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约派诗词有什么代表作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李清照的:浣溪沙   小院闲窗春己深,重帘未卷影沈沈,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浣溪沙   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薰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   浣溪沙   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首二句一作:“秀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6-21
李清照的词不错!
第3个回答  2013-06-21
婉约派

宋词风格流派之一。明确提出词分婉约、豪放两派
的,一般认为是明人张□(字世文,著有《诗馀图谱》、
《南湖诗集》。清人王士□《花草蒙拾》说:“张南湖
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豪放。”王又华《古今词
论》所引张说,大意略同。稍晚于张□的徐师曾(字伯
鲁,明嘉靖时人),在《文体明辨序说》中也指出:“至
论其词,则有婉约者,有豪放者。婉约者欲其辞情蕴藉,
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盖虽各因其质,而词贵感人,要
当以婉约为正。”徐师曾的说法与张□相近。婉约与豪
放并不足以概括风格流派繁富多样的宋词,但可以说明
宋词风调具有或偏于“阴柔”之美、或偏于“阳刚”之
美的两种基本倾向,有助于理解宋词的艺术风格。
婉约,是宛转含蓄之意。此词始见于先秦,魏晋六朝
人已用它形容文学辞章,如陈琳《为袁绍与公孙瓒书》:
“得足下书,辞意婉约。”陆机《文赋》:“或清虚以
婉约。”在词史上宛转柔美的风调相沿成习,由来已久。
词本来是为合乐演唱而作的,起初演唱的目的多为娱宾
遣兴,演唱的场合无非宫廷贵家、秦楼楚馆,因此歌词
的内容不外离思别愁、闺情绮怨,这就形成了以《花间
集》为代表的“香软”的词风。北宋词家承其余绪,晏
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虽在
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且都能各具风韵,自
成一家,然而大体上并未脱离宛转柔美的轨迹。因此,前
人多用“婉美”(《苕溪渔隐丛话》后集)、“软媚”
(《词源》)、“绸缪宛转”(《酒边词序》)、“曲
折委婉”(《乐府馀论》)等语,来形容他们作品的风
调。明人径以“婉约派”来概括这一类型的词风,应当
说是经过长时期酝酿的。
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
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
一种柔婉之美。内容比较窄狭。
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
婉约为正宗的观念。如《□州山人词评》就以李后主、
柳永、周邦彦等词家为“词之正宗”,正代表了这种看
法。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
张炎等大批词家,无不从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响。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