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上,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在能源和环境方面还存在哪些难以克服的问题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04-21
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与循环经济

摘 要 循环经济是我国走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社会的现实选择,是当前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分析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阐明技术创新是发展循环经济关键,而制度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制度保障。
关键词 制度创新 技术创新 循环经济

1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
1.1 突破资源约束“瓶颈”,防止经济增长大起大落
我国经济面临的资源约束“瓶颈”正日益凸显。从2003年开始,中国的煤、电、油、运全面紧张,这一现象在2004年尤为明显。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依靠物质资源的高消耗来实现的,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2003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煤炭消费大国和第二石油、电力消费大国,水泥消耗占世界总量50%、铁矿石占35%、氧化铝和铜占20%,而GDP仅占5%,说明我国资源消耗是惊人的,同时伴随高投入的是低产出。据测算,中国每创造一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是日本的11.5倍。因此,为了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的压力,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1.2 减轻环境污染压力,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经济增长的背后是资源耗竭、生态破坏、环境恶化,已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据世界银行和国内有关机构测算,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比重已经高达6%~8%。我国环境污染已经达到十分严重的程度。2003年七大水系断面检测,达到Ⅲ类水质的仅占29.5%,而劣Ⅴ类水质高达44%;全国城市有66.7%缺水;大气中SO2排放量达
1 995万t,比国家二级标准要求的1 200万t容量高66.3%;农田化肥农药污染、重金属污染、土地荒漠化、各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等现象严重。淮河治污10年投入600亿,治污水质又回到“原点”。全国“两控区”(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控制区)面临巨大压力,原定目标难以完成。由于2003年全国煤炭消费量陡增,导致全国SO2排放量达到2 220万t左右,比2002年增加293 万t,酸雨控制区内年均pH值小于4.5的城市比例2003年达到16.5%,呈明显上升趋势,比2000年上升12.6%。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可将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1.3 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选择
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生态环境保护,采取掠夺式资源开采方式,势必造成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注重人口质量的全面提高,注重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同时,发展循环经济,降低资源消耗,克服“绿色壁垒”,提高产品国际竞争能力,更有利于经济增长。一句话,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 技术创新与循环经济
实现循环经济,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而新型工业化道路靠的是技术创新,特别是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追赶时期,注定要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技术创新是关键。
传统经济活动是 “资源消费→产品→废物排放”单程线形的物质流动模式,而循环经济是“资源消费→产品→再生资源”闭环型物质流动模式。其技术特征表现为资源消耗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再生化,可以用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从表面上看,循环经济只不过是强调“三废”的回收利用,但这只是一种误解。从技术经济学角度讲,循环经济实际上是一种技术范式的革命。传统经济增长方式,表现微观技术层面上是资源(能源)消耗增长过快、资源利用效率过低、资源再生化率不高。这一点我国经济增长状况表现尤为突出。因此,从技术角度讲,循环经济要求我们经济发展必须大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强调对废旧物品回收利用和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减少废弃物排放,在保护环境同时实现经济增长。这就是循环经济的技术范式特征。
有关专家指出循环经济的支撑技术体系大体由五类构成:替代技术、减量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系统化技术。替代技术是旨在通过开发和使用新资源、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替代原来所用资源、材料、产品和工艺,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轻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环境压力的技术。减量技术是用较少的物质和能源消耗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在源头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的技术。再利用技术是延长原料或产品的使用周期,通过多次反复使用,来减少资源消耗的技术。资源化技术是生产或消费过程产生的废弃物通过回收处理,成为有用的资源。系统化技术是指主要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考虑,通过构建合理的产品组合、产业组合、技术组合,实现的物质、能量、资金、技术的优化使用的技术,如多产品联产和产业共生技术。
毫无疑问,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要突破原有的技术范式,大力研发和应用环境友好技术,研究清洁生产管理、资源利用最大化和排污最小化技术,开展生态工业和产品生态设计理论研究与示范,实现末端治理转向生产全过程控制,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

