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的其人其事

海瑞的其人其事

第1个回答  2015-12-20
  海瑞(1514-1587),广东琼山人,即现在的海南岛,字汝贤,号刚峰。他取此号的意思是一切以刚为主,要终生刚直不阿。因此人们尊称为刚峰先生。海瑞是明朝嘉靖时期的著名清官,由于敢于直言进谏,惩恶扬善,一心为民谋利,被人民敬为海青天、南包公,其英名流传至今。
  海瑞虽然出生于官僚家庭,但童年时期的家境并不殷实,在他仅四岁时父亲不幸病逝,他和母亲相依为命,生活异常清苦。母亲很刚强,勤俭持家,教子有方。在她的亲自督导下,海瑞自幼即诵读《大学》、《中庸》等书,加上母亲为他所请的良师指点及严格要求,海瑞得到了良好的家教与文化教育,这使海瑞很早就有了报国爱民的思想。
  他曾有个五岁的女儿。有一天,海瑞见她拿块饼子在吃,问起来,是家中的仆人给她的。海瑞十分愤怒,说,你是女子,怎么可以从男仆手中拿东西吃?简直不像我的女儿。你要是能知耻而饿死,才是我的女儿。这个五岁的小女孩,哭啼起来,再不肯吃饭,七天后真的饿死了。
  海瑞是个著名的孝子,他永远是无条件地站在母亲这一边的,这就决定了海家的媳妇不好当。头两位妻子,与婆婆不和,都被休掉,其中的潘氏,过门不到一个月,便被逐出。第三位夫人在家最久,最后与一妾先后自杀。时人非议海瑞的,一是矫激,二是迂阔,第三便是“薄于闺阁”。
  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海瑞以一篇富有见地的政论《治黎策》中了乡举,成为举人。被委派到福建南平县去当县学的教谕即学官。上任伊始,他制定“教约”规定:学生见先生只作揖,不下跪,不准送礼;反对逢迎拍马,尊重自己,要树立不亢不卑的尊严。一次,延平知府带着官员来南平儒学视察,海瑞和另外两个学官带着全体学生在县学的门口恭候,海瑞站在两个学宫中间,见知府到来,海瑞身边的两个学官就一左一右“扑通”跪下,后边的学生也跟着跪下了一片,而海瑞落落大方地作了个揖。知府见有人竟不下跪,心里大不悦,随从告、诉他,这人叫海瑞。知府听了,冷笑着说:“哪里来的‘山’字笔架立在这里?”因为三位学官排在一起,两边跪着,独海瑞中间站着,酷似放毛笔用的“山”字形笔架,加之“海瑞”的“瑞”字里也有个“山”字,所以知府一语双关,借机挖苦海瑞。人们却佩服海瑞在权势面前的骨气,送他“山字笔架”的绰号,有人索性叫他“笔架博士”。再一次,巡按御史到南平视察,海瑞率学生在城门口迎候,当时连知县、知府等都毕恭毕敬地跪地迎接,唯独海瑞这位小学官仍揖而不跪,把一旁的官员们吓得伸舌头、出冷汗、但海瑞却泰然自若,不卑不亢。因此“山字笔架”的大名愈传愈广,成为他独立特行的人格风范的美名。
  嘉靖三十九年(1560),海瑞任淳安县令之后,都御史鄢懋卿巡行浙江。都御史是御史台长官,相当于中央纪检委书记,所到之处,接待的规格本来就很高。况且鄢氏平时即好排场,因此,各地官员在接待上都下了不少工夫。连吃喝带“土特产”,一个县没有千把银子下不来。鄢氏所到之处,“监司郡邑诸吏膝行蒲服,跪上食。携妾偕行,制五彩舆,令十二女子舁之。仪从煌赫,道路倾骇”。鄢氏将过境淳安的消息传来,师爷愁眉紧锁。府员、道员到来你公事公办还则罢了,这一次来的可是部级干部,并且是都御史,如果把他得罪了,一个小小县令,官位立刻不保。海瑞却不信那个邪,面对师爷的劝告,他不耐烦地说:“充军死罪,宁甘受,安可为此穿窬举动耶!”即使充军杀头,也不做这样见不得人的事!他告诉师爷,不必发愁,且看本县如何处置!他的“处置”就是给鄢部长写了封信。信的大意是:接到您发来的公文,通知您将巡视我县。您在公文里说您“素性简朴,不喜承迎”,要各地接待上要简朴,不可铺张浪费,以节省国家钱财。可是我听您所到过的县报告说您所到之地,“各处皆有酒席,每席费银三四百两。金花金段,一道汤一进”,与您在通知中所说大相径庭。是不是各县官员误解了您的意思,把您的要求当成虚文了呢?接到了这封信,鄢氏连淳安所属的严州都没有进,绕道而去。严州知府大发雷霆,把海瑞叫到州上拍案大骂了一顿:“你多大一个破官,还反了你了!”知府詈不停口。海瑞唯敛容长跽,无一语辩。
