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组诗•什刹海之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2
【春】

飘丹无力竞飞尘,

欲放琼苞五彩云。

碧柳黄竹歌舞闹,

支支墨笔续心春。

【江】

念姑射隐水云乡,

梦里枯荷点点黄。

玉骨拼成新世界,

素心易乐满冰江。

【水】

惊看沉鳞竞跃催,

寒枝锁雀硬风飞。

冰魔甘败清源水,

同舀新醅饮百杯。

【暖】

金乌高挂碧云端。

黄叶漆金弄影寒。

驰骋冰川呵气暖,

长条空羡倚栏干。

【鸭】

莺啄草梦待新芽,

水墨丹青自在鸭。

寻遍红墙香未醒,

一枝春在玉兰花。

【先】

静候花开玉宇闲,

花娇棚暖尽情眠。

晴霞池浸冰皮化,

新树力争倒影先。

【知】

恶风恨露木难滋,

鸟住花巢绿有时。

千古枯荣一眷恋,

月明雪照玉林知。

 

在北京什刹海公园,一个人倚着栏杆看孩子们玩滑雪,冷得直打颤。只好沿着整个湖散散心。对于习惯南方的人来说,所能感受到的除了可望不可即的暖日、便是冷冷冷。冷风、冷荷、冷树还有飞鸦的几声冷叫。

只想尽快离开,就在此时听到旁边有人问我:“你觉得那是鸳鸯还是鸭子?”定睛一看后,随口吟了一句“春江水暖鸭先知啊,不用说是鸭子!”也就在这时突然便有了寻找春意的兴致。

虽有“ 飘丹无力竞飞尘 ”的黄叶,但也有了“ 碧柳黄竹歌舞闹 ”的春鸟。虽有“ 梦里枯荷点点黄 ”,好像被姑射神人施了睡魔咒语的枯荷,仿佛时间也因此凝住的冷寂;还有“ 寒枝锁雀硬风飞 ”的冷风; 还有即便“ 金乌高挂碧云端 ”却“ 黄叶漆金弄影寒 ”的凄冷;更有“ 花娇棚暖尽情眠 ”,让花穿上各种防寒罩的无奈。

但亦有“ 玉骨拼成新世界 ”的初春奇妙。看,这个新世界中除了有冰下的“ 沉鳞竞跃催”、“水墨丹青自在鸭 ”的惬意,还有“ 一枝春在玉兰花 ”的惊喜、“ 晴霞池浸冰皮化,新树力争倒影先 ”,树仿佛也争先要留下池中倩影的有趣。

看着大大小小的孩子们在 “驰骋冰川呵气暖 ”冰上和黑鸭子一样自在地畅游,惹得“ 长条 (柳枝) 空羡倚栏干 ”,再看那光秃秃的树干上裸露的鸟巢,那种刚开始“ 恶风恨露木难滋 ”的惆怅感顿时烟消云散,或许仅一夜功夫便出现“ 鸟住花巢绿有时 ”呢!

这样一想,即便心里有万般的无奈,潮水般决堤的难受,也就有了“ 静候花开玉宇闲 ”的安宁 。

只是岸边像“ 支支墨笔续心春 ”的“光棍”树们,不知道会有何种心迹?其实,“ 月明雪照玉林知 ”,他们比弹指间便一生的人看活得久,也就看得更明白,“ 千古枯荣 ”不就是在“ 一眷恋 ”中无法释怀吗?

如果能将悲喜荣辱放至大历史、大环境中,并融入自然中,就像冰封的什刹海下面涌动的流水,必将“ 冰魔甘败清源水 ”,化走那人情世故无情撒下的满腔冰冷。或许这正体现了“诗教”的心理作用。

同样地,或许这也正是在盛世时,诗极易发出正音而在乱世是则多变音的一种心理诠释。

离开北京后,在什刹海冰水上自由自在畅游的大黑鸭便一直嵌在脑海中怎么都难抹去。想起诗群有诗友以前出过苏轼诗《惠崇春江晚景》“春江水暖鸭先知”句分韵拈题作诗。试着将什刹海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按这句诗顺序成一组诗。

备  注

1、此七言绝句组诗押中华新韵。按苏轼的“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句诗的顺序分别押韵。第一组诗押春所在的人文韵,如此类推。

2、图摄自北京什刹海。

3、以上的解读是在写诗时的所思所想。一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看懂并喜欢上中华古典诗词;二是为了哪一天自己再失忆时能够看懂自己所写的诗词。因而,若只愿沉浸于诗词世界的读者可忽略不看。

4、不过,事后再回味可能又有新的启示,而且每个人理解的角度不同,可以从多个出发点进行解读,或许这正是写中华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5、以诗词言志,以诗词写史,记录生活的痕迹,见证蜕变的年代。

6、诗人华兹华斯有言:“我相信我的诗歌之使命便是安慰受苦者;使开心的人的更加快乐,好让白天的阳光更明媚;教导年幼者及各年龄层有仁爱之心的人学会真正地观察、思考和感受,让他们在行动和心灵上更有德性。这就是它们的职责,我相信在我们作古多年后,它们仍会忠实地完成这个使命。”——以此共勉。

7、生活还有中华诗词这个心理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