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后行动正常,但醒后记不起酒喝过后发生的事

喝酒后旁人看思维正常,过段时间后犯困,醒了忆不起酒醉后说过的话做过的事,其中有些事经提醒略有记忆,但一大部分都记不得了,怎回事,谁能解答?

第1个回答  2008-05-19
与其说是酒的影响,其实是酒精摄入量的大小决定的。喝醉后不光忘记做了什么,而且双脚双腿会不停使唤。所以说饮酒要适量,别喝醉……

————
酒精对人体影响:1对大脑影响,进入人体的乙醇由于不能被消化吸收,会随着血液进入大脑。在大脑中,乙醇会破坏神经原细胞膜,并会不加区别地同许多神经原受体结合。酒精会削弱中枢神经系统,并通过激活一直性神经原(伽马氨基丁酸)和一直激活性神经原(谷氨酸盐、尼古丁)造成大脑活动迟缓。伽马氨基丁酸神经原的紊乱和体内的阿片物质(抗焦虑、抗病痛)的分泌会导致多巴胺的急剧分泌。体内阿片物质同时还与多巴胺分泌的自动调节有关。究竟会对记忆,决断和身体反射产生影响,并能导致酒醉和昏睡,有时还会出现恶心。饮酒过量可导致酒精中毒性昏迷。2耐受性和依赖性,随着时间推移,肝脏对乙醇的降解效果越来越明显(酒醉持续时间缩短)。大脑会根据这一情况调整神经原受体的数量和敏感性,以缩短镇静状态的持续时间和加强酒醉的效果。多巴胺分泌自动调节过程出现紊乱,使奖赏贿赂变得异常敏感。神经原细胞膜变得僵硬,其渗透性减弱。要重新达到醉酒状态,就必须增加饮酒量(耐受性),但是与此同时酒精的作用效果也会越强烈(致敏性)。3危害性酒精会导致神经元内钙含量过度身高,并使得神经元细胞膜出现僵硬,破坏神经细胞同周围环境的物质交换。大量神经细胞会因此凋亡。各种认知功能也由此而受到影响(尤其是记忆力、分析能力和注意力)。饮酒者会出现心理问题、焦虑、抑郁。究竟的总体毒性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神经纤维和肌肉纤维的损害、肝脏疾病、消化道癌症。酒精还会阻碍胎儿正常发育。
对习惯用酒精来消毒手指的患者来说,在家测血糖,往往测出来的结果偏差很大。
————
人醉,脑子清楚,就是行为不听大脑使唤。
轻醉,人最清楚,表现能力比一般时候强。
中醉,意识清楚,脑子迷糊,到了酒壮人胆的时候。
深醉,意识迷糊,脑子清楚,到了行为不听脑子使唤的时候。
烂醉,头晕-头痛-舌头麻木-口中泛唾-胃里灼热-头重脚轻-胸中翻腾-顷刻吐出-难受的想死。
一般第二天看到酒瓶也有反感。
第三天又逃不过酒的诱惑。
一个禁酒的人!!!!!!!!!!!!
★其实醉酒有很多种,因人而异,总的说来都是由于酒精中毒,使人的身体不舒服,有的还会让人的神志不清,说糊话,而酒醒后却一无所知,我爸就是这样。有一次,我心情觉得特压抑,无聊之至,于是和舍友来到厂外小餐馆,要了几瓶啤酒,人都说借酒消愁吗,于是放开了喝,大口大口的喝,渐渐地,觉得身体轻飘飘的,头不想抬,只想趴在桌上睡上一觉,浑身发热,看到桌上的熘肝就想吐的厉害,手也变得出奇的笨,想喝口水,竟然把水杯都弄打了,想睡觉,腿不听使唤,走不动了,于是打电话叫来了工友,来接我们,才几十米远,我摇摇晃晃地走了好长时间,走走停停,想吐,想睡,口齿还算清晰,神志也特清醒。
★醉酒的感觉
酒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饮品,在人生许多庆典和人际交往中,酒都是不可缺少的媒介。而酒文化在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中更是渊源流长。算起来自己已有二十多年酒龄的人了,喝进的酒可以差不多用吨来计算了,但在心眼儿里真是不喜欢饮酒,对那种强劝强饮的饮酒方式更是不敢恭维。虽然亲朋相聚,或是工作应酬常常需要饮酒,甚至是搏酒,但自己却对饮酒没有丝毫兴趣,从不独自饮酒,更没有那种自娱自乐的感觉。有的时候,我其实也很羡慕一些朋友那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洒脱和雅兴,也理解那种“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落魄和失意。但是,自己却从来没有体验过饮酒所带来的情感寄托,饮酒对我来说就是一种负担和无奈。
自己不喜欢饮酒,并不是酒精过敏,更不是不能饮酒。在一般情况下,60度的高度酒,喝上半瓶,自己的身体没有一点不适,低度酒一次喝上一瓶也能承受。但饮酒过后身体的不适和饮酒过量那种掏心剜肺的感觉,真是让我望而生畏。滴酒不沾,与情与理往往难以做到,自己只好控制一下饮酒量或推辞一些应酬,少饮一些罢了。
