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短心灵的距离 话题作文及例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个中年人买了一套房子,隔壁邻居是个老太太。为了表示友好,他对老太太很客气,每天看见她总要朝她微笑,对她招手,可老太太的神情却总是霜一般的冷冽。

春天到了,家园前的草坪里露出了红红绿绿的生机。那一天中年人回家时,不忍心践踏那片草坪,便绕了点路。没想到刚上楼时,老太太微笑着迎了上来,一番话让中年人颇感意外:“我整个冬天都在想,也有点担心,新来的邻居是个什么样的人?”顿了一下,老太太又说:“当你刚才绕过那片草坪时,我想我已经了解了你,也知道我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有人认为生活就是这样:刻意为之往往不一定能够缩短彼此的距离,而偶尔发生的一个“细节”,一个举动,却会在人与人之间架起美丽的心灵桥梁。

你赞成这一看法吗?请以“缩短心灵的距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 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第1个回答  2013-05-12
让爱缩短心灵的距离
有位教育家曾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是呀!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它更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一个人来到世上,首先是得到家庭的关爱,父母的关怀。入学后,他们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学校里度过,老师自然成了他们爱的寄托。这时,如果孩子爱的需要得到了满足,师生间心与心的距离变会缩短,学生对学校就会产生一种依恋感,对集体生活也会有一种幸福感和满足感。

下面的这个案例,是发生在上半年的一则故事:

原三年级一班,有位同学名叫“清”。“清”的脑子很聪明,但由于家庭的特殊性,使得孩子脾气倔强,顽皮又捣蛋,总爱和老师唱反调。课后,我教育他,表面上他知错服你,可心里却不服,事后没多久还是我行我素。

有一次,我早晨到校后发现“清”在抄别人的作业,我好言相劝,他却不领情,还当着我的面把作业本往地上一扔,说:“那我不错了。”当时,我很生气,提高声音责问他:“看来你是不想学习了,是吗?” 我用眼狠狠地瞪向“清”。又对着他说:“你是一个合格的小学生吗?自己想想吧,等会到我办公室。”可遗憾的是他看了我一眼,便走出了教室。那一眼到现在我还记得。而那一次谈话的结果是他压根没把我的话放在心上,以后的表现还是时好时坏,起伏不定。

还记得,一次在体育课上,老师让大家进行100米的跑步竞赛,这可是“清”的强项。比赛时,老师把“清”与“晓”分在了同一组,“晓”也是跑步能手。看着同组的“晓”,赛前“清”已经有了一个小小的心结:上次200米,我输给了你,这次怎么也不能让你得逞。

接近终点时,“晓”进行最后的冲刺,当“晓”要超过“清”时,“清”故意推倒了“晓”,由于用力过猛,“晓”摔倒在跑道上,造成了不必要的擦伤。事后,“清”不承认是自己的过错,说:“是他自己不小心和我撞了一下。”还倔强的离开了操场,独自跑回了教室。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好几次都忍不住心中的火气,严厉地批评了他,也丝毫没有效果,我可真实束手无策了。

而在一次的偶聊中,我了解到“清”特别喜欢看漫画书。顿时,我眼前一亮,我可以从这里打开他心里的“防线”啊!于是,我特意从家里拿来一本漫画书,摆在他面前,鼓励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赢得这本书,要求他做到认真听讲,尊敬老师,注意课堂纪律。他高兴得直向我点头。

就这样,我一本本的与他交换着自己的书,他一点点的与我交流着自己内心的想法,而后的几次谈心很成功。我们的谈心越来越贴近,有一次谈心他对我讲了最伤他心灵的事,对我的触动也很大。他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离婚了,从小跟着妈妈外婆,几乎见不到爸爸,他哽咽着……

当孩子用极其平淡的语气告诉我这些,我顿时感到孩子太可怜了,他生活在一个不健全的家庭中,日常就缺少父母的关爱,如果老师再要冷嘲热讽,恶言恶语的话,那孩子幼小的内心世界会受到更深的伤害。想到这,眼睛不禁有些湿润。

此后,我不在用严厉的语气对他,课上,我尽量多用问题来启发他;课后,我用真诚的微笑来面对他。就这样,那个顽皮、捣蛋的小男孩不见了。他的行为慢慢转变,虽然速度并不快,但他在努力,努力使自己变得更出色。这就是爱的力量。

虽然,这学期他回家就读了,但偶尔也从同学口中得知他的消息,听说:现在他很出色,还当了小队长呢!

有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创造一个奇迹;老师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也许会扼杀一个人才。”

我想:爱一个学生,其实就等于培养一个学生;讨厌一个学生,也就意味着将要毁灭一个学生。老师、既是孩子们的亲切朋友、又是他们的严厉导师,是慈母、是兄长。用爱来感化学生,缩短由于年龄、时代所造成的心理距离,不但要做学生的老师,更要做学生的亲密朋友,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也正如一位哲人所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不是这样吗?
第2个回答  2013-10-13
一棵葱
我家的新邻居是一对老年夫妇,可能是“代沟”的缘故,我们很少往来,偶尔在阳台上晾衣服时,会打声招呼,仅此而已。今年春节期间,大约是正月初二,我听到叩门声,以为是朋友来拜年,打开防盗门一看,奇怪,是个陌生的女士,显然她看出我的尴尬,便很快自我介绍说:“不好意思,我是对面家的女儿,今天回娘家,可不可以送我一根葱……”原来是要通过一根葱来加强彼此往来,我有点惭愧,按理我这个晚辈应主动与邻居老夫妇拉近关系,想到他们的女儿捷足先登了,而且这种方式非常简单,却很温暖,在关上门坐在沙发上感慨一番之后,便把两个小孩叫过来:“记住,以后每天你们都要和对面的老爷爷老奶奶说话,或者请他们讲故事。”接下来的日子,我发现很多不同寻常的变化:放在门口的袋装垃圾,常被人先提走了;邻居把最美最香的花移到离我家最近的阳台上摆着,风吹着窗帘,我分享着那阵阵袭来的花香。
正月初十早上,我母亲从乡下打来电话,说父亲因糖尿病造成脚趾发炎住院了。父亲已是耄耋老人,闪失不得,急得我与爱人连忙将贵重钱物坚壁清野,反复检查门窗是否关严,然后才提心吊胆出了家门。
从乡下回来那天雨夹雪,拖泥带水,上车转车,还要惦记着家里的险情,弄得我俩满身疲惫,好不容易拾阶而上至3楼了,却发现自家房门有人动过,门前还摆着一双绒线拖鞋,神经顿时紧张起来……
正想仔细勘察,邻居家的门开了,对门阿姨看上去有70来岁,居然很爽气地对我们讲,说拖鞋是她故意放的,把我俩说得满头雾水,后来经她详细解释,我们才了解了她的真实意图。
原来,对门阿姨搬进小区后也了解到这里的治安不太好,看到我家一连几天没人进出心里焦急,怕有歹人入室行窃,联想到从电视里和报纸上看到的窃贼的惯用伎俩,就摆上了“空房计”,每天在我家门前放一双拖鞋,造成有人居住的假象,使窃贼不敢轻举妄动。与此同时,她在下楼
取报纸时,还把我家信箱里的杂七杂八的广告纸取干净,理由是窃贼看到谁家信箱里的广告纸被塞满,就有可能认为房中无人居住而伺机下手……
一位刚搬来的邻居,一位靠一棵葱才认识的老人,竟能如此细心地关照我们,我和爱人非常感动。打开门,家里安然无恙。外面的雨也停了,太阳从不远处的楼群里慢慢升上来……
一棵葱,缩短了心灵的距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