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德的优美诗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1

1.关于美德的优美句子

首先:美德的含义是很广泛的,如爱心、诚信、和善、尊重、自强自立等等,都能算是美德。

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黎巴嫩)纪伯伦

一群外出觅食的蚂蚁,被几个调皮的小朋友用火柴点燃的“火圈”包围了。面对“熊熊烈火”,蚂蚁们没有惊慌失措,没有四处逃散,而是彼此紧紧地抱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黑色的“蚁球”。只见蚁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飞快地滚出了火圈,全部逃离了“火海”。如果当时的蚂蚁们不是团结在一起,而是各顾各地横冲直撞,那结果又会怎样的呢?或许生还的蚂蚁寥寥无几,或许整个蚁群都全军覆没·····是集体力量的凝聚使蚁群创造了奇迹。生命的渺小,全体的单薄并没有什么可怕,如果把微薄的力量集中在一起,那潜在的精神无与伦比。

一朵花扮不出烂漫的春色,一滴水汇不成澎湃的江河,一棵树组不成茫茫的森林,一块石不具备泰山的巍峨······只有将个人融入集体中去才有力量、有智慧、有胆略,就像首尾相接的列车,一齐出发,一齐前进,一齐越过千座大山,万条江河!记住“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让无数个献身于我们的我,共同创造出我们的一切!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那太多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内容上概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如与人为善、诚实笃信、三省吾身、豁达大度、温良恭俭让的修身之道;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的昂扬锐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厚德载物,达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理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为人处世的社会风尚。】

2.形容美德的句子

这些都是的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王充

不信不立,不诚不行--晁说之

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拉罗什富科

没有诚实何来尊严--西塞罗

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大仲马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

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德莱塞

诚实是一个人得以保持的最高尚的东西--乔臾

失去了诚信,就等同于敌人毁灭了自己--莎士比亚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一言之美,贵于千金--葛洪

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颐

诚实的人必须对自己守信,他的最后靠山就是真诚--爱默生

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富兰克林

意志薄弱的人,一定不会诚实--拉罗什夫利

以信接人,天下信人;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杨泉

要我们买他的诚实,这种人出售的是他的名誉--沃夫格

说谎话的人所得到的,就只即使觉说直话也没有人相信--伊索

人之所助者,信也--《周易》

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

祸莫大于无信--傅玄

3.关于美德的诗句、或名言,急要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梅花香自苦寒来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士不求有用于世,但求无愧于世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0 满招损,谦得益。

《尚书》 1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 2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离骚》 3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离骚》 4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 5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诗经》 6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 7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尚书》 8 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 9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 10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 1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1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13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 14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 15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周易〉 16 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17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屈原 18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19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 20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 21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 22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 23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24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25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26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 27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 28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 29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 30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 31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论语〉 3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33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 34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文明美德的古诗句子

民无信不立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三千人弟子,七十二贤人。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是可忍,孰不可忍?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

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 其使民也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放于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

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放于利而行,多怨。

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

5.形容美德的句子,有哪些

1. 文明美德如一缕温情阳光,照耀人生的每一个角落;如一把睿智的钥匙,为你打开成功的大门;如一位心心相印的朋友,和你一起提升人生的境界。

2. 中华文明是我们的骄傲,也是我们共有的财产,是抹不去的生命“痕迹”。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是中华文明的受益者、承载者、传播者,有责任有义务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使照耀中华数千年的文明之光熠熠生辉,发扬光大。

3. 以诚待人是一种美德,它既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又能使人与人和睦相处,增进友谊。这是以诚待人的字面意思。下面我就来说说发生在我身边一件以诚待人的事。

4. 文明是一种是一种美德。“我们要做个文明人!”这句话几乎每个孩子都说过吧。很简单的一句话。它看起来简单,说起来也容易,可仔细想一想,你真的做到了吗?

5. 忍是一种美德,它可以促进朋友间的友谊,促进同学间的团结,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充满友爱。

一补充句子:

1. 一般地说,精确的审美趣味在于能在许多毛病中发现出一点美,和在许多美点中发现出一点毛病的那种敏捷的感觉。

2. 文明,是这个世界的问候语;美德,是这个世界最美的心灵。文明美德虽没有华丽的外表,但却比金银珠宝更宝贵、更美。如果你拥有这两样,你将成为最美的人。

3.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那你不算失败,因为明日会再来;如果你失去了金钱,那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于钱袋;如果你失去了美德,那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4. 没有美德的人生是孤独的,没得可以让我们感到快乐,同时也会让别人幸福。让我们倍加珍惜美德这张通行证,朝幸福乐园的大门驶去!

