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笔记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2-03
【 #高二# 导语】在学习的日子里,很多人都经常追着老师们要知识点吧,知识点也可以通俗的理解为重要的内容。 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笔记》,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笔记 篇一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原理:

  叶绿体中的色素都能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如:丙XX(无水乙醇)等。所以可以用丙XX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材料用具:

  新鲜的绿色叶片(如菠菜叶片);干燥的定性滤纸,烧杯(100mL),研钵,小玻璃漏斗,尼龙布,毛细吸管,剪刀,小试管,培养皿盖,药勺,量筒(10mL),天平;丙XX,层析液,二氧化硅,碳酸钙。

  方法步骤:

  1、取绿色叶片中的色素:称量、剪碎、研磨(加二氧化硅?碳酸钙?)、过滤

  2、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1)制备滤纸条:干燥、剪角、标记线

  (2)画滤液细线:细、直、干后重复2-3次

  (3)分离色素:滤液细线不能没入层析液

  注意: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到层析液。用培养皿盖盖上烧杯。

2.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笔记 篇二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材料选择:提取液呈浅色或近无色

  1、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是还原糖(等量混和,现配现用,加热砖红色)

  2、双缩脲试剂的成分是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A液)和质量浓度为0.01g/mL(B液)的硫酸铜溶液。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先A后B,A多B少,振荡显紫色)

  3、苏丹Ⅲ染液遇脂肪的颜色反应为橘黄色,苏丹Ⅳ染液遇脂肪的颜色反应为红色。

  (制片—染色—洗去浮色—盖盖玻片—观察)

3.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笔记 篇三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

  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细胞内的含量与在非生物界中的含量明显不同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

  大量元素:C、O、H、N、S、P、Ca、Mg、K等;

  微量元素:Fe、Mn、B、Zn、Cu、Mo;最基本元素:C;

  基本元素:C、O、H、N;

  主要元素;C、O、H、N、S、P;

  3、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85%-90%);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7%-10%);占细胞鲜重比例的化学元素是O、占细胞干重比例的化学元素是C。

  4、蛋白质的主要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①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如肌动蛋白;

  ②催化作用:如酶;

  ③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④免疫作用:如抗体,抗原;

  ⑤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4.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笔记 篇四


  1.体液:人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注意:凡是能直接与外界联通部分的液体,就不是体液。如:消化液(唾液、胃液、胰液、胆汁、肠液)、泪液、汗液、尿液都不是体液。

  2.体液的组成:

  注意:上图箭头表示体液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并不是物质交换关系。另外,如需进一步学习组织水肿成因,只需回复红色关键字即可。

  3.内环境是细胞和外界环境交换的媒介

  正因为细胞无论是向外界排出废物,还是从外界汲取养分,都需要进过内环境,所以内环境是细胞和外界环境交换的媒介。

5.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笔记 篇五


  1.类脂与脂类

  脂类:包括脂肪、固醇和类脂,因此脂类概念范围大。

  类脂:脂类的一种,其概念的范围小。

  2.纤维素、维生素与生物素

  纤维素:由许多葡萄糖分子结合而成的多糖。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不能为一般动物所直接消化利用。

  维生素:生物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微量有机物。大致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种,人和动物缺乏维生素时,不能正常生长,并发生特异性病变——维生素缺乏症。

  生物素:维生素的一种,肝、肾、酵母和牛奶中含量较多。是微生物的生长因子。

  3.大量元素、主要元素、矿质元素、必需元素与微量元素

  大量元素:指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如C、H、O、N、P、S、K、Ca、Mg。其中N、P、S、K、Ca、Mg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中的大量元素。C是基本元素。

  主要元素:指大量元素中的前6种元素,即C、H、O、N、P、S,大约占原生质总量的97%。

  矿质元素:指除C、H、O以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

  必需元素:植物生活所必需的元素。它必需具备下列条件:第一,由于该元素的缺乏,植物生长发育发生障碍,不能完成生活史;第二,除去该元素则表现专一的缺乏症,而且这种缺乏症是可以预防和恢复的;第三,该元素在植物营养生理上应表现直接的效果,绝不是因土壤或培养基的物理、化学、微生物条件的改变而产生的间接效果。

  微量元素:指生物体需要量少(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但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元素,如Fe、Mn、Zn、Cu、B、Mo,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还包括Cl、Ni。

  4.还原糖与非还原糖

  还原糖:指分子结构中含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α-碳原子上连有羟基的XX基)的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或班氏试剂共热时产生砖红色Cu2O沉淀。

  非还原糖:如蔗糖内没有游离的具有还原性的基团,因此叫作非还原糖。

  5.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与二苯XX试剂

  斐林试剂:用于鉴定组织中还原糖存在的试剂。很不稳定,故应将组成斐林试剂的A液(0.1g/mL的NaOH溶液)和B液(0.05g/mL的CuSO4溶液)分别配制、储存。使用时,再临时配制,将4-5滴B液滴入2mLA液中,配完后立即使用。原理是还原糖的基团—CHO与Cu(OH)2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

  双缩脲试剂:用于鉴定组织中蛋白质存在的试剂。其包括A液(0.1g/mL的NaOH溶液)和B液(0.01g/mL的CuSO4溶液)。在使用时要分别加入。先加A液,造成碱性的反应环境,再加B液,这样蛋白质(实际上是指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在碱性溶液中与Cu2+反应生成紫色或紫红色的络合物。

  二苯XX试剂:用于鉴定DNA的试剂,与DNA混匀后,置于沸水中加热5分钟,冷却后呈蓝色。

  6.血红蛋白与单细胞蛋白

  血红蛋白:含铁的复合蛋白的一种。是人和其他脊椎动物的红细胞的主要成分,主要功能是运输氧。

  单细胞蛋白:微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人们通过发酵获得大量的微生物菌体,这种微生物菌体就叫作单细胞蛋白。

  7.显微结构与亚显微结构

  显微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能看到的结构,一般只能放大几十倍至几百倍。

  亚显微结构:能够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直径小于0.2μm的细微结构。

  8.原生质与原生质层

  原生质:是细胞内的生命物质。动植物细胞都具有,分化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主要由蛋白质、脂类、核酸等物质构成。

  原生质层: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只存在于成熟的植物细胞中,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它与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相比,缺少了细胞液和细胞核两部分。

  9.赤道板与细胞板

  赤道板: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这个平面与有丝XX中纺锤体的中轴相垂直,类似于地球赤道的位置。

  细胞板:植物细胞有丝XX末期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的一层结构,随细胞XX的进行,它由细胞中央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新的细胞壁。

6.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笔记 篇六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一、相关概念:

  氨基酸: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

  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

  肽键:肽链中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

  二肽: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个肽键。

  多肽: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链状结构。

  肽链: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肽链。

  二、氨基酸分子通式:

  三、氨基酸结构的特点: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如:有—NH2和—COOH但不是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叫氨基酸);R基的不同导致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四、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种类、排列顺序不同,多肽链空间结构千变万化。

  五、蛋白质的主要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①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如肌动蛋白;

  ②催化作用:如酶;

  ③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④免疫作用:如抗体,抗原;

  ⑤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六、有关计算:

  ①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数

  ②至少含有的羧基(—COOH)或氨基数(—NH2)=肽链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