对自己的面貌有两点不满意:皮肤不是上白,眼皮不双……一到日本,她进医院去修改眼皮,附带把左颊的酒靥(酒窝)加深。李太太花五百元日金新买来的眼睛,好像美术照相的电光,把她原有的美貌都焕映烘托出来。

这些都只是历史的冰山一角,但是也证明了中国在变美这件事情上绝不含糊

时代一直在变,但是人们对于美的诉求却是一直不变的,这份追求并不是畸形的,而是一种孜孜的追求与探索,从这点出发,我们都没有错。

回顾整容手术的历史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人类无论在物质世界的改造上,还是自我精神和美学的革新上,将永远不会止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