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场景的作文怎么写?还有赏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4-12-20
 这是哪里?为什么只有黑白两种颜色,这里都是黑白的,花草树木是黑白的,鸟兽虫鱼是黑白的,还有人,也是黑白的。这黑白好真实!黑白——黑白——黑白……。

  啊,幸好这只是梦,世界怎么可能会变成黑白的嘛?我要去寻找色彩。

  首先去寻找红色。红色的事物有娇艳的鲜花。找鲜花当然要去花丛中找,可,花丛中的花都被拦腰折断,花丛中的全部是干枯的枝干!猛然想起自己也爱把花朵摘下,等话枯萎后就无情的抛弃,在风中被分解。心中不由得一紧,有什么在心底悄悄的埋下了种子。红色没找着,那找找绿色吧。

  绿色在我看来是充满活力的颜色。有绿的树,有绿的草,代表着和平的橄榄枝……去森林看看。这……是森林吗?使劲搓了下眼睛,在我面前的,是一个个木桩子,树呢?怎么没了呢?我又想起自己以前常常和伙伴们摇树玩,只是为了看绿叶纷纷落下的情景。那个东西已经在我心中生根了。心情越来越激动,马上赶去草原,我希望我能看见绿油油的草地,抚摸那嫩嫩的枝叶,可这些只是妄想,哪里还有什么草原,根本就是一片沙漠!又想起曾经在草地下随意践踏,现在想看看草都没有机会了。那向往已发了芽了,它的生长让我的心慢慢下沉。我还没反应过来,我就仿佛听见了轰炸声,哪里还在打仗,哪里还在使用核武器,不知道核武器的危害吗?

  我的头好像被人重重敲了一下,嗡的一声,眼前一黑,我就朝大地母亲扑去,我还在做梦吧!快醒来啊!我们的世界,我们的地球,绝对不是这个样子的。我不愿承认这个事实,在告诉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只是个还没醒的梦,醒来后,有宽广的草原,有无际的森林,芳香的花朵,和平鸽叼着橄榄枝在天空中飞翔……我的祈祷灵验了吗?我睁开眼睛看见了碧空如洗的天空,那蓝色让人陶醉,让人向往,嘴角慢慢挂上了一抹弧度。真宁愿一直躺在那儿,望着天空。不经意间,从远处飘来一缕黑烟打破了我的幻想,把我从现实中拉了回来,烟越来越浓,越来越黑,就好像有人往天空泼了墨一般。

  我苦笑几声,那东西现在已长成了参天大树,慢慢占据我的身体,侵入我的大脑。我的心承受不了它的沉重,隐隐作痛。眼角的泪悄悄滑落,脑中一片惨白,世界在我的眼中慢慢化为黑白,原来我的梦是真的!这个世界已被我们的自私毁灭了!这黑白场景,定格在我的脑海中,我的世界也随之定格,下一秒……
第2个回答  2014-12-20
大处入手,小处用力




怎样描写场面



首先,请同学们看下面一段文字:


阅兵式完毕,已经是傍晚的时候。天安门广场上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枝礼花陆续
射入天空。
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
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群众游行就在这时候
开始,
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
他们擎着灯,
舞着火把,
高呼

中国共产党万岁!
”“

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
中央人民政府万岁!

他们一队一队按照次序走,走过正对天安门的
白石桥前,就举起灯笼火把,高声欢呼

毛主席万岁!



毛主席万岁!

毛主席在城楼上主
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

人民万岁!
”“
同志们万岁!



(摘自《开国大典》



这段文字中运用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作文手法:
场面描写。


场面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它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
故事情节的展开、
感情与情绪的渲染,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
那么,场面描写究竟指的是什么呢?


