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有关南京大屠杀的文章

求有关南京大屠杀的文章,最好是名家名篇

第1个回答  2013-09-19
《木笛》 有个乐团在南京招考演员,其中一名是木笛演奏员。
  考试要求苛刻,竞争激烈,应聘者都是乐坛高手。招考要经过初试、复试和终试三轮。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剩下两名乐手。
  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进行。所有的应试者都在室外静候。房门开了,探出一个头来。这个人大声说:“木笛。朱丹。”
  话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中站起一个人来,他看上去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了一株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朱丹轻轻走进屋,小心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然后,他抬起头,看见远远地坐着一排主考官。考官们个个正襟危坐,不苟言笑。
  坐在主考席正中的,是一位声名远扬的外国音乐大师。
  大师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地打量着朱丹。那神色,仿佛是罗丹在打量雕塑作品。
  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并回头望了一下坐在身后的助手。助手接过卡片,走过去递到朱丹手中。
  卡片上写着:第一项,任选一首乐曲表现欢乐。
  看过卡片,朱丹眼里闪过一丝悲戚。沉默片刻之后,他向主考席深深鞠了一躬,然后抬起头,轻轻地说:“请原谅,我可以不演奏欢乐的曲目吗?”
  这轻轻的一句话,犹如闷雷在会场爆裂。一时间,所有主考官都窃窃私语起来。
  过了一会儿,大师冷峻地问:“为什么?”
  朱丹答:“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快的乐曲。”
  大师问:“为什么?”
  朱丹说:“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
  大师问:“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
  朱丹说:“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
  很久,很久,考场一片沉寂。
  大师问:“你没有忘记今天是考试吗?”
  朱丹说:“没有忘记。”
  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应当懂得珍惜艺术前途。”
  朱丹说:“请原谅……”
  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挥手,果断而又惋惜地说:“你现在可以回去了。”
  听到这句话,朱丹的眼中顿时涌出苦涩的泪水。他向主考席鞠了一躬,把抽出的木笛小心地放回绒套,转过身,默默地走了。
  入夜,南京城开始飘雪。朱丹披着雪花,向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走去。
  临近石碑,只见一片莹莹光亮,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墨滴在宣纸上无声晕染。走近一看,竟是一个由孩子组成的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显然是自发聚集起来的。他们的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片幼松林。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红烛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
  顷刻之间,雪大了,一团一团,纷纷扬扬地飘洒下来。
  朱丹伫立雪中,小心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吹奏起来。笛声悲凉凄切,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着这声音,火焰温暖着这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间翩然回旋。
  孩子们在静静地倾听,他们似乎听懂了这如泣如诉的笛声。
  吹奏完毕,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地拍了一下。他回头一望,竟然是那位音乐大师。
  朱丹深感意外,连忙回身向大师鞠躬。大师说:“感谢你的出色演奏,应该是我向你鞠躬。”朱丹连忙说:“考场的事,请大师原谅。”
  大师说:“不,应该是我请求你的原谅。现在我要告诉你的是,你虽然没有参加终试,但已被乐团录取了。”
  说完,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紧紧握着木笛。
第2个回答  2013-09-22
【笼统概念】南京大屠杀指1937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数月的大规模屠杀。其中日军战争罪行包括抢掠、强奸、对大量平民及战俘进行屠杀等。屠杀的规模、死伤人数等没有世界共同认可的数字,但一般认为死亡人数超过30万。
  【杀戮】日军除了个别地或小规模地对南京居民随时随地任意杀戮之外,还对中国人,特别是解除了武装的军警人员以及日军认为是可能参加过抗日活动和适合兵役年龄的中国青壮年,进行过若干次大规模的“集体屠杀”。大规糢屠杀方法有机枪射杀、集体活埋等,手段残忍。
  【“杀人竞赛”】日军第十六师团中岛部队两个少尉军官向井敏明和野田岩在其长官的鼓励下,彼此相约“杀人竞赛”,商定在占领南京时,谁先杀满100人,为胜者。他们从句容杀到汤山,向井敏明杀了89人,野田岩杀了78人,因皆未满一百,“竞赛”继续进行。12月10日中午,两人在紫金山下相遇,彼此军刀已砍缺了口。野田谓:杀了105人,向井谓:杀了106人。又因确定不了是谁先达到杀人100之数,两人决定这次比赛不分胜负,重新再赌谁杀满150名中国人。这些暴行都一直在报纸上连载,并附有照片,并被称为“皇军的英雄”。日本投降后,这两个战犯终以在作战期间,共同连续屠杀俘虏及非战中人员“实为人类蟊贼,文明公敌”的罪名在南京执行枪决。
  【举例】夜,下关草鞋峡。日军将从南京城内逃出被拘囚于幕府山的的中国难民男女老幼共57418人,除少数已被饿死或打死,全部用铅丝捆扎,驱集到下关草鞋峡,用机枪密集扫射,并对倒卧血泊中尚能呻吟挣扎者以乱刀砍戮。事后将所有尸骸浇以煤油焚化,以毁尸灭迹。此次屠杀仅有一人被焚未死,得以逃生。
  写作文这么几个要点能写700字了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