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政府的收入再分配项目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1-12-07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冯俏彬10月30日表示,通过三次分配缩小收入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再分配在缩小收入差距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政府在再分配环节可发挥作用的空间仍较大。

同日,在由中关村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举办的第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上,冯俏彬分析认为,我国经过再分配环节后,政府收入增加,企业收入下降,居民收入有所上升。调查数据显示,经过再分配环节后我国基尼系数下降8%左右,而OECD国家经过再分配后基尼系数平均降幅约为30%,这表明我国政府应在再分配中发挥更大作用。

冯俏彬表示,缩小居民收入和财产分配差距,政府要发挥关键作用,要“促中、保低、抑高”,这是多年来调节收入差距的基本原则,这个原则现在仍然适用。

一是“促中”,未来要进一步壮大中等收入群体。“促中”的关键是切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关键是要进一步做实做细,建议在已出台基本公共服务国家标准的基础上,鼓励各地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出台基本公共服务的地方标准。以“现居住地”“辖区内”等作为重要的服务半径,推动居民就近就地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加快建设医疗保障信息系统,构建全国统一、多级互联的数据共享交换体系,促进跨地区、跨层级、跨部门业务协同办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主体的适当多元化。扩大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的事项范围,将其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探索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体系。做好重点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兜住民生底线。将近年来行之有效、受到社会欢迎的中小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税收优惠政策固定下来,制度性减轻税费,改善营商环境。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提高技术工人工资。除少数特大、超大型城市,全面推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逐步取消户籍与基本公共服务的关联,让农业转移人口“进得来、留得下”。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优化对灵活就业、自我雇用人员的相关制度供给。

二是“保低”,做好低收入人群的保障。这方面关键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特别是后续巩固政策体系的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激励和引导脱贫群众靠自己努力过上更好生活。完善后续政策体系,在产业帮扶衔接上,产业扶贫政策措施由村到户为主向由乡到村带户为主转变。在就业帮扶衔接上,继续做好东西部劳务协作工作,积极拓宽就地就近就业渠道。在重点县衔接上,国家层面要在西部地区原深度贫困县中确定一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县予以重点帮扶,各地确定本省的重点县,统筹资源力量进行重点帮扶。对城市低收入群体,要进一步织密织牢社会安全网。

三是“抑高”,加强对高收入规范和调节。这方面的关键是加强税收对于高收入的规范和调节作用。具体而言,要继续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加强对高净值人群的税收管理;做好房地产税的试点,加强对遗产税和赠与税的研究工作。“不是说现在就要对高收入人群出台新的、专门性税收制度,而要把已有的税收制度、税收征管做到位,使高收入人群承担其应当承担的税负,提高社会纵向公平。”
第2个回答  2012-12-01

    政府收入的再分配如下:政府公务员的工资收入、教育补贴、社保补贴、农业补贴等。

    同时,政府还以直接投资,解决就业,间接实现再分配。

    郭树清同志建议将过期资产的30%~50%归入社保系统,加大给予百姓获得再分配的机会,这是一个创举。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12-03
理论在好也没用,看明年效果吧~
第4个回答  2012-12-01
政府收入再分配这些问题我没研究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