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偷走海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2
《请偷走海报+3》是原研哉的设计随笔集,一开始我看到这个书名还有些不解,为什么要偷走海报?为什么要+3?看了内容才明白:

1、“客户在请我做海报时,经常会这么说‘请设计一款能够吸引很多人眼球的海报,以至于让人想把他偷走’”

2、“这本书的大部分内容都取材于我刚出道时的工作,因此现在重新出版这本书,暴露了自己15-20年前的不成熟,自觉羞愧难当,不过当平凡社提出‘+3’的建议后,我的态度变的积极多了,+3这个提议,是再加写三篇以目前生活为题材的随笔,附在卷末,这样过去的随笔就能与现在衔接上了。”

我最近这一两年做海报比较多,但是都是纸上谈兵,没有经历过实战,所以看这本书作者以设计师的角度来谈一些东西还是会觉得“新奇”。

“如果只是创作那种贴在房间墙上、具有装饰美感的文案,还比较轻松,但是海报必须具备实实在在的广告效应,在不经意间传递诱人的信息,将顾客吸引过来,这是最难的。”

我知道海报最重要的就是吸引眼球,很多专业书本书本都这么告诉我,但是看到原研哉这么写,我的感受会不太一样。因为整本书就像日记一般,娓娓道来,读起来比较亲切,好像朋友跟在跟你说话,这样的传递的书本内容会更容易“刻”进我的脑海。

昨天跟高先生闲聊,他说如果能再生一个孩子、老房子顺利拆迁、他再换个合适的轻松工作,他就是人生大赢家了,我说我已经是人生大赢家了,唯一的遗憾是没有挣钱,没有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高先生宽慰我,说我的基本功非常扎实,但是没有工作经验,没有实战经历,所以充其量也就是一个水平非常非常扎实和优秀的本科生,如果去公司上班不可能一开始就能拿到很高的工资,要经历摸爬滚打,要辛苦,要付出,会失去很多时间,会不能陪伴孩子,会很累,得不偿失的。

话虽如此,我也知道,但是终究还是对自己没有挣钱这一点有些不能释怀,没办法心安理得的做一个家庭主妇。而我不敢去公司尝试的唯一顾虑就是“没有后路”,我担心在公司干了几年之后,觉得累,想再回学校,回不去了。

聊到最后,又得出了以前的结论,就是我先好好提升自己的设计水平,以后看能不能接些私活。

上个月我投稿参加了一个设计大赛,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设计比赛,落选了,很被打击,很失落。看到原研哉《落选的滋味》这篇文章感觉非常亲切,非常感同身受。确实,落选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没必要一直纠结,能参与就是我的胜利了,更何况我为这个设计比赛所付出的很少,仅仅两天就完成了那两幅海报,并没有精雕细琢,跟获奖作品确实没法比,失败是正常的。

《外籍评委的心得》“在香港,学校在初中阶段之后就开始用英语授课,这一独特的文化环境,造就了与日本风格不同的、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的设计风格。另外,巧妙地将明清时期的古老民间艺术融入到设计中的作品也很有新意。外国人眼中的日本大概也是这样的吧。其深深植根于本土文化土壤之中的表现,蕴涵着无法模仿的震撼力,具有远远超越了表面的折中性,是真正令人感动的东西。

虽然作品主题的东方色彩很浓,但是表现主题的方法以及与英文字母的组合,又明显带有西洋风格。设计师跑开了中国式的表现方法,从西方的视角进行处理,这就赋予了作品知性的优雅魅力。”

《大米与包装》“每个人的味觉都不一样,因此什么样的酒好喝,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是每一种酒都有其鲜明的特点,将这些有特点的酒汇合起来,就形成了酒世界的深度。这些又促进了人们对酒的认知的深化。人的认知在不知不觉中构建着,逐渐地朝着商品序列形成,构筑起了酒文化。

如果真正想要让它们打进市场,就必须打造与这种酒相匹配的文化。酒瓶和标签自不必说,从与其相关的饮食文化开始,到盛酒的器皿、倒酒人的气质和谈吐、音乐以及室内装饰等等,如果不讲求相应的文化策略,新的品牌就很难在这个发源地上占据一席之地。”

《v的故事》“因为我不懂法文,所以应该说是茫然的翻看每期杂志更准确,我这样写,大概有人会联想到“对牛弹琴”这句话。学习语言以及其他事情,起初都不会觉得有趣,拿登山来比喻,就像是走到景色开阔之处,总感觉是在做毫无意义的事情似的。但是我没有放弃。不久,我开始在附近的书店订阅这本杂志,就这样一直茫然地看了三年后,渐渐觉得有趣了。”

这种精神确确实实的激励到我了,坚持就是胜利。我也越发的觉得,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自制力,其他的一切都是锦上添花,只要具备足够的自制力,那就会到达自己这一生“最高最好”的点。

我是相信命运的,但是我也相信命运不是一个绝对的定数,而是一个区间值,比如也许我这一生的命数就是70分-85分,如果“我”发挥得好,那我能到85分,而如果过于懒惰散漫自由,那我这辈子的最高值也就70分了。

最近网络上都在讨论蓝盈莹的自律,我做不到她这样,但是我很佩服她这种状态和精神,我也很希望我身边能有一个这样的朋友,可以督促自己不断的前进——这也就是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吧。我总觉得无聊的吃吃喝喝休息放松并不能带给我们更高的满足和生命体验。

原研哉这本书里都是自己的随笔,从这本书里能看到一个可爱、敏感、稚拙的大叔形象,能感知到他的生活,感知到一个艺术家是如何面对这个世界,挺棒的。

最近我在看靳埭强的版式课,有些地方没有理解到位,但是同样能看到顶尖的设计者的工作思路和流程就是一件很棒的事情了,让我觉得自己“开了眼界”

很多时候觉得自己很弱,就觉得这些优秀的设计者们怎么就这么棒,又会设计又会表达又涉猎很广,很是羡慕和仰望。原研哉的随笔都写的这么有意思这么棒,回头看看自己上的类似几月第几周这种文章就觉得很是汗颜。我真的只是在单纯的记录自己的生活,并没有做到更多的思想和想法上的输出。以后还是尽量有主题性的来写文章吧。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