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浩然之气的意思?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0
浩然之气是什么意思
“浩然之气”这个词,一般用来形容一种刚正宏大的精神,这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孟子创造的一个词语,是一个富有创新思维的哲学概念。它对二千多年来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的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解释】:浩:盛大、刚直的样子;气:指精神。指浩大刚正的精神。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示例】:贫薄把人灰,且养就这~。 ◎元·汤显祖《牡丹亭·言怀》

【近义词】:光明正大、光明磊落、刚正不阿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指正大刚直的精神

详细请阅读baike.baidu/view/80259
浩然之气是什么意思?
孟子说:吾善养浩然之气。公孙丑问:敢问何为浩然之气?孟子说: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与天地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孟子以直义道总结了它。更有古今大家对气都有一番精辟的论述,而我至今还在迷茫,我该怎么养我的气,更如何养浩然之气?我对于浩然之气渴望而不可及,我这样理解:浩然之气,至大至刚,描述大自然旷然恢宏博大的气势,而我们作为大自然的一个生物,也需要养成这样的气势和气质,我该如何来养?我很少看到可操作的法则,我也只有在在脑海中慢慢摸索。首先对于浩然之气的理解,用一幅画来描述它:提气收腹,擡眼高望,眼前遥远,目无细物,沧渺鸿蒙,长河浩荡,吐垢纳新,平心静气。如何理解浩然之气而养之?追寻浩然之气的根由,首先要看看浩是什么意思?浩字怎么解释?说文解字中查到,浩,从水,告声。本义:水势浩大。我理解,浩的组合是水和告,告,说话,合在一起就是水在说话的声音和状态,就是浩。黄河是祖国的母亲,在我国古代仓颉造字的时代,我国先民在黄河流域繁衍生息,对于水声的理解,也主要是对于黄河水声的理解,而黄河水的宏伟壮观的气势,浩浩荡荡,惊涛骇浪,一泻千里,势不可当,狂奔而下,摧枯拉朽,尤其是站在壶口瀑布,看滚滚黄水奔流至此,倒悬倾注,若奔马直入河沟,波浪翻滚,惊涛怒吼,震声数里可闻。人置其中,全身的感官都会感受其气,眼睛能看到大天之下气势滚滚的惊涛骇浪,耳能听到震耳欲聋的轰鸣,鼻子能嗅到阵阵气浪扑过来的清凉和冲击波,皮肤能感受到阵阵的清爽滋润。再细看,任选一个浪尖,急转直下,毫不犹豫,滑过峭壁,直扑空濛深潭;千万道细浪汇聚成豪壮的河流,巨注天池,多而不乱。人若和这种气势相融合,吸取这样的自然之气,养成自己的一种气,那就是浩然之气了!清楚的记得,儿时的我,常有用不完的劲的感觉,不知疲倦,然躺下就睡着,敢于气势豪言。而如今在每日的琐碎生活中不断的磨损了自己的气势,纠缠于鸡毛蒜皮中,可谓神经末梢的炎症。尽管有些人在开始还是有正确的大政方针,而在细小的操作过程中不断丧失了原则和方向,走至没落,说明我在操作过程中如何时刻保持方向性对于我来说是一门学问。按照控制论,方向性的信息要反馈和受控,才能保证这正确的方向。而作为人这个高级的信息系统,如何保证这一点,千百年来,还是一个课题。我们古文中不断提到一个字,气,这个字不是一个简单的气,更有一个哲学范畴的意义:对于人而言,没有一口气,也就没命了;就此而言,气就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控制主体。人生就是为了争一口气;我们平常也更要养气;不要生气,等等如此。我用气来保证控制论中的控制作用,控制和发挥自己的正向的,积极的气的一面,尤其是保存万象的浩然之气,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作用。
怎样理解孟子的浩然之气
浩:盛大、刚直的样子;气:指精神。指浩大刚正的精神。

【成语】: 浩然之气

【拼音】: hào rán zhī qì

【解释】: 浩:盛大、刚直的样子;气:指精神。指浩大刚正的精神。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详解】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所谓浩然之气,就是刚正之气,就是人间正气,是大义大德造就一身正气。孟子认为,一个人有了浩气长存的精神力量,面对外界一切巨大的诱惑也好,威胁也好,都能处变不惊,镇定自若,达到“不动心”的境界。也就是孟子曾经说过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
浩然之气什么意思
【解释】:浩:盛大、刚直的样子;气:指精神。指浩大刚正的精神。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示例】:贫薄把人灰,且养就这~。

◎元·汤显祖《牡丹亭·言怀》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指正大刚直的精神。

【近义词】:光明正大、光明磊落、刚正不阿
浩然之气是什么意思
浩:盛大、刚直的样子;气:指精神。指浩大刚正的精神。形容光明正大、光明磊落、刚正不阿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公孙丑问曰):“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孟子)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孟子论养气中所说的浩然之气是什么
公孙丑问:“请问什么叫做浩然之气呢?”

孟子说:“这比较难说。它作为气,最广大、最刚强,用正义来培养它而不加损害,就会充盈于天地之间。它作为气,与义和道相匹配,没有它们,它就没有力量了。它是义在内心积累起来所产生的,不是义由外入内而取得的,如果行为使内心感到愧疚,它就没有力量了。” 孟子?知言养气章》
浩然之气什么意思
【解释】:浩:盛大、刚直的样子;气:指精神。指浩大刚正的精神。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示例】:贫薄把人灰,且养就这~。 ◎元·汤显祖《牡丹亭·言怀》

【近义词】:光明正大、光明磊落、刚正不阿

【郸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指正大刚直的精神
孟子说“吾善养浩然之气”这个“浩然之气”是个什么鬼?怎么理解?
你好,

原文:

(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译文:

(公孙丑问说):“请问先生在哪方面擅长?”[2]

(孟子)说:“我能理解别人言辞中表现出来的情志趋向,我善于培养我拥有的浩然之气。”

(公孙丑)说:“请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呢?”

(孟子)说:“这难以说得明白。那浩然之气,最宏大最刚强,用正义去培养它而不用邪恶去伤害它,就可以使它充满天地之间无所不在。那浩然之气,与仁义和道德相配合辅助,不这样做,那么浩然之气就会像人得不到食物一样疲软衰竭。浩然之气是由正义在内心长期积累而形成的,不是通过偶然的正义行为来获取它的。自己的所作所为有不能心安理得的地方,则浩然之气就会衰竭。所以我说,告子不曾懂得什么是义,是因为把义看成是心外之物。一定要在心中有集义这件事而不要停止,心中不要忘记,不要用外力(违背规律地)帮助它成长。不要像宋人那样。宋国有个担心他的禾苗不长而拔起它们的人,疲倦地回到家。对家人说:‘今天我疲累之极啊,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的儿子跑到地里去看,禾苗都干枯了。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很少的。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不给作物除草的人;帮助庄稼生长的,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不仅仅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

希望能够帮到你O(∩_∩)O~
说明"浩然之气"一词出自哪部著作并解释其含义
《纪念傅雷》一文中用以赞美傅雷品格的“浩然之气”一词,出自《孟子》

浩然之气

浩:盛大、刚直的样子;气:指精神。指浩大刚正的精神。

用法

贫薄把人灰,且养就这~。 元·汤显祖《牡丹亭·言怀》

来自

《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例句

①吉鸿昌面对敌人的枪口;丝毫不畏惧;那股~令人敬佩。

②学习先辈们的~;对捍卫民族尊严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