场面描写是对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态画面所作的描写。
它所表现的是特定场合中的人
物、
环境和情节的综合。
如上面我们引用的一段文字中,
描写的就是开国大典上的一个场面。
空中礼花绽放,地上人潮涌动,人们在高呼万岁,整个天安门广场一片沸腾。有人物、有环
境、
有情节,
其中还有特别突出的人物:
毛主席。
毛主席的活动构成这个特定的喜庆场面中
的重点。





场面描写既然是对特定场合中的人物、
环境和情节的综合描写,
它就具备了
描写中的三
要素:场面中的人、场面所处的环境以及在这个环境中展开的情节。
那么,正确处理其中
人物、环境、情节之间的关系,也就成为场面描写最基本的技巧。




人的活动。
场面描写离不开人,更离不开人物的活动。试看上文,整个天安门广场上的
热烈、
振奋的气氛正是由于其中在兴高采烈地进行庆祝活动的人烘托起来的。
假如我们试着
去掉其中的人物活动,
那么,
不论用多少形容词来描述,
那一派热烈的、
昂扬的场面也不可
能真切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



环境和情节。
特定的场面必定是发生在特定的环境中的,具有特定情节的。所以,场面
描写的另一个着眼点就是场面所发生的环境及其中的情节。
上文是对开国大典中的群众游行
所作的一个场面描写,
这次游行发生的地方是天安门广场,
是千万朵礼花齐放的天安门广场,
这个特定的环境也就决定了这是一次喜庆的游行。尤其是人群通过

正对天安门的白石桥


,人们

举起灯笼火把,高声欢呼

毛主席万岁!



毛主席万岁!

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
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

人民万岁!
‟„
同志们万岁!
‟”
时,
整个气氛也被托向了最高潮。




动态。
场面描写所要注意的极重要的一点是:动态。场面中的人、情节都是在不断发展
变化的,只有这样,这个场面才是有声有色的。




有的场面描写以刻画人物为主,或勾勒,或描摹,或衬托,以各种方法让人物形象在场
面中鲜活起来;
有的场面描写则偏重于情节的制造,
或造成悬念,
或预设伏笔,
或制造冲突,
初高中海量作文大全
小升初 中考满分 高考满分 高考零分
从而帮助主要事件的发展;
有的场面描写则刻意渲染、
烘托气氛,
以展示特定的心理活动或
特定事件。但无论哪一种场面描写,都要学会截取场面。从而做到点面结合,重点突出。





截取场面是个长期观察积累的技巧。在写作中,所选取的场面中,既要有对整个环境的
概括,又要有特定的环境要素和人物活动,既要有



的环境,又要有



细节,从而将整
体描述与细节刻画综合运用,
做到点面结合、
宾主分明,
才能写出场面的丰富和动态,
从而
更好地为文章的主题服务。




【范文赏析】

请看下面一段描写:




天灰蒙蒙的,
又阴又冷。
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
路那样长,
人那样多,
向东望不见头,
向西望不见尾。
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
胸前都佩着白花,
眼睛都望着周总理
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
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奶奶,
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
焦急
而又耐心地等待着。
一对青年夫妇,
丈夫抱着小女儿,
妻子领着六七岁的儿子,
他们挤下了
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




(引自《十里长街送总理》





【赏析】这段场面描写中,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
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
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

是对面的描写,是总的交待。而对
老奶奶、青年夫妇、红领巾的描写,则是



的突出。整个场面中,既有环境的描摩,又有
情节的渲染,更有人物的特定的活动,点面结合、富有层次。为全文的哀悼、悲痛气氛作了
很好的铺垫。

场面描写要做到:

1
、有条不紊,主次明晰。

选好角度,分别主次,既不能面面俱到,也不能只写一点不及其余;

2
、既有全景的描述,也有细致的特写。

要注意点面结合,
既要简单地写出整个场面的全景,
又要有选择地具体地描写主要人物
的活动

3
、要写出特定场合的气氛。

用多种方法创造出场景的气氛,才能感染读者。

在场面描写中也要写人的神情、
语言、
心理等,
以人物的活动为中心,
只有这样才能构
成一个生动的生活画面。

举例:

场面描写举例:

上课铃响以后


叮铃铃
……”
上课铃响了。同学们静坐在教室内,等待老师的到来。教室里时而传来几
声咳嗽声,时而传出班长的吼声:

不准讲话!

呵,真威严!几声轻快的脚步声,

啪!

班长回位了。当然,老师也走进了教室。

就要像这样嘛!

