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像鸟,“教育”带你飞向你山》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9
本书原名《Educated》,中文本可以翻译为“教育改变人生”,但是作者最后钦定了“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Flee as a bird to your mountain),出自《圣经·诗篇》,既可以理解为“逃离”,也可以理解为“找到新的信仰”。

笔者预计这本书在中国的影响还会持续发酵,目前大众知晓它的程度还远不及国外,毕竟它是美国2019年出版的超级畅销书,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霸榜80周,比尔·盖茨先生大力推荐,作者塔拉·韦斯特弗是剑桥大学博士,学霸级的光环很容易让人忽略她只是一个平凡人,这本书是她的自传,当然也是一个关于她自己的神奇故事。

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塔拉出生在一个奇葩的家庭,父亲经营一座垃圾废料场,母亲是接生婆还会做精油,全家与世隔绝,他们相信世界末日终将到来,每天都在囤积物资,她十七岁之前从未上过学,上学后教育给了她一个看待世界的新视角,她觉醒后逃离了家,从此进入了一个新世界。当别人问起她怎么看待原生家庭?她回答说:“你可以爱一个人,但仍然选择和他说再见;你可以每天都想念一个人,但仍然庆幸他已不在你的生命中。”

关于阅读,我相信“仁者见山,智者见智”,笔者结合自己的经历得到了大概三点启发,记录如下。

一、做柏拉图“洞喻”里的普罗米修斯

柏拉图在《理想国》里有一个著名的“洞喻”:一群囚徒,从小被铁链束缚在一个黑暗的洞穴里,不能转头,他们后方有一堆火和一条能够出洞的小道,这条小道中有一道矮墙,人们走过,火光把投影映射到囚徒面前的洞壁上,囚徒们永远只能看到影子。假如有一天一个囚徒获释,他第一次转身见到了火光,然后渐渐走出洞穴,他实现了真正的释放,见到真正的世界。当然如果他选择回到洞穴去释放他被束缚的同伴,他可能成功,也可能再次被囚徒同化:选择忘记刚见过的新世界。

塔拉有个哥哥叫泰勒,她的这个哥哥是家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孩子,他就是一个侥幸逃离洞穴的囚徒,然后如同盗火的普罗米修斯一般,给予了妹妹塔拉正向的引导,让她去大学读书,通过教育这条路去看清楚这个世界,后来塔拉想回到家里去拯救剩下的“囚徒”,她失败了,于是她被反复拉扯,终于她做出了抉择:不再唤醒那些剩余的囚徒,通过书写自己的故事,成为了一个传播“教育”力量之伟大的普罗米修斯。

二、做《超体》中无限进化的Lucy

最近重看吕克·贝松的作品《超体》,寡姐饰演的Lucy离奇卷入了一起毒品贩卖案,她的腹部被黑帮缝入了代号为CPH4的神秘药品,后来药品破裂进入血液之中,药品激发了露西大脑的潜力,令人脑中约90%的神经元相继苏醒,伴随着身体的飞快进化,露西掌握了越来越多人们所谓的超能力,并最终实现了大脑100%的苏醒。当科研人员对Lucy表达人类可能还没有准备好接受她所馈赠的知识的时候,Lucy说:“未知不可怕,无知才可怕”。

十七岁的塔拉第一次进课堂,她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她不知道论文为何物,把欧洲误认为一个国家,甚至不认识“大屠杀”这个词,后来随着知识的积累,她的学历越来越高,她的书越来越厚,见过的世界越来越大,无知的小女孩进化了,她终于成为了自由的鸟,飞向了自己的山。不论何时,作为一个人都不应该停止进化,不怕未来的繁杂变化,就怕自欺性的短暂满足。

三、做《成长教育》结尾时那自在如风的单车少女

我看《成长教育》的时候是高考复习的攻坚阶段,影片讲述了一个呆萌高中生小妹妹被一个已婚男人欺骗感情后,发奋读书考入牛津的励志故事,当影片结尾小妹妹长大后,在牛津校园里跟一个阳光熠熠的男孩骑车追逐时,我感受到了自我强大的力量!

塔拉的故事就是一个自我逐渐强大的故事,她走的路也很简单:教育,教育让塔拉拥有了一个自由的世界。想想我们自己,从小到大经历了无数考试,我们被成绩所考核,情绪起落沉浮,在这过程中非常容易就忽略了自我的成长,难道我们没有成长吗?悲喜流过,韵味沉淀,韶华已逝,心更坦然。这本书《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不正是一个小女孩成为一名独立自强的女性的超级完美的故事吗?我们不仅应当惊讶于塔拉的经历,更应该深深去体会她逐渐强大过程中那令人赞叹的勇气。

读这本书之前,你会觉得塔拉的故事不可思议;读完之后,你会觉得塔拉不是一个传奇,她只是一个平凡的女孩子,只不过稍微勇敢一点儿罢了。教育改变了塔拉的人生,当然也成就了无数人的人生。塔拉说:“我认为教育意味着获得不同的视角,理解不同的人、经历和历史。”教育无处不在,每一个故事发生的起点都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