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相如、扬雄与汉大赋的勃兴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1
辞赋是汉代的一种新兴文体;既像诗歌,讲求押韵和形式整饬,又像散文,句型自由,无格律的严格限制;即适合状物叙事、抒情说理,又具诗歌与散文的表现功能,是两者的综合体。汉赋分为骚体赋(以抒情述志为主)、大赋(以状物描摹为主,铺排夸张,文辞富丽) 和抒情小赋(形式类似大赋,但是篇幅缩短,状物减少,抒情增加)。

汉赋的形成和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段,汉初的赋家,继承楚辞的余绪,这时流行的是所谓“骚体赋”,代表作家和作品有贾谊的《吊屈原赋》、淮南小山的《招隐士》、枚乘的《七发》等;其后则逐渐演变为有独立特征的所谓散体大赋,这是汉赋的主体,也是汉赋最兴盛的阶段,代表作家和作品有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扬雄的《甘泉》、《河东》、《羽猎》、《长杨》,班固的《两都赋》等; 及至到了东汉中叶以后,散体大赋逐渐衰微,抒情、言志的小赋开始兴起,代表作家和作品有张衡的《二京赋》、《归田赋》,赵壹的《刺世嫉邪赋》,蔡邕的《述行赋》,祢衡的《鹦鹉赋》等。

汉赋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尽管散体大赋有其华而不实、矫揉造作的弊病,但在中国文学史上,汉赋仍然有其一定的地位。它在丰富文学作品的词汇、辞句以及技法方面,在促进文学观念的形成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贾谊的代表作有《吊屈原赋》、《鵩[fú]鸟赋》、《旱云赋》 。贾谊创作的主要是骚体赋,他的骚体赋的特点是一是 抒情述志,情感浓郁。 如《吊屈原赋》借凭吊屈原发抒政途受挫、怀才不遇的幽愤; 二是 直抒胸臆,议论多于形象;三是善于写景状物,文采可观。 如《旱云赋》描摹云气涌起,波动连绵,细腻形象

枚乘的《七发》创作完成,标志汉大赋的形成。《七发》的创作特点是铺叙描摹,夸饰渲染。而没有真情实感是与骚体赋相比的根本性的转变;《七发》在遣词造语上走向繁难和华丽,最后一个特点是以主客问答的形式结构全篇(吴客与楚太子)。总体说来,枚乘的《七发》是骚体赋向大赋过渡的标志。

西汉初期辞赋创作趋向是从浓情质实到失情华丽,由骚体到赋体的发展 ;在创作倾向上,脱离了抒情言志而走向游戏文字和阿谀奉承;在表现手法上,显露出铺排描摹的迹象。

汉赋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就是汉大赋的兴起,代表作家司马相如和扬雄

 司马相如赋的代表作分两类,一类是《子虚赋》、 《上林赋》,统称《天子游猎赋》,目的是炫耀才能;另一类是《长门赋》、《美人赋》等,篇幅短小,目的是抒情叙志。

《天子游猎赋》特点说的简单点就是无情、 排比、直接和难懂。

无情是指丧失了真情实感;排比指的是空间的极度排比;直接是说这类赋体作品以直接而单纯的铺叙摹绘为主要表现手法;难懂其实就是遣词用语更加繁难僻涩。以下是《子虚赋》的节选,直接体现了汉大赋的这几个特点。

《长门赋》是司马相如的另外一类赋体作品的代表。这部作品的内容是将陈皇后的遭际与自己的悲凉巧妙融合在一起,抒发悲郁孤愤之情。

抒情手法纯熟,情景交融。

他的拓展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 拓展了大赋的题材领域。如:写祭祀(《甘泉》、《河东》);写京城外的繁华(《蜀都》)以及传统田猎( 《校猎》、《长杨》)② 进一步加强了大赋“劝百讽一”的“劝”的色彩。③ 艺术表现上有了新的变化。首先,篇幅相对缩短,描摹对象集中。其次,“以美为讽”的思想表达方式,不直言天子之错,而是把天子描摹成自 己喜欢的样子,来表达思想。

汉赋发展到东汉,抒情言志的小赋开始兴起。无论是初期的骚体赋、兴盛时期的大赋还是东汉时期散体赋和抒情小赋,汉代的赋对后代文学的发展起到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