老师看了挺满意。的确,今天的
课堂纪律非常好。

上课!
”……
师生上课的见面话
——
互相打招呼,但很严肃。老师习惯地
推了推眼镜,
巡视了一会儿,
脸上流露出满意的微笑。
不久,
校园里传出了有规律的读书声,
非常悦耳。
现在,
同学们正寻求着知识,
老师们正传授着知识。
上课就是这样:
轻松、
愉快,
但又是那么严肃。

简评:

此文抓住上课铃响了以后这一特定时刻的场面来写,有学生的活动,也有老师的活动,
有概括介绍,也有细腻刻画。

在阅览室里

本文记叙人们在阅览室里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一个故事
,
反映出人们为了振兴中华、建
设四化而发愤攻读的社会风气。

文章第二段详细描写了阅览室的场面
,
烘托了人们专心读书的气氛
,
为后文的主要情节
的记叙做了环境铺垫
:


刚走到阅览室的门口
,
一股热气就迎面扑来。踏进阅览室一瞧
,

,
人真多啊!坐的坐
,
站的站
,
还有挤来挤去找位子的、觅书报的
……
然而却静得出奇
,
只有日光灯发出


——‟

声响。我不禁屏息静气
,
插身进去。


简评:如果没有这一段场面描写
,
不仅后文显得干瘪、突然
,
也使后文详写的典型事例显
得孤立
,
失去了一定的代表性
,
淡化了主题。

扳手劲比赛

扳手劲第一轮比赛开始了,
同学们都围在队员陈秦和肖陈乾周围观战。

预备——开始!

随着崔老师一声令下,
陈秦和肖陈乾紧紧地抓住对方的手,
眼睛紧盯着对方,
嘴唇也闭得紧
紧的,
准备全力以赴压倒对方。
我们大家都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他们,
只见两只紧握的手在微
微颤抖,
这时教室里一阵又一阵的呐喊声此起彼伏。
同学们有的跪在桌子上,
有的拍着桌子,
还有的有节奏的跳起来,为双方运动员加油助威……

扳手劲比赛第二轮开始了,
由肖陈乾和胡睿对抗。
肖陈乾笑了笑,好像在想:
我已经赢
了陈秦,这次同样能赢胡睿。胡睿也笑了笑,好像在想:我会赢肖陈乾,为陈秦‘报仇’

双方握起手,鼓足了劲,开始对阵起来。慢慢的,他俩的脸都憋红了,肖陈乾胳膊上的筋都
鼓起来了。
他肩膀一耸一耸的,
看得出他连吃奶的劲也使出来了。他们相持了好一会儿,

上从浅红变成了深红,
头上沁出了细细的汗珠。
眼看肖陈乾要输了,
他的助威团便扯开嗓子
喊起来:
‘肖陈乾加油!肖陈乾加油!


肖陈乾听到了喊声,咬紧嘴唇,嘴巴都有点歪了。
胡睿的手越来越有力气,
就在肖陈乾的手差点儿被压下去的时候,
胡睿的助威团也高兴地喊
起来:
‘胡睿加油!胡睿加油!
’教室里像开水一样沸腾了。最后,肖陈乾坚持不住,手被胡
睿压倒了。大家为胡睿高兴,也为肖陈乾感到惋惜。

简评:这一段场面标写形象生动,从人物外貌、心理、神态多方面着手,把两个主要人
物刻画得栩栩如生。

早读—板报风波

一会儿,
英语早读开始了。
英语课代表胡珂在前面领读。
我偷偷瞥了张老师一眼,
只见
张老师慢慢踱到教室后面的板报前。
他一走过去,
全班同学一下都回过头去,
口里虽然仍旧
在读英语,
那只不过是做做样子罢了,
心可像绷紧了弦,
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要断的!
我们的
注意力都集中在张老师的一举一动上。
过了好一会,
他转过身来,
我们的头
‚呼啦‛
一下子,
又都转了回来。
读书声音也一下子
‚洪亮‛
起来了。
我不禁为我们的动作如此整齐而感到好
笑。
张老师走到前面来,
使劲盯着我们,
像要从我们每个人的脸上找到什么答案。
我急忙用
书挡住了脸。过了一会儿,只见他慢慢走到门外,然后站定了。透过玻璃窗,看见他正皱着
眉头,像在苦苦思索着什么。再看看同学们,他们和我一样,心绪惊疑不定,互相望着,不
知是怎样是好。

点评:

这是一篇叫
《板报引起的风波》
的文章的片断。
它具体描写了早读时同学们的惊疑不定和
关注的心态及班主任的神情。
如果把上面的描写改成
“大家心里都很紧张,
密切注视张老师
的一举一动”就显得无味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