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与湘灵:魂牵梦萦一生情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6
贞元十四年(708),27岁的白居易(字乐天)离开符离去往江南。

一路上每到高处,他都禁不住回头远望,然而每次回顾却不见想念的身影。但他知道,在符离的西楼之上有个女孩正凭栏思念着自己。

这个女孩名叫湘灵。是与他共同度过了美好的童年及少年时光的邻家婵娟女。

1.“同居小巷里,两小无嫌猜”

建中二年(781),任彭城县令的白父因坚守徐州有功,被提拔为徐州别驾,到任后,为了家眷的安全,便让妻子带着孩子们住在宿州的符离。那一年白居易11岁,湘灵7岁。

小湘灵活泼可爱,嗓音清脆,人见人爱。自从白居易家搬来后,两人便亲似兄妹,经常一起玩耍。

湘灵做了好吃的点心定会留一份给他,倘若学了新曲也会等他下了学,唱给他听。白居易便教他认字,念诗。

念到‘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湘灵不明白,觉得太难了,摆手说:“不好不好。”

读到‘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湘灵却说:“这句好,乐天哥哥骑竹马,我去采梅子给你吃。”

白居易想了想说:“我们一起骑了竹马去采青梅,如何?”

湘灵笑答:“甚好!”

那些年白居易每天争分夺秒的读书,总是第一个完成夫子定下的功课,最早离开学堂。夫子多有夸赞,言说孺子可教也。可白居易想的却是:我要早点下学,别让湘灵妹妹等着急了。

2.  “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

转眼几年过去,二人长成俊男倩女。

“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姮娥旱地莲。”

在19岁的白居易眼里,15岁的湘灵宛若天仙,清纯似莲。自此她便成了他心口永不凋谢的白莲。

湘灵也是爱慕他的才学人品,芳心暗许。平日不管捣衣淘米还是绣花纳鞋,乐天哥哥不是在米里水里就是在绣屏上鞋面上。

一天,湘灵将绣好一双鞋放到他手上,娇羞地说“特用结终始”。白居易也动情地说:“永愿如履綦,双行复双止。”

倘若这世上只有爱情,那所有的有情人定能成眷属。可惜不是。爱情之外还有宗族家法,门第之见,三纲五常……任何一样都大过儿女情长。

白母知道他们互生情愫后,训斥儿子道:“男儿应志在四方,你要专心读书,早日求取功名光耀门庭,建功立业后何患无妻!?”

为了不让他俩继续发展下去,在白母的安排下,白居易离开了符离,去到江南叔父家准备参加科举考试。

白居易盘算着,等自己考取了功名,母亲一高兴也许能答应他与湘灵的婚事。便听从了母亲的安排。

临行前白居易对湘灵说:“等我回来。”湘灵哭着说:“你若回来娶我,我便嫁你。你若在外娶了她人,我便终身不嫁。”白居易握着湘灵手说:“妹妹放心,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今生今世我心里只有你。”

贞元十六年春,29岁的白居易考中进士,他十分高兴,立马收拾行装返回符离。

白母多年心愿总算实现自是满心欢喜。看到欣喜的母亲,白居易及时地抓住机会提起他和湘灵的婚事。

本还喜笑颜开的白母立马脸色大变:“莫说你现已高中进士,就是以前她家与我们家也门不当户不对,你休要再提。”白居易只得闭口退立一旁。

此次省亲,白居易在符离住了十个月,中间多有提及迎娶湘灵的事,但都被白母拒绝了。

转眼赴任在即,白母始终不松口。两个痴情人只得含泪再次分离。与上次满怀希望的离开不同,这次竟是无法诉说的伤心。

即使是没有了希望,两人还是情比金坚,心如磐石,默默地坚守着昔日的诺言:非君不嫁,非卿不娶。

3.  “欲忘忘不得,欲去去无由”

赴任后的白居易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忙,处理公务,结交朋友,饮酒作诗,一刻不停。可即使是这样湘灵的倩影依然会浮现在眼前,特别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

“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

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一个一个黑夜里,孤枕难眠,都是对湘灵无尽的思念。

这种想忘忘不了,欲舍不忍舍的痛苦,只有真心爱过的人才会明白。

一次在朋友家酒酣耳热时,朋友终没忍住好奇之心,问道:“乐天兄现三十有余,且已功成名就,缘何仍不成家立室?”

白居易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沉默片刻,叹声道: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虽然做了非湘灵不娶的打算,但再多的坚守也抵不过封建礼教的残酷。元和三年,白居易37岁,在母亲以死相逼下,他与同僚杨汝士的妹妹成婚,违心地完成了母亲的心愿。

“不得哭,潜别离。

不得语,暗相思。

两心之外无人知。”

他知道,此生与湘灵比肩同行,深木连枝的梦想再难实现,无法兑现非湘灵不娶的誓言。唯有将满腹愁思赋与诗词。

图片

4.“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

《长恨歌》,歌长恨。虽然写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轰轰烈烈的爱情,可背后应有他和湘灵的影子。

大唐盛世,万邦来朝。贵为天子的唐明皇,想要与心爱之人谈场真实纯粹的恋爱,也只是冲破了礼教的枷锁,最终还是被囚于政治的牢笼。而他和湘灵敢抗争吗,能冲破吗?恐怕也只能是“此恨绵绵无绝期”而已。

元和十年,时任左赞善大夫的白居易力主调查宰相武元衡遇刺事件的真相,被朝中当权派以“多管闲事”为由,贬谪为江州司马。

也许是天意。浔阳江头他与湘灵父女不期遇。

此时的湘灵已经40岁,芙蓉花谢。她的大好时光都消磨在了对他的等待中。

两人相见,泪眼无言,俱疑是梦中。

“我梳白发添新恨,君扫青蛾减旧容。”

那青梅竹马的童年,那花前月下的甜蜜,那满怀希望的等待,都成为了过去,留给他们的,只有白发、皱纹和无尽的伤痛。

最好的时光已去,除了恨和愁,两人还有什么呢?

次年,在江州偶遇琵琶女,当他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时,除了仕途的失意外,是否也让他想起了不知身处何方的湘灵。

“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他和湘灵那有情人难成眷属的痛,是否也让他流下了更多伤心的泪水。

浔阳江上偶遇湘灵时,白居易也曾邀她随自己一起去江州。湘灵拒绝了。她说:“待到父亲百年之后,便常伴青灯古佛,为你诵经祈福。”

这也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

5."魂牵梦绕一生情,愿待来世再重逢"

白居易曾说“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可是学了又如何?!

暮年的白居易常与禅师来往,听禅说法,修生养性,似乎忘记了过去,心如止水。

然而偶有一天整理东西时,翻出了当年湘灵所赠之鞋,忽又因思赠时语,“特用结终始。永愿如履綦,双行复双止……”,她的语音语调,一颦一笑,他都能清晰地记起。

某个夜晚梦里又见湘灵,却又叹息梦醒太快,长夜难再眠。披衣而起写下:

别来老大苦修道,炼得离心成死灰。

平生忆念消磨尽,昨夜因何入梦来。

此生她在他心里,他亦在她心里。走不出,也不想走出。

公元846年中秋节的前一天,白居易穿着那双珍藏了几十年的布鞋离开了人世,终年75岁。

魂牵梦绕一生情,愿待来世再重逢。

(部分情节为虚构)

END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