5. 在一切道德品质中,善良的本性是世界上最需要的。

二名言警句:

1. 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德莱塞

2. 诚实是一个人得以保持的最高尚的东西--乔臾

3. 失去了诚信,就等同于敌人毁灭了自己--莎士比亚

4.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5. 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颐

6. 诚实的人必须对自己守信,他的最后靠山就是真诚--爱默生

7. 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富兰克林

三相关成语:

1. 持之以恒:面对任何事情要以恒心对待。

2. .勤俭节约:是勤劳而节俭,形容工作勤劳,生活节俭。

3. 赤胆忠心: 赤,忠诚,比喻真纯。形容十分忠诚。

4. 见贤思齐: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看齐。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向他看齐。

5. 锲而不舍: 解释 锲:雕刻;舍:停止。不停地雕刻。比喻做事或学习有恒心。

6. 披荆斩棘:披:拨开;斩:砍断;荆、棘:带刺的小灌木。劈开丛生多刺的野生植物。比喻在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困难。

6.帮我找些关于美德的句子

务 实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 君子以说的多.做得少为耻。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读书人虽然有学问,但是亲身实践才是根本。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路程虽近,不走就达不到目的地;事情虽小,不做就成功不了。

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证于人。——《荀子·性恶》 谨于言而慎于行。

——《礼记·缁衣》 君子强学而力行。——杨雄《法言·修身》 实事求是。

——《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 百闻不如一见。——《汉书·赵冲国传》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汉书·董仲舒传》 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王充《论衡·薄葬》 名必有实,事必有功。

——荀悦《申鉴·俗嫌》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荀子·修身》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自己要站得住脚,也要设法让别人站得住脚;自己要事事行得通,也要设法让别人事事行得通。

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荀子·非相》 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尚书·周官》:以公心灭私情,民众才会心悦诚服。 大义灭亲。

——《左传·隐公四年》 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左传·僖公九年》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滕文公上》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有度》:惩罚有罪过的人,即使大臣也不能放过;赏赐做好事的人,即使平民百姓也不能漏掉。 公生明,偏生暗。

——《荀子·不苟》:公正就政治清明,偏私则政治黑暗。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在圣人治理的时代,天下是公有的。 国尔忘家,公尔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惟义所在。

——贾谊《新书·阶级》 衡之于左右,无私轻重,故可以为平;绳之于内外,无私曲直,故可以为正。 ——《淮南子·主术训》:考察左右的人,任用没有偏私,才可以算作公平;监督朝廷内外,判别是非没有偏颇,才可以算作正直。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淮南子·泛论训》 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

——《淮南子·修务训》 奉公如法则上下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史记·太史公自序》 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刘向《说苑·正理》 圣人不敢以亲戚之恩而废刑罚,不敢以怨仇之忿而废庆赏。

——徐干《中论·赏罚》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

——傅玄《傅子·通志》 发号施令,在乎必行;赏德罚罪,在乎不滥。——包拯《论星变》 有功则赏,有罪则刑。

——司马光《进修心治国要札子状》 惟公则生明,惟廉则生威。——石成金《传家宝·绅瑜》 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

——刘鹗《老残游记》第九回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论语·微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

——桓宽《盐铁论·地广》 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李世民《赐萧瑀》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文天祥《正气歌》 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郑燮(xiè)《题画·竹石》 勤 俭 君子以俭德辟难。——《周易·否》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尚书·大禹谟》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左传·宣公十二年》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李商隐《咏史》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司马光《训俭示康》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四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宋史·范纯仁列传》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治家格言》 求 新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周易·乾·文言》:一天到晚谨慎做事,自强不息,和日月一起运转,永不。

7.急求关于 文明美德的事例 优美语句

礼+懂礼数+孔融让梨 义+重情义+荆柯刺秦王 仁+有仁爱之心+唐太宗爱民如子 智+明智果断+空城计 信+诚信言而必果+尾生沉水 勤劳的中华民族 勤劳、勤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说的是大诗人李白,少时浪荡,无所用心,戏游河边,巧遇老太婆铁杵磨针,而得到的启事,他从此发奋苦读勤学,终于功成名就。 “锥刺股”是先秦纵横家苏秦好学的故事。

苏秦为吸取广博知识,夜以继日发奋苦读,当困乏时,以锥子刺腿,用来振奋精神,坚持学习。司马光的“警枕”说的是他从睡眠中挤出更多时间读书,自己设计了一个用木头削成圆形的枕头,只要一翻身,枕头就会滚开,头就会撞到床板上,人就会惊醒。

他一生勤奋好学,编纂了我国最重要的历史典籍之一的《资治通鉴》,这本书包容了1300余年的史实,价值非凡。“三上”是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充分利用时间的一种学习方法,乃马上、枕上、厕上,争分夺秒,积少成多,终于在文学方面作出了重大建树。

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的“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都说明勤学的道理。 中华民族以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以吃苦耐劳著称于世。

如张蘅发明的地动仪,马钧发明的翻车,李春建造的赵州桥,黄道婆改良纺织工具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的生动例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