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父亲(散文)作者:李吉华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2


思念父亲

父亲走了。他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是遥远的天堂,再也不回来了。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回忆起陈旧往事有忧伤,有欢乐。想念的泪水如泉涌,思念的痛,在夜梦中无数次回绕,总忘不了父亲那温暖的过往和对子女们严格的家教......

小时候,我们家很贫穷,有时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父母为子女们几十年如一日,含辛茹苦把子女抚养到成家立业,操碎了心。可是,正直、善良、勤劳、朴实的父母,要求子女品行端正,正直善良,诚实守信,做人积德。富不攀,穷不嫌,做到人穷志不穷,人要有志气,有骨气。并再三告诫要多做好事,善事,多积德才会有福报,讲的这些道理简单朴实易懂。

同时,父母亲长期以来保持勤俭朴实的生活作风,平时粗茶淡饭,倾其一生,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一种责任,为人父母的责任,为我们遮风挡雨,给我们照顾,为了这个家,为了子女们吃饱穿暖,让孩子们上学读书,在那段艰难困苦的岁月中硬是把我们兄弟姊妹七个拉扯大,个个成家立业,这是父母留给子女最大的恩情,也是我们家庭最大的温暖和福报。使我深深意识到厚德载物,德行天下的道理。

年少时的我,一腔热血,为国尽忠,早年离开父母,对父母陪伴太少,孝敬甚微,有“年少时不懂父母恩,懂事时已是中年人”。父母健在人生尚有来处,回想往事心怀愧疚。每次回家离别时,从父亲的眼神里都读到他的不舍,还有他的心愿。记得那是父亲去世的前几年,当我离家分别时,父亲紧紧握着我的双手,用一种不舍的目光,不知道他是否有意注视,还是有一种期待和嘱咐,我始终觉得他一直把我当成他心里的一个宝。老家有个风俗习惯,有“长哥当父,长嫂当母”的说法,因为他曾经是家里的长子,对家庭担当过许多责任。现在我是家里的长子,家里的重任也要嘱托于我了,在每次团聚中,全家人都会坐在一起唠叨家常,父亲时常会讲那句口头语“长哥当父,长嫂当母......” 。其实,父亲说的每句话我都在认真听,我会永远铭记着父亲的教诲,像他那样勤劳、善良、诚实,善于付出,勇于担当,这既是他的性格,也是我们的家风。

记得十多年前回老家看望两位老人时,父母总是有意无意中提起他们往后的事,常常会说“百年以后”将要如何办?总以为这些事我们做晚辈的不懂,对我们这些做儿女的再三提醒和忠告,认为我们兄妹常年在外地工作,成天各忙各的,一旦有一个不测,赶回来也来不及准备。两位老人对生命归宿有一丝淡然,也有一种思考,生命都会有尽头,这是自然规律。他们觉得应该在清醒的时候提前做些规划和准备。因此,他们在十多年前就准备好了棺材,农村人都有这个风俗习惯,买棺材意味着一定要土葬为安。做子女的都有觉得不可思议,明明两位老人身体很好,能吃能睡,精神面貌也很好,为什么急着做准备,也许他们有前瞻性,年纪大了见的多了,才做出了这个决定。

后来我才明白,一是怕我们从外地赶回来时,来不及去买棺材,二是怕我们不懂得农村的规矩和风俗习惯,三是担心子女们运去火化,自古都讲“入土为安”, 因此他们对火化非常排挤。一旦百年归寿那一天,我们远离千山万里,路程遥远,就是坐飞机说不定还买不到机票,不能及时赶到,他的想法不是没有道理。其实这也是为子女着想和操心才做出了这个决定。

前几年回去,母亲还把今后百事的内外衣服、鞋、祙、帽等都准备好了,一人一个箱子,还拿到客厅翻给我看,还有白事需要用的照片像框都做好了。当时我很茫然,也很纳闷,难道父母找人算过命,知道时间不多了,我犹豫了一下说;“母亲你们是没事找事做”。从那以后,我就有一种预感,他们毕竟是近八十岁的人了。从那以后我就每年回去一二次,有时回去三次,有一年还回去四次,看他们平安无事,身体很好,我也很高兴。

