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的作者简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3-20
余华。《活着》是余华于1992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是其代表作之一。余华(1960年4月3日-),浙江海盐县人,中国当代小说家,浙江师范大学下辖的余华创作研究中心的特聘教授。余华于1960年4月3日出生于浙江省立杭州医院,1971年,余华全家搬迁到父亲工作的海盐县医院职工宿舍居住,在此处,他看到了许许多多病人的生死离别,童年的经历对他日后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进入中学后,余华开始阅读小说,积累了丰富的阅读经验,1977年夏天,余华中学毕业,并于年底参加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结果落榜。转年3月,在父母安排下,余华进入海盐县武原镇卫生院当牙科医生,但因不喜牙医职业,余华开始尝试写作,并于1983年1月发表短篇小说处女作《第一宿舍》,标志着他正式走进中国当代文坛。四年后,余华发表成名作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该小说初步显示了余华作为先锋派作家的创作特征,是他创作上的第一次飞跃,随后发表的《现实一种》《世事如烟》等短篇小说,以“暴力”的场景描写振动了当时文坛,确立了余华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作为先锋派作家的地位。1991年,余华创作第一部长篇小说《呼喊与细雨》,转年,发表长篇小说《活着》。其中,《活着》是余华迄今为止较受欢迎的作品,自出版后就始终保持每年约十万册的销量。1998年开始,余华开始进入以写作散文、随笔、论文为“主业”的时期,直到2005年,余华再次发表出版长篇小说《兄弟》,引起国内外的较大关注,《世界报》称《兄弟》“这本小说催生了一个新的余华”。作为中国当代作家之一,余华颠覆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推崇通过暴力和血腥的写作形式,暴露人性之恶,数十年来,余华作品被翻译成近40种语言,在世界上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播。余华在文学界具有较大影响,曾凭借多部小说荣获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悬念句子奖”“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等奖项。作家莫言称余华是“当代文坛上第一个清醒的说梦者”。美国评论家莫琳·科里根称誉余华为“中国的狄更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