自己为人比较实在,在酒桌上难以经得住别人的软磨硬泡,年轻时饮酒经常过量,也出过几次洋相。但时间长了,就学会了自我保护,只是与同挚友在一起饮酒时没有任何戒备,想怎么喝就怎么喝,喝多和少完全不放在心上。偶尔小醉,更有一番乐趣。但在工作中的应酬里,则非常留意,尽量少饮,或刚开始时尽量控制,不至于到最后与别人搏酒时出洋相,那种心情真的很烦,也好累。
其实,饮酒也同为人处事一样,常常要玩智力游戏。平日里,凡事谁都要争争抢抢,惟恐自己吃亏。只有在酒桌上,每个人都是那么的谦让,谁都希望自己少喝一些,力争让别人多喝一些。这种例外,在别的方面你难以看到。在酒桌上,酒杯一端起,大家就都象“活雷峰”(这种比喻有可能不太恰当)一样,千方百计地想办法让对方多喝一些,当费尽口舌的将一杯酒劝下去,就会象完成一项任务那样洋洋得意;而被动饮酒的人则无论是否愿意,也要筋鼻瞪眼咬牙把杯中酒喝干。本来美味佳肴不可多得,但在他人的盛情之下,却常常喝的迷迷糊糊,东西难辨。
现在还对自己第一次醉酒的经历记忆犹新。那是在1983年的秋天,当时,我在制材厂当工人,我为了筹备结婚盖了三间简易房。那天我上夜班,白天休息,就同表弟在给新房砌烟筒,干完活以后,已是中午时分。舅父母不在家,我就同表弟到市场买了一些熟食,还买了两瓶汽酒(俄式用面包屑发酵的酒,度数很低),两个人边吃边聊。当我们快要吃完的时候,舅父家来了两个客人,进屋看主人不在,放下东西就走了。我表弟很好奇地将客人拿来的物品打开,发现里面全是酒。有几瓶白酒,还有几瓶棕色叫不出名字的酒(后来才知道是威士忌),但外包装非常漂亮。我们以为是果酒,就好奇的打开一瓶,我和表弟各自尝了一口,都觉得很辣。但又一想,既然打开了,不喝也是浪费,我俩就你一杯,我一杯,很快一瓶就见了底。刚喝完还没事,可不大一会,就觉得天旋地转,头重脚轻了,胃一个劲的往上反,坐也不是,躺也不是,折腾的十分难受。后来,实在坚持不住了,两个人都跑到外面呕吐去了。外面下着小雨,刚开始吐完还回到屋子里躺会儿,后来就只有蹲在外面吐个不停,被雨淋得全身精湿,样子十分狼狈。等折腾完了,上班的时间也快到了。可这时,自己浑身一点劲也没有,连走路很困难。恰巧,未婚妻刚刚下班回来,我就让她用自行车将我驮到单位。一个大男人,让女人用自行车驮着,那种感觉别提多尴尬了。那次自己醉酒后语无伦次,头重脚轻,东倒西歪的惨像,让我事后一想起来就脸上发烧,无地自容,也领教了醉酒的滋味。从那以后,还有过几次醉酒的经历,有的时候是为了陪朋友、陪客人,出于无奈而醉;有的时候是为了荣誉和尊严而醉。虽然醉酒的原因不同,但醉酒后的感觉却都是一样的痛苦和无奈,给身体造成的伤害也需要几天的时间才能恢复过来。有的人一喝多了,就吵吵要戒酒,到头来该喝照样还得喝。但我还没下过决心戒酒,我觉得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也很不现实。但如何把握,可就在于自己了。
自己在饮酒方面也算是久经沙场,但始终没有潇潇洒洒的感觉,更谈不上乐趣而言。我本是一个好动健谈的人,可在酒桌上话却很少。平常性子很急,可在酒桌上我却对别人的过激言行毫不介意,也从未因饮酒同别人发生过不愉快的事情。这一点,不但是亲戚、朋友,连我自己都觉得奇怪。这也许同那些平日老实,沾酒就一反常态,说话滔滔不绝,或惹是生非的人一样,都是酒精作怪的缘故吧。
有的时候,我也很羡慕一些朋友,没事喝点小酒,发点牢骚,打打麻将,侃侃大山,吹吹牛皮,找一点心理平衡。但自己却从来没有体验过那种乐趣。经常是一上酒桌话就少了,甚至是没了。稍微喝多一点,就赶紧找地方休息。有时,在酒桌上自己特别留意醉酒人的讲话,你看他说的海阔天空,毫无遮拦。有的时候说的什么,连他自己都不清楚。而你却要装出一付席耳恭听的样子,强忍着不能笑出声来,以免引起对方的不快。
我虽然找不到那种“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感觉,也没有体验过“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情愁,但也确确实实地感觉到酒的魅力所在。它能让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变得喋喋不休;也能让一个胆小怕事的人变得英勇过人;还能让人摘去虚伪的面纱,实实在在的说上几句真话;更能让素不相识的人一见如故成为好朋友。这其中的奥秘和内涵没有亲身体验,你就永远不会享受到那种刻骨铭心的感受。
“适量,微醉,尽兴。”这是我对好酒者的忠告,也是对自己的戒勉。既不能酒醉人生,更不能因噎废食,只有把握好这个尺度,才不会在迷茫中虚度自己的一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