3 制度创新与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需要有相应的制度规范,没有制度保障的技术是不能创造出循环经济的。如果只有技术进步,而没有良好的制度安排,再先进的技术也只能束之高阁,无法产业化,技术不能产业化也就无法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由于环境资源是典型的公共产品,公共产品具有两个基本的特性,即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如果某人投资控制污染改善环境,那么其他没有投资的人也可以分享环境改善的好处,即所谓“免费乘车”,那么享受环境好处的人越来越多,愿意投资的人越来越少,势必出现资源耗竭、生态恶化,出现“公地的悲剧”。另一方面,如果企业投资设备控制污染、则势必增加企业成本,降低产品竞争力,企业没有激励控制污染。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建立一个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框架的利益分配体系。
3.1 制度创新的重要性
(1)为技术创新和循环经济提供激励机制。通过制度安排来规范企业的行为,做到“谁使用谁补偿,谁破坏谁恢复”,有奖有罚,形成良性激励机制。在美国,政府充分发挥绿色税收政策,鼓励新能源开发和节能技术的应用,每购买一辆新能源的汽车可减免联邦税2000美元。每回收处理一条废旧轮胎,国家都给相应补贴,企业利用轮胎进行加工,制造成胶粉、添加剂等,获得新的收益。而在我国,如果企业自己花钱收购处理旧轮胎,这便增加企业成本,使许多企业不能盈利。因此,国家应通过减税、补贴和信贷政策,鼓励循环经济型企业的发展,使他们能获得比传统工艺更高的价格优势和效益。制度安排使经济主体的技术创新和循环经济企业所付出的成本与收益相联系,提高技术创新和循环经济的积极性,保障其投资利益。
(2)制度创新为技术创新和循环经济提供约束和规范标准,为循环经济发展创造条件。如制定循环经济技术规范、框架以及行为准则,从而使技术创新和循环经济的实现具有行为度量的标准,减少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和信息成本,减少技术创新的障碍。
(3)降低技术创新的交易费用。好的制度安排可以通过降低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抑制“经济人”的机会主义倾向、提供稳定的预期而降低交易费用,促进技术进步,并使技术产业化,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3.2 制度创新重点领域
(1)创建科技创新的激励制度。建立健全促进循环经济技术的政策保障体系,加强循环经济科研队伍建设,健全科技人员激励政策体系,通过实施人才工程促进技术创新;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多元化、社会化、国际化的科技创新投入体系,从根本上改变技术创新投入不足的问题。同时,通过科技制度创新鼓励科研机构进入企业或与企业实现多种形式的合作,实现循环经济产业化。
(2)制定循环经济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重组。尽快研究制定循环经济产业政策,实施强制性的耗能标准,促进产业结构重组。明确取缔对环境破坏较大的落后工艺、落后技术、落后产品,用清洁生产技术改造能耗高、污染重的传统产业,支持发展节能、降耗、减污的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计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按照“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的原则,要求在产品的设计、生产过程中推行生态化理念。大力发展废旧资源回收、再生利用和安全处置产业,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延长生态工业产业链,以创造更多的社会就业岗位。
(3)建立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提高公众生态文明理念。因为环境资源的公共性,所以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大众的参与,需要提高公众的生态环保理念。可以建立国家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定期发布城市环境质量、主要河流断面水质状况以及企业环境质量。构建一个完全信息的环境质量平台,鼓励公众监督企业的环境行为,建立区域环境评估与巡查制度,促进全社会参与环境保护。
(4)加快循环经济立法,严格法律约束。我国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予以立法。德国和日本最先尝试以法律手段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在德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相继颁布了《包装条例》和《循环经济和废物管理法》。《包装条例》要求生产商和零售商首先减少直至消除不必要的包装,其次要求对包装物回收再利用,尽量减少废弃物的产生量。《循环经济和废物管理法》则系统地运用3R原则来解决废弃物问题。在日本,2000年批准了《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这部法律对推进循环经济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日本还颁布了《容器包装循环法》、《家电循环法》、《废物处理法》、《资源有效利用处理法》、《绿色采购法》等法律,这些法律构建了一个资源回收与再生利用方面比较完善的法规体系。
参考文献
1 马凯.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J].宏观经济研究,2004(3)
2 解振华. 关于循环经济理论与政策的几点思考[J].环境保护,2004(1)
3 齐建国. 关于循环经济理论与政策的思考[J]. 经济纵横,2004(2)
Never say die.永不气馁!
第2个回答  2013-04-30
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循环经济
摘要循环经济是我国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现实当前的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澄清的技术创新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制度创新的技术创新体系,以保护。

