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略宋词之美,婉约词和豪放词你更爱哪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7
作为“一代文学”的宋词,是宋代文学的代表,也是我国文坛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词在南朝末年至隋朝初年这一段时间就已经产生了,当时是配合音乐演唱的,就是一种娱乐性质的音乐文学。到了唐朝,形成了“花间词派”,最具代表的词人有温庭筠、韦庄、冯延巳等等。

发展到宋代,创作者的队伍更加壮大,创作的视角和题材不断开阔,创作技巧不断推陈出新,是词的最鼎盛时期。

宋词流传至今,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它的美是不言而喻的,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音乐之美

宋词是严格按照固有的词调来创作文字的,这叫“倚声”,也叫“填词”。据记载有一千多种词调,每一种词调代表着不同的音乐形式。宋词有一个突出的特征,即长短错落,参差不齐的句式,形成一种韵律跳跃之感,极具音乐的美感。比如,李清照的这首《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二、用词之美

宋词中既有音乐之美,兼有文字之美的词可以说是不胜枚举,比如柳永的这首《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三、画面之美

除了独具特色的音乐美之处,宋词的意境还带来画面唯美感。词是感性的文学作品,透过文字,会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幅画面。当你入了情境,便能在脑海中勾勒出完整的画面,品味其中的意境和深意。比如李清照的这首《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其中“人比黄花瘦”这句,不但有形,而且有色,既描绘了 憔悴的面色,又刻画了娇弱的体态。词人把“形”与“色”统一于一体,创造了浑然一体的词境和唯美的画面。

南唐后主李煜后期的作品,格调都是亡国的凄凉,借物抒情,尽显凄婉之美。比如他最具代表性的这首《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五、情怀之美

宋词中有很多表达词人爱国情怀的作品,以苏轼和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词人的作品,大多就是这样的。比如苏轼的这首“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郞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宋词后来大致分为婉约词和豪放词,差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婉约词在题材内容方面,多以儿女情长、欢爱 离别为第一主题,不太涉及民生大计。

豪放词的题材更广阔,既描绘个人情感,也摄取国事民情等题材入词。

2、婉约词表达上含蓄婉约,婉转柔美,仿若轻歌曼舞。但豪放词却直抒胸臆,开门见山地切入主题。

3、婉约词的结构深细缜密,更重视音律谐婉。豪放词不拘守音律,语词宏博,用典较多,给人以大气磅礴之感。

婉约词和豪放词各放异彩,各领风骚。但是婉约词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了词坛的主流。因为婉约词既可以用大众容易理解的语言、易于接受的表现形式,去细致刻画他们所熟悉的人物,所关注的事情,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也可以满足文人歌以咏志、借物抒情的内在需求。

宋词中不管是婉约词和豪放词,都是美得让人沉醉,你更爱哪种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