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君子如玉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4

1. 君子如竹原文

风过不折 雨过不污

躯有节 而少蔓枝 数丈傲骨通透

叶似剑锋而不外露 微垂亦不自卑

任而东西南北风 屹立不摇 纵使古今万世愁 一肩担尽

竹 有节 有千节

虽清瘦却挺拔

风过不折 雨过不浊

千击万磨仍坚韧

君 当如竹

古今之人 常合称梅 兰 菊 竹为四君子

除非不和此流 少有异同而已

梅 凌寒独开 冷香暗送 虬枝嶙峋 一树风华

白梅傲霜 红梅泣血

枉三尺寒江载进万里步伐 却难复落花之情

事过时 梅雨纷纷 嫣然落尽 芳魂已归离恨天

忆其去 便从万般无奈 虽免不解风情

兰 遗世之雅 亭亭独立 子曰:兰有王者之香

何谓王者? 胸纳四海 手掌八方 毕露峰芒而王于天下

而今反隐其幽谷 晦而不现 一心两面 易处风流

凉风仓下春秋算尽 终难定风愁

菊 尽得陶潜之爱 虽金之烨烨 银之灿灿 千种风流 焉待人说

况其隐逸闲边 脱俗之贵 甚不在话下

无奈开在多事之秋 即便遗世独立 亦被风尘染

有心无心 情巢难筑 多情薄情 冷寂一心

梅 兰 菊三者花期各有长短 然本株不死便可周而复始 灼灼其华 花光似锦

观竹 一生一花开 灿烂之刻便是回天之时 不争平生之荣辱 愿付辉煌于一瞬

不庸不滥 世无其比 是具非凡品

可畏 可敬 可软!

兰 生幽谷

寂寞吐芬芳

清中色含娇

不以色香自旋

不因无人不芳

岁岁生幽谷

留得世人香

君如当兰

默默奉献

显精神

君当如梅 笑迎霜雪 傲骨不折

君当如兰 幽谷长风 宁静致远

君当如竹 高风亮节 坚韧不拔

君当如菊 洁身自好 寒芳自赏

君当如琴 静沐松风 深林呼唱

君当如瑟 沉弦郁鼓 尽逝黄龙

君当如木 幽谷岚雾 哀鸿黯落

君当如萧 峋氲行云 壮士悲歌

竹 本无心 是故猜心

无心便是无我 置己利於度外 猜心所以不败 天下付诸笑谈

繁华落尽时 昔日风管之声 萧萧厉耳 反是一派悠闲

后世人蓦然得之 不忍追忆 无奈北望祭英史

言已毕 泣无声

本不应悲 拭泪冷眼 笑对苍穹 还归四字:

君 当如竹

在网上搜的!!!!

2. 用文言文表达君子难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君子可欺之以方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 贫.”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诗经·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3. 文言文中有"如玉如莹"是哪篇

出自《扬子法言》汉·扬雄 撰 晋·李轨 注 吾子卷 第二 或问:“屈原智乎?”曰:“如玉如莹,爰变丹青。

如其智!如其智!”〔注〕夫智者达天命,审行废,如玉如莹,磨而不磷。今屈原放逐,感激爰变,虽有文彩,丹青之伦尔。

〔疏〕音义:“屈原,九勿切。”史记屈原传云:“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因谗之,王怒而疏屈平。屈平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令尹子兰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顷襄王怒而迁之,遂自投汨罗以死。”自序云:“怪屈原文过相如,至不容,作离骚,自投江而死。

悲其文,读之未尝不流涕也。以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

遇不遇,命也,何必湛身哉!”故或以其智为疑。“如玉如莹”者,音义:“如莹,乌定切,又音荣。

石次玉者,一曰玉色。逸论语曰:‘如玉之莹。

’”按:说文:“莹,玉色也。一曰石之次玉者。

逸论语曰:‘如玉之莹。’”段注云:“此盖引证玉色之义。”

按:“如玉如莹”,即如玉之莹也。

4. 言念君子,气温如玉 全诗和解释

君子如玉:《国风·秦风·小戎》里有“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君子如兰:君子之交淡如水,人们将真挚纯洁的友谊,称为“兰谊”,故有“金兰结拜”之称;君子嫉恶如仇,则有“兰艾同焚”,“兰摧玉折”之用;君子性情高雅,恩蕙长留,也才有“兰质熏心”,“兰薰桂馥”之赞。人们常说,君子志趣高雅如兰,生于幽崖绝壑,不求闻达,抱芳守节,馨香环绕。

古诗人屈原在《离骚》中曾将兰作为佩物,表示自已洁身自好的情操:“扈江离与薜芷伫,纫秋兰以为佩。”,抒发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苟合取容的胸怀。

表现了一个正人君子的高风亮节与胸襟坦荡。做为一个做学问的君子,也得像兰花一样赖得住寂寞,自尊自爱,超越红尘。

“兰生幽谷,无人自芳”正合乎君子宁静致远,孤独清高,不落俗囿的格性。

5. 君子如玉亦如铁之类的作文1500字 求快点

一直喜欢“君子”二字,因为它是最能体现中国正道之人的价值取向。在我看来,君子比勇士更儒雅,比绅士更正义,较之书生少了几分酸腐之气,比之英雄少了几分草莽之气。君子达可兼济天下,穷可独善其身。孔孟之道,即是君子之道;可君子之道,却又不拘泥于孔孟之道。

