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问仁孔子的回答都不一样,仁到底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1
仁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看似孔子在论语中给出了答案,但是仔细看那些回答就会发现,所有的回答都不一样。孔子在论语中根本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那么孔子说的仁到底是什么?让我们一起到论语中找一找吧。

在论语中记载有5个学生向孔子问过仁,分别是樊迟、颜渊、仲弓、司马牛、子张。5个学生问仁的结果都不一样,其中樊迟问了两次人,两次的结果也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先看原文。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子曰:“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翻译问仁部分:孔子说:“先经历苦难再收获,就可以说是仁了。”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翻译问仁部分:孔子说:“日常生活要端庄恭敬,做事要严肃认真,对人要忠诚。虽然在野蛮之地,也不能放弃。”

很明显的,樊迟两次问仁的结果都是不一样的。孔子为什么跟樊迟说的两次仁的结果都不一呢?一个仁是收获,一个仁是对人对事的态度。从文中提到的“务民”和“夷狄”可以看出,樊迟是准备去做官了,而孔子针对樊迟要去做官的情况给出了樊迟关于仁的答案。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翻译问仁部分:孔子说:“克制自己,按礼法去做就是仁。只要这样去做了,天下就是都是仁人了。做到仁这事全靠自己,与别人无关。”

颜渊是孔子学生中学问最厉害的,这点在论语中也有证明了“回也闻一知十”。所以孔子对颜渊对于仁的要求也可以说是最高的,克制自己,就是跟自己的本能做对抗。比如你在非常饿的时候看到冰箱里的蛋糕,你要忍住不吃是需要多大的毅力。何况孔子的要求是克制自己,不止食欲,还包括发怒、贪心、懒惰等等情况。你自己试试能不能做到。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翻译问仁部分:孔子说:“出门在外要像面见重要人物一样恭敬,让老百姓干活像举行祭祀一样隆重。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在朝堂不抱怨,在家不抱怨。”

仲弓就是冉雍。这里要提一下仲弓当时的身份地位,仲弓的父亲按当时的制度算是平民,所以仲弓的身份也是平民。而在当时平民是不能入朝为官的,只能给贵族当管家。所以孔子给仲弓的关于仁的答案是,仲弓的日常行为和为人处世。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仞。”

翻译问仁部分:孔子说:“仁人说出来的话都很谨慎。”

司马牛是算是一个杞人忧天的人,也经常怀疑的人,孔子要他从日常说话开始谨慎就是希望他能从简单的一个点做好,再去做到仁。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翻译问仁部分:孔子说:“能用五种品德在民间做事,就算是仁了。”

子张学干禄。子张就是整天想当官的人。所以当官的品德做好了就是做到仁了。

总结以上5个学生,6个问仁的答案就可以看出,虽然孔子对每个人说的仁的要求不同,按不同学生的情况和性格特点给出的答案,但是仁离不开行为,不同的学生做到不同的程度就可以算是仁了。同时也可以看出,仁是一个活泼的、灵活的行为,并不需要做到123多少条才算是仁,学生只要做到了孔子指出的点就算是仁了。

由于仁是灵活的、活泼的,所以仁是一件既简单又困难的事。孔子可以看出对应的学生要做到那一点就是仁了,这就有标准可以实现仁了,但是这些要求通常对每个学生都是巨大的挑战。

孔子说“吾思仁,则仁至矣”,我想到仁,仁就实现了。这就说明仁很容易做到。

孔子还说“不知其仁也”,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是不知其仁。这就说明仁很难做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