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七夕乞巧的诗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0
1. 关于七夕的诗句乞巧
关于七夕的诗句乞巧 1.关于乞巧的古诗
1、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宋.秦观《鹊桥仙》)

2、别离还有经年客, 怅望不如河鼓星。 (唐.徐凝.《七夕》)

3、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明.汤显祖.《七夕醉答君东》)

4、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唐.杜牧.《秋夕》)

5、桑蚕不作茧,尽夜长悬丝。 (晋.《七夕夜女歌》)

6、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清.姚燮.《韩庄闸舟中七夕》

7、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8、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唐.杨璞.《七夕》)

9、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 (唐.孟郊.《古意》)

10、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唐.权德舆.《七夕》)

11、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 (宋.晏几道.《七夕》)

12、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唐.李商隐.《马嵬其二》

13、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唐.罗隐.《七夕》)

14、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唐.李商隐.《辛未七夕》)

15、莫言相见阔,天上日应殊。 (唐.宋之问.《七夕》)

16、向日穿针易,临风整线难。 (唐.祖咏.《七夕》)
2.关于七夕的诗有什么
乞巧⑴

【唐】 林 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⑵,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⑶。

【注释】

⑴ 乞巧: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

⑵ 碧霄:浩瀚无际的天空。

⑶ 几万条:虚指,比喻多。

【译文】

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仰望天空,似乎有牛郎和织女在喜鹊桥向会。

家家户户在秋月下乞巧,不知道穿尽了几千条红丝线啊。

【题解】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也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而且浅显易懂,并且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

【赏析】

诗人林杰写下《乞巧》这首古诗,来表达那些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线几万条。”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想象的空间。
3.关于乞巧节的古诗
1、《元宫词》

明代:朱有炖

鹿顶殿中逢七夕,遥瞻牛女列珍羞。

明朝看巧开金盒,喜得蛛丝笑未休。

2、《忆王孙》

宋代:汪元量

华清宫树不胜秋。

云物凄凉拂曙流。

七夕何人望斗牛。

一登楼。

水远山长步步愁。

3、《浣溪沙》

宋代:吴儆

秋到郊原日夜凉。黍禾高下已垂黄。

荷花犹有晚来香。

天上佳期称七夕,人间好景是秋光。

竹洲有月可徜徉。

4、《瑟瑟钗》

唐代:温庭筠

翠染冰轻透露光,堕云孙寿有馀香。

只因七夕回天浪,添作湘妃泪两行。

5、《七夕》

宋代:真山民

世上痴儿女,争趋乞巧筵。

妇鸠甘抱拙,不诌鹊桥仙。

6、《和粹伯七夕韵》

宋代:曾协

天上相逢绝点尘,莫将世态测高真。

深闺儿女传闻误,见说秋期便妒人。

7、《戊早年七夕五绝》

宋代:张秉

香阶宝砌静无尘,摇指星河再拜人。

若把离情今夕说,世间生死最伤神。

8、《七夕》

宋代:王镃

彩楼帘影夜沉沉,一片筛凉月似金。

倚得画栏和袖暖,看人儿女学穿针。
4.关于七夕节有哪些古诗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鹧鸪天 七夕

宋 晏几道

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

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

二郎神 七夕

宋 柳永

炎光初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

闲雅!须知此景,古。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鹧鸪天 七夕

宋 晏几道

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

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

二郎神 七夕

宋 柳永

炎光初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

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鬓相亚。钿合金钗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

七夕醉答君东 (明)汤显祖

玉名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韩庄闸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如果有帮到您 请给予好评 谢谢拉#^_^#祝您愉快
5.关于描写七夕节的诗句
古代描写七夕节的著名诗句,有“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等。

(一)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出自唐代林杰的《乞巧》。诗文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乞巧》是一首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诗。开头两句“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即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看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而”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即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愈加体现了人们过节时的喜悦之情。

(二) 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出自元代卢挚的《沉醉东风·七夕》。诗文曰:“银烛冷秋光画屏,碧天晴夜静闲亭。蛛丝度绣针,龙麝焚金鼎。庆人间七夕佳令。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该诗文大意为白银烛台放射出的光线照亮了画屏,在晴朗的夜晚静静地坐在亭子里。妇女们用蛛丝穿过绣针在乞巧,金鼎中焚烧着龙麝香,人们都在庆祝人间七夕这个佳节,躺下来看牵牛织女星得鹊桥相会月亮飘过梧桐树投下了倒影。在诗中,作者绘制出一幅静夜图,即七夕之夜,月明风清,人们焚起香来庆贺节日。渴望着心灵手巧的女子也拿出了针钱在梧桐树影下乞巧,看牛郎织女相会。

(三)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出自北宋诗人秦观的《鹊桥仙》。诗文曰:“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节序词。起句展示七夕独有的抒情氛围,将七夕人间“乞巧”的主题及“牛郎、织女”故事的悲剧性特征点明,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故事,歌颂坚贞诚挚的爱情。结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这两句感情色彩很浓的议论,成为爱情颂歌当中的千古绝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