关键词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循环经济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

1.1突破资源约束“瓶颈”,以防止大起大落经济增长

中国经济面临的资源约束“瓶颈”问题日益突出。从2003年开始,煤,电,油,运全面紧张,这一现象在2004年尤为明显。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仍是粗放式增长主要依靠物质资源的高消耗实现的,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方式。 2003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煤炭消耗国家,石油,电力消费国,水泥消耗占世界总量的50%,占35%,铁矿石,氧化铝,铜占20%,而只有5%的在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是惊人的,伴随着高投入低产出。据估计,每个作业创造一美元GDP能耗是美国,为11.5倍,日本的4.3倍。因此,为了缓解经济增长中的资源供应的压力,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高效利用资源和回收。

1.2压力,减少环境污染,之间的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中国的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经济增长的背后是自然资源的枯竭,生态破坏,环境退化已严重制约中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据世界银行和国内有关机构估计,20世纪90年代中期,占GDP的比重,中国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已经高达6%至8%。中国的环境污染已经达到了非常严重的水平。 2003年七大水系截面检测,只有29.5%,达到III级,高达44%,劣Ⅴ类水质,66.7%,在全国各城市的水资源短缺,大气二氧化硫排放量高达1 995

000吨,66.3%,高于国家二级标准要求的能力12万吨;严重的农田化肥和农药污染,重金属污染,土地荒漠化,持久性有机污染。 10年投资60亿元,在淮河流域污染控制,污染控制和水质回到“原点”。国家“两控区(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控制区)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原来的目标是难以完成2003年全国煤炭消费量大幅增加,导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达到22.2亿吨,293万吨比2002年增加,酸雨控制区降水年均pH值小于4.5的城市在2003年,这一比例达到16.5%,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同比增长12.6%,比2000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 ,经济和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以减少到最低限度,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1.3,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选择

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采取掠夺性开采资源,势必会造成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注重人口素质的整体提高,注重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与此同时,发展循环经济,减少资源消耗,克服“绿色壁垒”,提高国际竞争力,更有利于经济增长。总之,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技术创新和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我们必须改变经济增长方式,采取新型工业化道路和新型工业化道路,依靠技术创新,尤其是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仍然在追赶期间,注定要成为从西方发达国家走过的路径不同,技术创新是关键。

传统经济活动“资源消费→产品→废弃物”的单向线性物质流动模式,循环经济是资源消费→→再生资源“的闭环物质流动模式。技术的性能特点,资源消耗的减量化,再利用,可再生资源,用最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对方,并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从表面上看,循环经济是只强调“三废”回收利用,但是这仅仅是一个误会。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实际上是一个循环经济技术范式革命。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资源(能源)消耗的过快增长,资源利用效率低的微观层面的表现,再资源化率不高。那中国的经济增长情况尤为突出。因此,从技术的角度来看,我们的经济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必须大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强调的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和废物回收利用,减少浪费,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保护环境。这是循环经济技术范式的特点。

专家指出,循环经济支持系统一般由五类构成:替代技术,减量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和技术,系统化技术。旨在通过发展和利用新资源,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代替了原来的资源,材料,产品和工艺技术,替代技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环境压力,以降低生产和消费过程。还原技术,实现了生产用更少的材料和能源消耗的目的,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的技术源。的回收利用技术就是延长原料或产品使用期间,通过反复使用,减少资源消耗的技术。回收技术是生产或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的一个有用的资源回收系统的技术主要是从系统工程的角度考虑出发,通过构建合理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组合,物质,能量,资金,技术,优化技术,如多产品联产和产业共生技术的使用。

毫无疑问,发展循环经济,是突破现有的技术范式,大力发展和应用环境友好型技术,研究和清洁生产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污水最小化技术,开展出生态工业和生态设计理论的研究和示范,最终的治疗转向控制整个生产过程,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的变化。

