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士族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6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王权尊严不再,国立太学也就难再承担培养选拔国家人才的作用,教育自此转移为名门世族的家教。国立太学的六经礼乐求的是学以致用,报效国家,是两汉学风,而当时名门士族的家庭风尚是庄老清谈,纯属个人娱乐。

五胡乱化时期,北方胡人已相当汉化,儒教得以承传,为帝王治国所用,到北齐北周时期,汉人士族的势力也渐次抬头。西晋末乱,儒家士族迁移主要两个方向,一部分留在北方迁至河西走廊,后又回迁北朝为当权者所用;另一部分则随晋朝王室南渡,以拥戴王室之名南下,在南方开避新地,酷似殖民者,尊享特权。由于北方士族处在胡族政权的统治与压迫之下,不得不团结民众,来增强自己的地位,从而博得异族统治者的重视。所以钱穆先生在其《国史大纲》中评:“南士借上以凌下,北族则附下以抗上。情势既异,其对各方态度亦全不同。”

具体而言,南渡士族基本上都是地位较高的胜流名族,比留在北方的士族要强;在思想上也比留在北方的更能言、清玄;他们跟随晋王室南下,相比于北方士族受异族统治的情势来说处境更顺,因此在心理上无所忌惮,家族的演进由大而分裂成小,彼此间就不像北方士族那样依旧以大家庭为单位团结一致;南方士族高门大族地位世袭,因此也就不屑竭智尽心,以邀恩宠,何况南朝政权演变中的各君主多为昏庸无道者,朝政颓废,想控制这些士家大族也是力不从心,因此这些士族的思想就更尚庄老玄虚,他们对国事政务的心理是相当消极的。

王子猷雪夜访友的故事或许你并下陌生,他是王羲之的儿子,出身名门琅琊王氏。记载说是有一天夜里大雪,他喝酒吟诗自娱自乐,突然想起好友戴安道,于是就让仆人连夜划了小船去探访,天亮时才到,却没有登门拜访,直接回了。别人问他是什么原因,他说:“吾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王子猷这种率性的行为,对于当时南方士族所崇尚的任诞放浪,不拘形迹的士族风气可窥一斑而见全豹。

南朝士人在离乱分裂的时代大背景下,随着朝政的累岁积弱 ,乱世更迭,社会责任意识就渐渐从“兼济天下”而转向“独善其身”,社会担当意识弱化,及时行乐之风盛行,士族的个体意识开始觉醒。从“竹林七贤”阮籍等的人物典故、《古诗十九首》以及东晋末年的陶渊明等的诗文中,不难看到当时士大夫的生活日常与心性,清谈、饮酒、游戏、任性、归隐等等。此间,再加上佛教的传扬与兴衰,更进一步推进了个体意识的发展。钱穆先生有评:“儒融个我入大群,佛脱大群完个我”。

南方士族虽在入仕辅政方面远不如北方,但其门第的家教门风还是非常重视的,且承继于两汉儒学。南朝士族名流人物数一、二流的也不在少数,南士在诗文艺术、经史著述等方面对当时传统文化的保存与绵延的功劳也不可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