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闻一多》日记500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04-17
我看闻一多

闻一多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斗士、诗人、学者。是“真名士自风流”的典范文化人。

一、卓越的学者
闻一多先生一生中主要身份是学者、诗人。因此,要先说一说闻一多先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于学术的“卓越的学者”的形象。
下面根据历史资料摘引一些实例。
(一)精 —— 精心,风格精悍,精益求精
闻一多的研究工作至少有了二十年,发表的文字虽然不算太多,但积存的稿子却很多。这些并非散稿,大都是成篇的,如《唐诗杂论》《楚辞校补》等,而且他亲手抄写得十分工整,用臧克家的话说,就是“群蚁排衙”。只是他总觉得还不够完密,要再加些工夫才愿意编篇成书。可见他对于学术忠实而谨慎的态度。
据资料记载,在西南联大任教时,宿舍紧张,闻一多曾与钱穆、吴宓、沈有鼎四人合居一室。只见他从容自若,一丝不苟潜心学术研究,认真读书备课。钱穆回忆:“室中一长桌,入夜,一多自燃一灯置其座位前。时一多方勤读《诗经》、《楚辞》,遇新见解,分撰成篇。一人在灯下默坐撰写。”生活艰难却研究不懈
郭沫若高度赞赏闻一多在学问上的真知灼见,痛惜道:“千古文章未尽才!”
(二)刻苦 —— 以埋头苦干为荣
闻一多钻研学问非常勤奋刻苦。“他一回到清华就拚命下功夫,许多蝇头细字的读书笔记都是在新南院写出来的。”“他常说钞稿子同时也练了字,他的字有些进步,就靠了钞稿子。”(朱自清语)
闻一多的研究笔记,写满了一个又一个的四方竹纸大本子,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他不喜欢高谈阔论,而一心埋头苦干做学问:“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闻一多为了研究惜寸阴分阴,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总是无暇梳头,长发零乱。经常忘记了吃饭,夜间睡得很少,深宵灯火是他的忠实伴侣。
闻一多和朱自清两人在性情上大不相同,而在治学态度上,却有着一致的谨严。西南联大期间,朱自清曾与闻一多及几位同事在昆明龙泉镇司家营的清华文科研究所里一块住了两年多。那时闻一多的研究涉猎已相当广泛,上他已花了十多年功夫钻研《诗经》《楚辞》。在朱自清眼里:“闻先生是个精力集中的人,他的专心致志,很少人赶得上。研究学术如此,领导行动也如此。”
二、无畏的战士
闻一多先生前期潜心于学术,后期投身于民主运动,这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是始终如一的。
(一)刚 —— 刚强,刚毅,阳刚之气
强烈的正义感,无顾忌到畅所欲言,有话便说,畅到使人起舞,使人猛醒,也使人捏一把汗。也就因为这,他抓住几千万青年的心。朱自清论及闻一多,指出:“他是一个斗士。但是他又是一个诗人和学者。这三重人格集合在他身上,因时期的不同而或隐或现。”“他是一个斗士。……在诗人和学者的时期,他也始终不失为一个斗士。”
闻一多牺牲后,老朋友熊佛西致悼词:我之悼念你,是基于你是一个好人,中国今日第一等的好人,一个有强烈正义感的好人,一个永远反对黑暗而酷爱光明与真理的好人,一个爱国的志士,民主的鼓手。
在1947年悼念闻一多时,郭沫若将鲁迅与闻一多相提并论,并指出他们各自的特征为:“鲁迅的韧,闻一多的刚”。
(二)激 —— 激进,容易激动,言辞偏激
闻一多富于诗人气质,天生是一个诗人,……在气质上,在情感上,即使在政治要求上,还保留了彻头彻尾的诗人情调。
熊佛西回忆:1924年我们在美国求学的时候,闻一多对于国事是那样关切,对于当时的军阀当道是那样的痛恨,闻一多当时所学的是绘画,但觉得专凭颜色和线条是不足表现思想和感情,——不能传达闻一多对于祖国与人民火一般的热爱:于是闻一多改习了文学。常说:“诗人主要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闻一多留学回国,所乘海轮靠近上海码头的时候,他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把领带和西服上衣扔进了大海。
闻黎明说:闻一多性格敏感、言论激烈,因此受到学生的欢迎。
闻一多不止一次对五弟闻家驷说:“千百万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们自己也在饥饿线上挣扎;不是我们不想研究学问,现实逼得我们不得不走出书斋啊!”
朱自清论及闻一多,指出:他是一个诗人和学者……他始终不失为一个诗人,而在诗人和学者的时期,他也始终不失为一个斗士。他要的是热情,是力量,是火一样的生命。(朱自清:《中国学术的大损失》)
进入民盟后,闻一多的极端性格仍然如故,虽然资格并非最老,但在党内声音总是最大。
他在给臧克家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三)大无畏 —— 叛逆精神,身殉民主
1944年4月到1946年7月,闻一多挂牌治印,留下一千四百多方印谱,有一枚“叛徒”之章。他给人题词,常盖这方印章。人问为何自命“叛徒”?他说:“我要做一个旧世界的叛徒!”闻一多说到做到。他走在游行示威队伍前列,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光如炬。言行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为代价的。
在李公朴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一多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 你们站出来! 他宣告:“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争民主争自由”的言和行。
三、总结
他刚强直率,爱憎分明,有强烈的正义感。他有高度的伦理道德观念,讲理、自律。对他说来,真理与正义是最基本的价值观。
诚实与正直,使他成为杰出的道德典范。他有纯真的情操,总是要求公正,愿意为众人的利益提升自己。具有很高的智慧与辨别力,超越的眼光,高远的理想。由此,蔑视权贵,不合时宜,不懂妥协,以至于引来杀身之祸。
无论是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勇,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还是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数十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的学者,他却是始终如一的。追问

我要的是《我看闻一多》日记500字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