体制创新和循环经济循环经济需要相应的规则体系,也没有系统保护技术不能创建循环经济。如果只有技术进步,但没有良好的制度安排,那么一个国家的最先进的技术也只能束之高阁,无法工业化,技术不能产业化将不能够发挥作用,在促进经济增长。环境资源是一种典型的公共物品,公共物品具有两个基本特征,即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如果有人投资在控制污染,改善环境,那就不要投资人可以分享环境改善的好处,所谓的“搭便车”,然后享受的环境效益是越来越愿意投资越来越少人们势必消耗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恶化,“公地悲剧”。另一方面,如果企业投资于污染控制设备,势必会增加做生意的成本,降低了产品的竞争力,企业没有激励去控制污染。因此,发展循环经济,体制创新,建立一个有效的框架,为保护生态环境效益分配制度。

3.1体制创新

(1)提供技术创新和循环经济的激励机制的重要性。体制安排,以规范企业的行为,使“谁利用谁补偿,谁破坏谁恢复,奖惩,形成良性激励。在美国,充分发挥绿色税收政策,鼓励发展新能源和节能技术,为每一个购买了新能源汽车的联邦税收减免2,000元每回收一个废旧轮胎,国家给予相应的补贴,使用轮胎加工,制造粉,添加剂等,以创造新的收入在中国,如果企业自己花钱收购废旧轮胎加工,这将增加做生意的成本,许多企业不能盈利,因此,国家应该减税,补贴和信贷政策,鼓励循环经济发展的企业,让他们获得更高的价格比传统工艺的优势和好处,在经济制度安排的主要技术创新和循环经济的企业支付相关的成本和效益,增加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循环经济,保护其投资利益。

(2)制度创新为技术创新和循环经济的约束和标准,以及循环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如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规范。框架和行为规范,从而使技术创新和实现循环经济标准行为的措施,以减少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和信息成本,降低技术创新的障碍。

(3)降低交易成本的技术创新。良好的制度安排,可以减少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抑制“经济人”的机会主义倾向,提供一个稳定的预期,以降低交易成本,推动技术进步,使行业的技术,并促进发展3.2制度创新的重点领域循环经济发展。

(1)建立一个科学和技术创新激励制度,建立健全的政策,以促进循环经济的技术保障体系,加强循环经济的科研队伍建设健全的科学和技术人员的激励机制,促进技术创新体系,通过实施人才工程,建立政府投资为主导的多元化,社会,国际科学和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投资,技术创新投入不足的问题,从根本上改变一旦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体系,鼓励科研院所为企业或企业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实现产业循环经济。

(2)发展循环经济的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尽可能的发展循环经济的产业政策,实施强制性能耗标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明令禁止的落后工艺对环境的破坏,技术落后,落后产品,清洁生产技术改造能耗高,污染重的传统产业,支持发展节能,节能,减少污染的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实施生态产品设计理念,生产工艺的要求,大力发展废物资源回收,循环利用和安全处置工业,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生态产业链延伸,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在社区

(3)建立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提高公众的生态文明理念,公众的环境资源,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公众参与,需要提高公众的环保理念。建立国家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定期公布城市环境质量,质量的主要河流段水质条件和商业环境。建立一个信息平台,鼓励公众环境质量监督企业的环境行为,建立区域环境评估和检查制度,推动全社会参与环境保护。

(4)加快循环经济立法,严格的法律约束中国借鉴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德国和日本是第一次尝试,以法律手段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在德国包装条例“和”循环经济和废物管理法颁布“包装条例”。要求制造商和零售商减少直至消除不必要的包装,其次是回收包装的要求,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产生量。循环经济和废物管理法“系统应用”3R原则“来解决浪费的问题。在日本,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于2000年批准,法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推进循环经济。此外,日本还颁布了容器包装回收法“,”家电回收法“,”废弃物清理法,有效地利用资源加工型“,”绿色采购法“和其他法律,建立一个资源回收和可再生能源法规利用参考文献

1马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J]。宏观经济研究,2004(3)

解振华。循环经济理论与政策思考[J]。环境保护,2004(1)