君子必守道,君子之道,在于心系苍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一个真正的君子,关心的是国家大事,总是把原则、道义、置于首位,“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在君子眼中国家安危、黎民幸福才是他最为关心的事情。杜甫自己身处茅屋之中,尚且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声。君子为国家,为百姓,文可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武可以投笔从戎,战死沙场。君子可以自横刀向天笑,留取丹心照汗青。国家安逸时君子可以退隐山野,泛舟五湖,可当国家于危难时、为救百姓于水火时,君子可以慷慨赴死,舍身取义。

君子之道,在于不事权贵,古往今来,身为君子者,必定是藐视权贵,宁折不弯。如李白的“天子呼来不上朝”,如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身为君子,可以入世,可以做事,但始终保持着自己人格的独立,接人待物,处朋交友,看重的是性情相投、品德高尚,决不是看其是否为高官达人,能否为己所用。曲身事权贵,阿谀奉承,是君子所不耻之事也。君子当是坦坦荡荡,见到权贵,不卑躬屈膝。能做到俯仰无愧,方乃君子本色也,君子“彼以其爵,我以吾义”,故而能笑傲王侯,我行我素。乐道忘势。

君子之道,在于藐视金钱,富贵于我如浮云,千金散尽还复来,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彼以其富,我有吾仁”,如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也不改其乐。君子得财,取之有道;君子之财,广施天下,为的帮助天下穷苦之人。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不求奢华、不求富贵,行事为人,无愧己心。吝惜钱财、自私自利、斤斤计较之人,离君子之德已远。

6. 跪求所有含“君子”二字的古文言语句

君子,一般是儒家的概念,我给你《论语》中的和《周易》中的,你看看

有出处和翻译

《论语》中的君子

(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义”就是“宜”,也就是说,君子走的始终是一条适宜的正路。而小人则一心看重私利,在一己私利驱使下很容易走上邪路。

(2)“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

就是说,君子和小人每天心中惦记的事情是不同的。

君子每天牵挂的是自己的道德修缮,小人则记惦的是自己的家乡;君子心中始终有一份规矩、法度,不得超越,小人则满脑子想的是些小恩小惠,小便宜。

(3)“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

就是说:君子是合群的,虽然他内心里庄重、庄严不可侵犯,但他在一大群人里头却从来不争。同时,他也决不拉帮结派,谋取私利。这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和而不同”(《论语·子路》)。 小人则刚好相反,他是“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生活中经常会看见这样的场面:大家讨论一件事情的时候,领导的话还没说完,马上就会有人跳出来说,对对对,领导说得真好,什么高屋建瓴、深谋远虑之类的溢美之词说了一大箩筐;可是到会后他转脸就会对别人说,哎,这个领导说的都是什么啊?我一点都不同意他的观点!

关于君子和小人行事的不同,孔子还有一个表述,叫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周”就是能够团结照顾到很多人,他以道义为准则与人交往,所以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个真君子不管他有多少朋友,他都会像空气里的氧气一样,让朋友们感觉到很欢欣,感到受到照应。“比”这个字形,象两个人紧挨着站在一起,意思是说,小人喜欢结成小圈子,他不会融入大集体。

(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小人之所以喜欢互相勾结,是因为他的心里有鬼,想通过这种勾结谋取私利和维护既得利益。所谓“结党营私”,正是这个意思。而君子则胸怀坦荡,因为他坦然无私,所以能够平和,能够以善意跟所有人走到一起。

(5)“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论语·子路》)

说,同“悦”,高兴。一个君子你很容易与他相处,但是你又难以取悦他。假如你想以不正当的手段取悦他,他反而会不高兴。决不会说你给他一个小恩小惠,他就给你大开绿灯、大开后门。等到他真正使用你的时候,他会根据你的才干,给你安排一个合适的位子。这就叫“器之”。

小人的特点是你很容易取悦他,但是你很难与他相处。生活中这样的人不在少数。比如说你给他施一点小恩小惠,帮他一个小忙,甚至你请他喝一顿酒,这个人就会很高兴了。即便你取悦他的方式是不合乎道义的,是不正当的,他也还是会很高兴。但这样的人又是很不容易共事的。你千万不要以为取得了他一时的欢心,他以后就会非常忠诚地一路给你开绿灯,虽然你费了很多力气,花了很多钱财,打通了关节,但等到他真要用人的时候,他不会根据你的才干给你安排工作。而是求全责备,觉得你这儿也不够格,那儿也不达标,你以前所做的一切都算白费。他会想法刁难你,让你觉得很尴尬。所以这样的人你很难与他相处。

《周易》中的君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上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流传更广。但两千年来,知者多,能解者少。而且,在学术界仍有不同的解释,目前,似乎还没有公认的正确训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