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蒋勋说唐诗》第二讲:春江花月夜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0
读了《说唐诗》的第二讲。

这整一章节都讲了一首诗,就是“以孤篇压倒全唐之作”的那首《春江花月夜》。

我只能说,这一讲读下来我只有拍案叫绝频频颌首的份儿。

所以决定这次只摘抄书中精彩语句,来与大家共同领略蒋勋先生对此诗的哲理性的思索和文字精妙的解析吧!(此时如若我再说啥,那绝对是班门弄斧狗尾续貂了!呵呵!)

1.蒋勋先生用了一个比喻,讲大唐文化在整个历史上如同是一次“ 露营 ”,一次“ 出走 ”。因为

——我们文化的正统仍是农业伦理。唐朝就像汉文化一个短暂的度假期,是一次露营。人不会永远露营,最后还是要回来安分地遵循农业理论。而这一年最美的那几天是去露营和度假的日子,唐朝就是一次短暂的出走。

于是也就出现了初唐气派最辽阔的一首诗,体现了真正的宇宙意识的《春江花月夜》。

(忍不住弄斧:看到这个绝妙的比喻,我”呵呵“了!继而想到像我等这样天天在家闭门造车的,那肯定是写不出气势磅礴的句子滴,酝酿酝酿咱们也何时出走一次,呵呵!)

2.讲到题目的春,江,花,月,夜五个字全部是名词:

——春天,江水,花朵,月亮,夜晚。我将这五个名词看作一首交响曲的五个乐章,整首曲子有五个主题,五个主题在交错,它们之间发生了三棱镜般的折射关系。这首诗之所以迷离错综,意象丰富,是因为它的五个主题都是独立的。

(忍不住续貂:看,用音乐的结构来诠释诗的结构美,还是验证了那句话:艺术是相通的。也同时可以窥得蒋勋先生对音乐的造诣亦是不俗。呵呵)

3.唐诗中,生命的独立性是受到歌颂的。这首诗之所以美,是因为

—— 它在充分的自我独立性中,去欣赏另外一个完全独立的,与它不同的生命状态。这里面的美学意识非常现代。所谓的“花季”,就是所有生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春天,江水,花朵,月亮,夜晚,这些存在于自然的主题,偶然间因缘际会发生了互动关系,可它们又各自离去。它们是知己,它们也是陌路。

(弄斧:每个生命都有各自完成自我的方式,这是自然之道。但,道不同可不相为谋却依然可以互相欣赏,这才是活出了一种豁达吧,呵呵!)

4.讲到”何处春江无月明“,他这样写:

——唐朝继承了老庄思想里的”天地无私“,月亮的光不会说要照顾那条河流,不照顾那条河流。在老庄看来,天地无私,最罪恶的生命与最无辜的生命都在天地之间。天地之间有我们所不知道的更大的结构,更大的因果。“天道无私”“天道无亲”等于否定了正常的伦理。佛教也是,出家就是出离农业伦理结构,是很“无情”的。儒家相信,生命的完成是在人世间完成,是与父亲母亲,妻子儿女一起完成的。佛家不是,它要出离生死。如果生死都没有,哪里还有亲人?老庄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根本不跟人来往。

(续貂:看了这些总算明白了李白为何活成了酒仙诗仙,人家生对了时代啊!最近不是流行一句“只要站在风口,猪也能飞起来”么?我等只能呵呵了!)

5.到“汀上白沙看不见”,还有“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两句,蒋勋先生是这样说的

——生命里其实有很多东西存在,但我们常常感受不到。一切都只是暂时现象,是一种存在,可是“不存在”是更大的宇宙本质,生命的本质或宇宙的本质可能都是这个“空”。不只是视觉上的“空”,而是生命经验最后的背景上的巨大的“空”!当一个文学家,艺术家把我们带到了哲学层面,他就会去问本质的问题,本质的问题也就是绝对性的问题。

6.及至”皎皎空中孤月轮”“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在这么巨大的“空”当中,只有一个完整的圆。就如人爬山到达巅峰的时候,忽然感觉到巨大的孤独感,视觉上无尽苍茫的一刹那,会觉得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大唐的“大”,就是包容。江山有待,他觉得江山在等什么人,他好像被等到了。透漏出唐诗中非常值得思考的自负感。中国文化中水的象征性非常明显,一直代表着不断流逝的时间。

(弄斧:这两段文字读完,最大的感受就是这哪里是在点评诗句呀,分明是在讲述一些深奥玄妙的哲学问题么!?看来此诗确有玄妙之处,呵呵!)

7.“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人活在世间有两个大难题,一个是宇宙之间‘我”的角色,一个是人间情感中的角色 。 其实诗人一直在扩大他的生命经验。用一种超现实的方法制造了一个想象的世界。因为有生命的牵挂,才会觉得生命有意义,有价值。即便是虚拟的。

(续貂: 人的孤独是来自宇宙之中的“我”,活在人世中就不易生孤独,有亲人围绕牵挂,有各类俗务缠身。所以说,宇宙感强的人喜欢独处,也倍感孤独,因为总在考虑人世间以外的事,呵呵!)

8.“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但愿化成一片小小的月光,流照到你的身上。鸿雁已经飞过去了,可是它的光影留在河流当中没有走。鸿雁飞走了,不记得留下了什么,可是河流记住了,记住了光,记住了影。不存在,却变成了永恒的存在,宇宙间存在的东西常常因为我们看不见,变成不存在,可是看似不存在的东西,如果你在意,也会变成存在。

——宇宙之间有很多因果,我们常常觉得某个东西微不足道,可它的力量其实很大。我们每一个存在的个体,对别的生命都是有影响的,我们自己的生命状态,都会让别的生命发生改变。

——如果你对生命有深情,一切看起来不存在的东西,都会变成你在意和珍惜的部分。

(弄斧:真像诗一般的语言,可又蕴含了丰富人生哲理,默默的呵呵一声)

9.“碣石潇湘无限路”

——中的“路”,有点象征意义,是人在寻找生命归宿的痕迹。是讲生命的终极目的。

10.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其实是诗人自己动情了,在这个时候,觉得对生命的爱,对生命的哀伤,对生命的喜悦,都涌上了心头,所以他用了“落月摇情满江树”。

——我们看到花开了,赞美花的美丽,却常常注意不到它底下的枝叶,他的根,它需要的土壤,阳光跟雨水,而这些全部是它开放的条件。

——很多储存在我们心里的零散,破碎的小片段,在生命的某些经验中会忽然活过来,活过来不是因为我们阅读它,反而是因为我们忘掉了它。它被人脱口而出,是因为契合了生命在刹那的状态跟经验。

(结束语续貂:对生命满怀深情,活在当下,你的心就会一直丰满充盈;读诗就如过日子,不必刻意为什么,心生欢喜就好,或许就会过成诗意人生,呵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