齐建国循环经济理论和政策的思考[J]。经济方面,(2)
永不言败永不言败!
第3个回答  2013-05-05
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循环经济
摘要循环经济是我国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现实当前的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澄清的技术创新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制度创新的技术创新体系,以保护。

关键词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循环经济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

1.1突破资源约束“瓶颈”,以防止大起大落经济增长

中国经济面临的资源约束“瓶颈”问题日益突出。从2003年开始,中国的煤炭,电力,石油,运输,全面的压力,这种现象在2004年尤为明显。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仍是粗放式增长主要依靠物质资源的高消耗实现的,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方式。 2003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煤炭消耗国家,石油,电力消费国,水泥消耗占世界总量的50%,占35%,铁矿石,氧化铝,铜占20%,而只有5%的在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是惊人的,伴随着高投入低产出。据估计,每个作业创造一美元GDP能耗是美国,为11.5倍,日本的4.3倍。因此,为了缓解经济增长中的资源供应的压力,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高效利用资源和回收。

1.2压力,减少环境污染,之间的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中国的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经济增长的背后是自然资源的枯竭,生态破坏,环境退化已严重制约中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据世界银行和国内有关机构估计,20世纪90年代中期,占GDP的比重,中国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已经高达6%至8%。中国的环境污染已经达到了非常严重的水平。 2003年七大水系截面检测,只有29.5%,达到III级,高达44%,劣Ⅴ类水质,66.7%,在全国各城市的水资源短缺,大气二氧化硫排放量高达1 995

000吨,66.3%,高于国家二级标准要求的能力12万吨;严重的农田化肥和农药污染,重金属污染,土地荒漠化,持久性有机污染。 10年投资60亿元,在淮河流域污染控制,污染控制和水质回到“原点”。国家“两控区(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控制区)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原来的目标是难以完成2003年全国煤炭消费量大幅增加,导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达到22.2亿吨,293万吨在2002年以上,年均酸雨控制区内pH值小于4.5,在2003年的城市的比例达到16.5%,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同比增长12.6%,比2000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经济和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1.3,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选择 BR />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采取掠夺性开采资源,势必会造成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要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注重人口素质的整体提高,注重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与此同时,发展循环经济,减少资源消耗,克服“绿色壁垒”,提高国际竞争力,更有利于经济增长。总之,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技术创新和循环经济的

圆形的经济,我们必须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一个新的工业化道路,依靠技术创新,尤其是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仍处于追赶的时期,注定要成为从西方发达国家走过的路径不同,技术创新是关键。

传统经济活动“资源消费→产品→废弃物”的单向线性物质流模式,循环经济是资源消费→→再生资源“的闭环物质流动模式。技术的性能特点,资源消耗的减量化,再利用,可再生资源,用最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对方,并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从表面上看,循环经济是只强调“三废”回收利用,但是这仅仅是一个误会。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实际上是一个循环经济技术范式革命。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资源(能源)消耗的过快增长,资源利用效率低的微观层面的表现,再资源化率不高。那中国的经济增长情况尤为突出。因此,从技术的角度来看,我们的经济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必须大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强调的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和废物回收利用,减少浪费,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保护环境。这是循环经济技术范式的特点。

专家指出,循环经济支持系统一般由五类构成:替代技术,减量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和技术,系统化技术。旨在通过发展和利用新资源,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代替了原来的资源,材料,产品和工艺技术,替代技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环境压力,以降低生产和消费过程。还原技术,实现了生产用更少的材料和能源消耗的目的,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的技术源。的回收利用技术就是延长原料或产品使用期间,通过反复使用,减少资源消耗的技术。资源化技术是由生产或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回收有用的资源。该系统的技术主要是从系统工程的角度考虑出发,通过构建合理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组合,物质,能源,资金,技术,优化技术,如多产品联产和产业共生技术的使用。

毫无疑问,发展循环经济,是突破现有的技术范式,大力发展和应用环境友好型技术,研究和清洁生产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污水最小化技术,开展出生态工业和生态设计理论的研究和示范,最终的治疗转向控制整个生产过程,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的变化。

