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到70年代,日本经济是如何高速发展,成为仅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

最好把20实际50到70年代的背景都说下.月详细越好.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日本采取建立“政、官、财”的复合经济体制、产业结构高级化、优先发展机械制造业、促进本国技术更新、实存贸易自由与保护民族幼稚产业等产业政策,使日本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这些政策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应结合实际,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复合式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制造业,发展规模经济,保护和发展幼稚产业,加强政府职能等,以实现经济翻两番的目标。 半个世纪前,日本经济经过10年的恢复,进入高速增长期,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强国。自1955年起,日本的国民生产总价值从172680亿日元增加到1975年的932596亿日元,(注:不同类型国家经济翻两番概况[M].青海人民出版社,139.)超过了英、法、西德,在20年中翻了两番。日本在短短的的20年中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是国际国内诸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其经济高速发展时的产业政策对我国现阶段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一、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产业政策

(一)产业结构高级化战略

1957年,日本政府在《新长期经济计划》中第一次提出以“产业结构高级化”作为一项基本政策。作为此计划的延续,1960年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提出实施重化工业化的具体计划。政府为保证优先发展重化工业,在财政方面对重化工业采取优惠政策,在金融政策方面,通过建立“改善产业结构金融制度”,对重化工业企业给予优惠贷款,同时还通过银行为重化工业企业设立专项资金来解决企业引进和推广先进技术的资金需求,而且政府的公共投资也主要是用于基础设施领域并服务于战略产业的发展。重化工业化的实质是大力发展重工业和化学工业。1956~1973年的18年间,重化工业的设备投资大幅上升,钢铁、石油、化学三部门分别为178亿美元、85亿美元和147亿美元,而轻工业中最大行业纺织业总计投资仅为55亿美元。其次是大量引进重化工业的国外先进技术,占制造业引进技术的四分之三。”(注:(日)经济企划厅编.经济白皮书[M].1979,480.)

通过重化工业的发展,日本实现了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推动了经济现代化的迅速实现。主要表现为:第一,带动了大规模的设备更新,为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打下了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第二,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见表1)。

  表1 日本三大产业占国内净产值的比重(%)

年代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55年    23.1    28.6     28.6

1975年    6.6     35.8     57.5

资料来源:《不同类型国家经济翻两番概况》,青海人民出版社,第145页

进入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导致世界性经济萧条,日本再也无法获取廉价石油,生产成本大幅度增加,美元危机又火上浇油,日本经济进入低速增长期。为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日本政府赋予了“产业结构高级化”新的涵义:从“重化工业化”向“知识密集化”转化,“知识密集产业”成为主导产业,减少对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使产业升级换代,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经济的发展,日本的产业政策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

(二)优先发展机械工业

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是产业结构调整与变动的中心内容。为此,日本制定了《机械工业振兴暂行措施法》(简称“机振法”)。“机振法”规定:机床、电动工具、轴承等14个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部门属于“特定机械工业”。发展特定机械工业所需资金,由政府给予保证。私人企业对特定机械工业进行投资,可享受减免税优待。20世纪60年代后,日本政府又将“机振法”延长了10年,继续扶持机械工业的发展,使机械工业在一些主要方面赶上了欧美发达国家。由于机械工业的优先发展,日本的工业到70年代初已经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设备装备起来,机械工业的技术优势成为日本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建立经济奇迹的“秘密武器”。它以制造技术的“高、精、尖”为特点,以极高的市场占有率和快速的产品技术创新为武器,创造了一个日本制造业的全球时代。

(三)引进吸收外国的先进技术,促进本国技术更新的“技术立国”战略

日本在重点发展重化工业和机械制造业的时候,面临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针对这种情况,日本实行了以引进、模仿、改进、创新为主的吸收型技术战略。其主要措施有:(1)颁布了《外汇及外贸法》和《外资法》,将吸引外资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2)公布重点产业政策,引导引进技术流向石油、化学、电子、合成纤维等新兴工业部门。(3)政府挑选能承担引进新技术的大企业,给予法律保护。

技术引进对日本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在1955年到1970年的短短15年间,日本引进技术总计24918件,花费57.4亿美元,节省了60%的时间,90%的研究经费。(注:李毅.产业结构调整与日本型新经济的探索[J].世界经济导刊,2002,(5).)引进技术对日本短期内赶超先进国家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并且日本通过对引进技术的改造创新,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反过来进行出口创汇。1955年日本的技术出口已经略有收益,出口额占进口额的1.2%,到1960年为2.4%,1965年为10.2%,1970年为13.6%。1971年日本政府在其“70年代通商政策展望”中表示向“知识密集性产业转换”,技术的自主开发更受到重视,能力也越来越强,1975年技术的出口与进口之比已达近1∶4。(注:不同类型国家经济翻两番概况[M].青海人民出版社,141.)

(四)推行贸易自由化政策

1955年,日本加入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这就要求其实行贸易自由化。而当时日本企业无论是规模还是技术水平都与西方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能参与国际竞争的企业数量非常有限,因此,实行贸易自由化对日本产业发展极为不利。所以,日本对原料部门首先实现自由化,使日本能够在国际上以低廉价格进口原料和燃料,到1963年8月,进口自由化率已达到92%。原料进口自由化使工业品价格下降,提高了日本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其次,对汽车、电子计算机、重型机械等重点产业实行贸易保护,直到1965年,电子、机械、汽车、钢铁、电力、石油等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国际竞争力大为增强,并在世界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能够抵挡国际竞争时,日本才逐渐实行贸易自由化。

另一方面,日本通过产业组织政策,加速企业规模的大型化和集团化,提高工业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以便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增强国际竞争力。在政府的促进下,1964年三菱公司与三重公司合并;1966年日产汽车公司与王子汽车公司合并;1968年日商与岩井两大综合商社合并;1970年当时名列日本钢铁业第一和第八的八幡和富士两大钢铁企业合并。(注:小宫隆太郎等.日本的产业政策[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8,62.)合并后的企业,规模大,实力雄厚,竞争力强,为实现经济高速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五)政、官、财复合体制

上述具体产业政策是建立在日本政府对企业的强力管理之上的。二战后,日本发展经济的起点比北美和西欧低很多。为了实观赶超,日本政府采取了“政、官、财复合体制”,即日本政府规划战略,银行根据政府的导向提供贷款,企业根据政府政策的导向制定发展计划和组织生产。政府、银行和企业之间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和合作,政府成为经济活动脉搏的启动中心。所以日本经济被称为“典型的政府指导型市场经济”。这种体制使企业的发展得到了强有力支持,但是也有很多弊端,如误导企业的发展,企业过分依赖政府,官企勾结导致腐败等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19
①进行社会改革;②国名经济非军事化;③引进先进科技,制定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④教育战略;⑥美国扶植;⑦利用朝鲜越南战争之机20世纪60年代末,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1987年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一度跃居资本主义大国之首。
第2个回答  2013-09-19
简单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朝鲜战争中美国的军需订单扶持 2、 积极引进国外大量的先进技术
3、投巨资发展教育和科技 4、制定了恰当的经济政策和高效的能源方略
第3个回答  2013-09-19
1.确立了国家指导和计划市场相结合的经济发展原则,官商结合,高度集中的发展经济,和中国现在类似;2.抓住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高新科技,教育;3.正值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成为美国战略前沿,接受美国经济援助和军备民用物资订单;4.麦克阿瑟主导日本民主改革,确立君主立宪的议会民主制度,解散军部这一军事官僚机构,文官治国;5.日本民族性格,自强,坚毅6.吉田茂,鸠山一郎等一批出色的政治家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