记得三十多年前探亲回老家,当时物资匮乏,不仅给父母带了些沿海的特产,如墨鱼干、鱿鱼干、虾干、海参及其它土特产商品等,还带有自己的行礼,大包小包的,像一个驼牛前挂后背地扛着,回到家里满头大汗,父母亲很心痛我,说我从大老远拿这些东西回来干什么。然后,母亲拿着墨鱼干去煮,可能是煮的时间不长,他们咬不动,说很难吃,从那以后我再也不带沿海的特产了。现在物质丰富,老家啥都不缺,每次回去就改为给点钱,让他们做生活费或者零花钱,作为日常开支,这样又简单又方便。世上最大的恩情,莫过于父母的养育之恩,这值得我们用生命去珍爱,用至诚的心去感激,用实际行动去报恩。

岁月不饶人,在日复一日的夕阳西下当中,在年复一年花开花落之际,渐渐地发现父母老了。有一年回老家,看到两位老人身体一年不如一年,身体有些欠佳,想带他们去医院看病,他们一直推托坚持不去看,说身体好,能吃能睡,不想去医院看病。经过交流才了解到,一是去医院看病复杂,挂号排队,看病排队,交款排队,拿药排队,打针排队。去医院看病的人又多又拥挤,像菜市场一样,乱哄哄的,看病时科室多,楼上楼下来回跑,怕麻烦。第二个因素是怕花钱,总想节约点钱,这是他们的老习惯。他们有时一生病就是自己克服、坚持,或者找土医生,找民间偏方治疗,他们一辈子养成了节俭这个习惯。第三个因素是怕给子女添麻烦,子女们难得回来一次。我知道情况后,就拜托我曾经的老战友,他在县人民医院任院长,由他带领去找各个科室对接,说给老人家方便,给开个绿灯,让两位老人进行全面检查。经过各科室的检查,母亲身体会好一些,父亲的身体要做CT,磁共振,透视,抽血要进行血常规化验,大小便也要化验,检查结果很糟糕,各项指标超标。父亲平时就有高血压,痛风病,身体的多项 健康 指标都亮起了红灯,已严重危及他的生命。好在有这样的一个老战友当院长,使用了一点特权,享受了特殊待遇,才得到顺畅的检查。

晚年的父亲入院后经医生确认,患上了尿毒症,身体的多项 健康 指标也再次亮起了红灯——肌酐高、血压高、尿酸高、心率不稳……尤其是因尿毒症并发的肾衰竭,已严重危及他的生命。此后的一段日子里,父亲卧病在床,除了血透外,整天就是吃药、打针、输液、透视、血检和尿检,接受着医生的各种治疗方案。

兄妹几个各自安家立业,大家庭的每个成员都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父亲的爱。陪伴、嘘寒问暖、洗衣喂饭,端汤倒水,看似普通平凡的家常小事,每一天都在诠释着那一份真诚的孝道,以不同的方式给予照顾。然而,他还是告别了这个世界。

两年前父亲因病去逝,母亲是最伤心悲痛的,她们夫妻几十年,患难与共,感情深厚,一夜间失去了曾经生活的伴侣和同甘共苦勤劳相处的搭档,她痛苦不舍。作为子女们心情也很沉重,不知怎么安慰母亲是好,也使尽了各种办法让母亲从悲痛的阴影中走出来。

回首岁月,父亲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儿,为了自己的子女,想方设法改变自己,把自己的爱蕴含在一封封书信,深深教导,千言万语,语重心长。父亲爱干净,年轻时,不管多累,从地里回来的第一件事一定是洗手、擦洗身子,最后才是吃饭;衣服他都要洗得清清爽爽,叠得整整齐齐才会穿着出门。那一件件小事都历历在目,即使岁月染白了他的两鬓,他也依旧教导我们,告诉我如何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 社会 多做贡献。我在部队时,还要求听领导话,服从管理,听从安排,还要求积极向上,加强军事训练,努力学习政治,以优秀成绩争取入团、入党、授奖、立功,并再三讲不要担心和挂念他们。

思念父亲,不自觉地想起他的点点滴滴,觉得心里酸酸的,眼泪一下就涌到了眼边,想到他没享过什么幸福,没有过上多少好日子,临走前也是在病痛的折磨下,饭也吞咽不下一口,并且还大口大口喘着气,和那痛苦的表情,每次想起这些,心里都空落落的,父亲就这样的走了。

我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不相信生死轮回的人,可每次想到父亲,我就相信有天堂,相信父亲一定生活在天堂里,我只能以这种方式表达对父亲的思念。遥远的我,携一缕清风,邀一轮明月,在无声的岁月里黙默的祝愿天堂的父亲一切安好!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