体制创新和循环经济循环经济需要相应的规则体系,也没有系统保护技术不能创建循环经济。如果只有技术进步,但没有良好的制度安排,那么一个国家的最先进的技术也只能束之高阁,无法工业化,技术不能产业化将不能够发挥作用,在促进经济增长。环境资源是一种典型的公共物品,公共物品具有两个基本特征,即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如果有人投资在控制污染,改善环境,那就不要投资人可以分享环境改善的好处,所谓的“搭便车”,然后享受的环境效益是越来越愿意投资越来越少人们势必消耗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恶化,“公地悲剧”。另一方面,如果企业投资于污染控制设备,势必会增加做生意的成本,降低了产品的竞争力,企业没有激励去控制污染。因此,发展循环经济,体制创新,建立一个有效的框架,为保护生态环境效益分配制度。

3.1体制创新

(1)提供技术创新和循环经济的激励机制的重要性。规范企业的行为,所以“谁利用谁补偿,谁破坏谁恢复,奖惩,形成良性的激励机制,在美国,政府充分发挥绿色税收政策,以鼓励发展的体制安排每一个购买了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节能技术,可减少2,000美元的联邦税。每回收废旧轮胎,国家给予相应的补贴,使用轮胎加工,制造粉,添加剂等,创造新的收入,在中国,如果企业花自己的钱收购加工废旧轮胎,这将增加做生意的成本,许多公司不能盈利,因此,国家应该减税,补贴和信贷政策,鼓励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使他们能够获得更高的价格比传统工艺的优势和好处。经济的主要技术创新和循环经济的企业制度安排来支付相关的成本和效益,增加热情技术创新和循环经济,保护其投资利益。

(2)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循环经济的约束和标准,为发展循环经济创造条件。如开发循环经济技术规格,框架和行为规范,使技术创新和实现循环经济标准与行为的措施,以减少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和信息成本,降低技术创新的障碍。

(3 )降低交易成本的技术创新。良好的制度安排,可以减少不确定性,抑制“经济人”的机会主义倾向,在经济活动提供一个稳定的预期,以降低交易成本,推动技术进步,使行业的技术,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3.2制度创新的重点领域

(1)建立了科技创新激励制度,建立健全的政策,以促进循环经济的技术保障体系,加强建设循环经济的科研队伍,健全的科学和技术人员的激励机制,促进技术创新体系,通过实施人才工程,建立政府投资为主导的多元化,社会,国际的科学和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投资,技术创新,从根本上改变投资不足的问题,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体系,鼓励科研院所为企业或企业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实现产业循环经济。

(2)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推动产业重组尽快发展循环经济的产业政策,实施强制性能耗标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明令禁止的落后工艺对环境的破坏,技术落后,落后产品,清洁生产技术改造能耗高,重污染的传统产业,支持发展节能,节约,污染减排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实施生态概念的产品设计,生产工艺要求。大力发展废物资源回收,循环利用和安全处置工业,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生态产业链延伸,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创造更多的工作在社区。

(3)建立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提高公众的生态文明理念,公众的环境资源,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公众参与,需要提高公众的生态友好的理念建立国家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定期公布城市环境质量,主要河流的部分水质条件和商业环境的质量,建立一个完全环境质量的信息平台。鼓励公众监督企业的环境行为,建立区域环境评估和检查制度,推动全社会参与环保

(4)加快循环经济立法,严格的法律。在德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颁布的包装条例“和”循环经济和废物管理法的约束,中国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德国和日本是第一次尝试,以法律手段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包装条例”要求制造商和零售商减少直至消除不必要的包装,其次是回收包装的要求,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产生量。循环经济和废物管理法“系统应用”3R原则“来解决浪费的问题。在日本,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于2000年批准,法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推进循环经济。此外,日本还颁布了容器包装回收法“,”家电回收法“,”废弃物清理法,有效地利用资源加工型“,”绿色采购法“和其他法律,建立一个资源回收和可再生能源法规利用参考文献

1马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J]。宏观经济研究,2004(3)

解振华。循环经济理论与政策思考[J]。环境保护,2004(1)

齐建国循环经济理论和政策的思考[J]。经济方面,(2)
永不言败永不言败!
第4个回答  2013-04-20
委员们近几天来国际机场旁听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