  明世宗嘉靖宠信方士,妄求长生不死,迷恋方术,常年不理朝政,无人敢谏。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的一天,这位“好道”的皇帝接到一份史无前例的奏疏,指责他是一个虚荣、残忍、自私、多疑和愚蠢的君主,举凡天下官吏贪污、税重役多、宫廷奢靡以及各地盗匪猖炽,皇帝本人应负直接责任;指出皇帝天天和方士混在一起,自以为可以长生不老,不过是“捕风捉影”的迷信;批评皇帝连一个好父亲、好丈夫的责任都没尽到……这份奏疏题名《治安疏》,史称“直言天下第一事疏”。皇帝读罢,当即把奏折摔在地上,高喊:“来人,抓住这个人,不要让他跑了!”一个太监跪奏:“万岁息怒,这个人向来就有痴名,白号‘刚峰’。听说他知道必死无疑,所以早就买好一口棺木,诀别家人.仆从已经吓得作鸟兽散。他正等着圣上赐死呢!”嘉靖听后,震惊不语。3个月后,嘉靖皇帝气愤难平,下令锦衣卫把海瑞监禁于东厂,并命人把海瑞准备死谏的那口棺材,劈成碎片,分给京城六品以上的官员,由每人投进炉火烧毁,以警告百官。刑部比照“子骂父”律,属十恶不赦之罪,判处海瑞绞死。奇怪的是嘉靖皇帝却没有做任何的批复。一天,狱卒忽设佳肴,海瑞以为这是他“最后的晚餐”,神色不变,饮食如常,从容赴死:然而狱卒却悄悄告诉他:“皇帝驾崩,新君不日即位,您是忠臣,一定会得到重用。”然而海瑞听罢,悲痛欲绝,继以呕吐。海瑞的旷世忠耿可见—斑。
  海瑞靠一个月五两银子,就养活了一大家子。海瑞在官署后院的空地上开了一片荒,约有二分大小,种上了黄瓜、豆角,每天下班,就换上粗布衣服,扛上锄头干上一阵。全家人每天都吃粗粮,一年到头吃不上几回肉。海瑞在浙江淳安当知县的时候,穷得要靠自己种菜自给,当然更舍不得吃肉。有一次海瑞的母亲过生日,海瑞买了二斤肉,这条消息居然传到了总督胡宗宪耳朵里。第二天,总督发布新闻说:“昨天听说海县长给老母过生日,买了二斤肉!”海瑞本人一身官服穿了六年,穿得四处补丁,看不出颜色,用手一扯就是一根线头。每天烧饭用柴,都是老仆到山上打来的。有一天,海瑞发现老仆打来的山柴枝叶枯干,不像是新砍的,遂把老仆叫来讯问。老仆不敢隐瞒,只好交代说是街上有人巴结他,替他打好了背回来的。海瑞立刻叫他把送柴人找来,当场给了他五十个铜钱作了柴价,回头关上院门把老仆打了一顿。
  海瑞去世前几天,还退还了兵部多送来的七钱银子。他的妻子、儿子早已去世,丧事由别人料理,他的遗物只有八两银子,一匹粗布和几套旧衣服。靠同僚的帮助,他的灵柩才得以运回故乡。船在江上行驶时,两岸的百姓自动穿孝来哭送他,店铺也停了业,送行的队伍长达百里。后来,海瑞死时,佥都御史王用汲来处理后事,这位官员做梦也想不到,为官一生的海瑞临死竟然如此凄惨,死者的卧室里吊着旧布帘子,用着破烂不堪的箱子,简直比穷光蛋还差。海瑞家居然贫寒到拿不出置办丧事的花销,出殡的钱还是大家凑起来的。大丧那天,小民罢市,赶来送行的老百姓成千上万,哭声百里不绝……
  在中国的政治文化史上,清官文化不绝如缕,如涓涓细流一直流淌在百姓的心中,凝结成人们心中的“清官情结”。在能进入百姓口碑史中的凤毛麟角的清官中,“包公”、“海青天”无疑是中国清官文化的象征符号。海瑞独立特行,出污泥而不染,他用“不怕死、不爱钱、不立党”的人格风范看守了中国清官文化的命脉。
  海瑞清明,有为官的能力。
  海瑞清正,不考虑个人得失,有立场,按原则办事。
  海瑞清介,不依附权贵,不与官风不正、学风不正的人交往。
  海瑞清廉,有操守,能长期保持廉洁自律。
  如今,在人民心中,海瑞成了正义的象征。海瑞已经成了一个偶像,一个超现实的存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