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欺负,家长动手殴打对方》—父母之爱子,则为其计深远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2
《孩子被欺负,家长动手殴打对方》————父母之爱子,则为其计深远

前几天看了个新闻,一个孩子在幼儿园被欺负,孩子家长过来打了欺负自己孩子的小孩。说心里话,看到这个新闻,我都震惊了,实在不能想象能发生这样的事情。

其一,幼儿园的孩子之间玩闹纯属正常,家长掺和进去,打了孩子,

先不说这样的行为对不对,就说这么小的孩子是否能够承受到了家长的一巴掌。家长这一巴掌可能就会对孩子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其二,家长掺和进去孩子之间的玩闹,有没有想到后果。家长心疼自己的孩子被打,这是能够被理解的,可是家长去打别人的孩子,别人也会心疼自己的孩子被打,于是,别人再找机会打你的孩子,这样周而复始,没完没了,而且事件很可能升级,扩大事件,造成家长和家长之间的冲突,这样问题就更严重了。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

其三,家长一时气不过打了别人的孩子,会给孩子在学校的社交造成影响。别的家长就会叮嘱自己的孩子,千万别给那个小孩玩,那个小孩家长老打人。这样别的小孩都远离自己带孩子,使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被孤立,久而久之,自己孩子的性格可能会受到影响,性格决定命运,孩子的未来也可能因为家长的这个一个小小的举动受到非常大的影响。

其四,家长的行为,也可能使孩子更加骄纵,更加蛮横。孩子可能会想“你们谁敢欺负我,我就让我爸爸打你们”,孩子越发的无法无天,小事到大事,将来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结局。而且,家长能够帮孩子一回,可以帮孩子两回,但是人都会老,孩子也会长大,孩子接触的人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而家长自己能力会越来越弱,家长能够保证每次都能帮助孩子打回来吗?

笔者认为,家长教育孩子,则应该为其计深远,不要让家长自己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

其一,家长看到自己孩子被欺负,可以先过去安慰孩子,给孩子更多的关爱,让孩子情绪缓和,然后询问孩子前因后果,孩子如果说不清楚,家长可以问老师。家长要知道幼儿园的孩子之间无非就是你不和我玩,你抢了我的玩具等等这些小事情,家长了解了整个事情的经过,如果是自己孩子的过错,家长要给孩子点出来,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哪里出现了问题。如果是别的小孩的错误,家长可以要求别的小孩或者小孩的家长给自己的孩子道歉。更或者,如果事情无伤大雅,可以寻找机会,比如和小朋友一起玩玩具,自然而然的让孩子之间冰释前嫌。孩子小,本身不记仇,前一秒还在打架,后一秒两个人就可能一起玩游戏了,这样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大度。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孩子看到家长这样平静的理智的解决了问题,潜移默化中也会影响孩子,使孩子将来自己在处理事情的时候,能够冷静,理智。

其二,家长要正视孩子的对外社交。在家里的时候,孩子是父母的宝贝,孩子的需求容易被满足,但是进入社会就不同,没有谁会惯着你,宠着你,学校这个小圈子,本身也是社会的一部分,孩子在学校,都是同龄的孩子,孩子和孩子之间的表达方式还很稚嫩,孩子的需求不同,或者孩子和孩子的需求产生冲突,这样孩子的需求有时候不被满足,就不可避免的和同学之间产生摩擦,碰撞,这本身就是孩子成长的一部分。在不断的摩擦,碰撞之中,孩子会自主的正视自己,修正自己,让自己更好的适应,所以摩擦,碰撞正是孩子对外社交的正常的发展趋势,家长在保证孩子健康,安全的情况下,不要过多的干预,否则会是得其反。

其三,家长可以加强对孩子的教育,让孩子更能适应对外社交。第一,家长可以给孩子教育孩子的社交方法,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社交。让孩子在和别人交往的时候,更加自信。第二,家长可以锻炼孩子的体质,从而使孩子在社交的时候不至于因为身体的原因成为较弱的一方。第三,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使孩子能够感到爱,感到关心,从而在社交的时候能够献出自己的爱和关心,从而能够交到更多更优质的朋友。第四,培养孩子的认知和一定的承受能力,抗挫折能力。培养孩子自己的正确认知,使孩子自己能够主动的对事情进行判断,从而让孩子自己对自己进行自我保护。同时,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孩子的成长本身就不是一帆风顺的,困难和挫折时孩子成长的磨刀石,锻炼孩子抗挫折能力,让孩子更加自信的对待成长。

父母之爱子,则为其计深远。孩子不能永远在父母的羽翼下吗,父母要培养孩子的内在素质,让孩子成长的更优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