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前期要淡化竞争意识,培养竞争能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4

一直以来,人们大都认为竞争意识要从小培养,不能让孩子养成输不起的性格。我也是这么认为的,直到我有了孩子。

1.飞行棋事件

我第一次怀疑这个观点,是在女儿4岁时,我陪她下飞行棋。下飞行棋有输就有赢,且本身就是一种带有竞争性意义的 游戏 ,我秉着公平公正,赢了就是赢了,输了就是输了的想法,和女儿下了一盘。结果当然是我赢了,她输了,然后女儿就哭了。我就批评她,下棋就是这样的,输了很正常啊,你和妈妈多下下可能就会赢的。之后女儿运气好,赢了一盘。之后我赢了一盘。但那天之后,我再找女儿下飞行棋,她就会拒绝,还说不喜欢飞行棋。我想,幼儿园刚开始时对飞行棋还挺有兴趣的呀,怎么就不喜欢了呢?是我上次下棋把她弄哭了的缘故吗?我心中隐约觉得我可能做错了。

我和父亲打电话的时候说起这事,父亲笑我,当妈妈了还和小孩计较,你是大人,她是四岁的孩子,你本来就应该让着她呀,她刚开始学,你就总让她输,她要是还想和你下那就怪了!

过了好一阵,她从幼儿园回来和我讲,她在学校和小朋友下飞行棋赢了,我装作很崇拜的样子说想和她比试比试,她看着我想了一会,说那试试。我们下了一盘,我刻意走的慢,结果我输了,孩子赢了很开心,我也坦然的告诉她,没关系呀,妈妈虽然输了,但下一次也是有可能赢的。后来孩子有时就会喊我下飞行棋。

之后儿子三岁半的时候,开始学飞行棋。有了女儿的经验,我和儿子下棋时,一开始总是让着他。我们会降低难度,一人只用一个棋子,谁最先到终点谁赢。一般下三盘,在我的操作下,他总能赢两盘。我也会告诉他,输了很正常,再来一盘,或许就会赢的,他很享受和我下棋。但他常常很讨厌和姐姐下棋,因为和姐姐下棋赢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是的,当这样的事情频繁发生的时候,我才真的意识到,没有人、包括儿童在内喜欢被“碾压式打击”。

下棋这件事让我意识到: 在孩子6岁之前,要淡化竞争意识,先让孩子爱上下棋,再把孩子下棋的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让孩子的竞争能力先长出来。如果在下棋时,我们过分强调输赢,总是用语言、表情、物质等表扬赢的一方,那输的孩子体验到的就是超过他心理承受能力之外的挫败感,频繁的挫败感会导致他还没有开始喜欢上下棋,就开始憎恶下棋,远离下棋了。同时,我们应该通过自己输了的反应告诉孩子,输了也正常的,或许我认真下棋,下一局就会赢了,培养孩子 健康 的输赢观。

2.跳绳事件

女儿5岁的时候,看到邻居的大哥哥在楼下拿着绳子跳绳,她觉得好玩,就拿过对方的绳子跳了起来,当然,她没有跳过去,大哥哥很得意的说我跳给你看,她就很不好意思的把孩子还给了对方,之后也不愿意再跳了。

过了一段时间,她突然拿了跳绳自己玩了起来,我想起她之前的不好意思,就假装没看见。没想到她竟然歪歪扭扭的跳过去了一个。兴奋的女儿对着我喊,妈妈我跳过去了一个。我这才从假装没看见中抬起头来说,那太好了啊,你怎么做到的?然后她就跳给了我看。接着我鼓励她,多练习下,跳一个就会很顺利的。没一会她就能每次都跳过去一个了。我再次鼓励她,练习下连跳两个,并用慢动作给她做了示范。之后,她足足练习了二十来分钟,终于跳出了2个连续跳。女儿兴奋极了,我也替她高兴,顺带鼓励她,不着急,慢慢练习,一天进步一点点,你会跳的更多的。

后来,每天放学,女儿都会跳会绳,有时碰到跳绳的同学,同学妈妈会招呼说你们比比,看谁跳的多。女儿会说,我不想比赛,想自己跳。我隐约懂她,我想她觉得自己可能还没有一定的把握,所以想自己练习。果然,等她能够跳到100下时,她果然很愿意和小朋友们比赛跳绳了。

我想, 跳绳这件事对于女儿来说是一次重要的成长事件,从不会跳绳到会跳绳的过程中,她经历过坚持不懈,专注而投入的练习,按照自己的节奏,终于从0水平到能跳100下,她真的懂得了勤奋的练习可以让她做到一件事,而且每天进步一小步可以让自己持续不断的进步。

而这件事让我收获更多,我领会到: 原来孩子有时是会主动学习的;对孩子来说,和高水平的他人比,大多情况下只会让他更挫败和逃避,而和自己比,则可以促进他不断地提高,同时也更容易让自己集中精力在当前的事情上;当孩子的跳绳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时,她就愿意和他人比,赢了开心,输了她也知道再练习下,或许又能超过对手;孩子也因此能慢慢领悟,赢了是我努力的结果,输了也不可怕,我再通过自己的努力可能就会赶上对方。

3.验证

后来,在学习儿童心理学的过程中,也进一步验证了我的这些做法。

按照埃里克森的儿童发展阶段理论,童年是一个非常独特的阶段,有着自己非常独特的发展任务。 比如在3~6岁之间,儿童恰好处于“主动对内疚”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在尝试新任务时,希望能体验到参与感并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他们似乎总想把每件事都做到最好,同时,当任务对他们来说太难时,他们也会望而却步,并且惧怕失败。所以,在这一阶段,我们要为儿童提供合适的 游戏 机会,并让儿童体验到成功的感觉,因此,我们的主要关注点不应该是“来,比比看谁做的好,看谁赢了”,而是为孩子提供适合他年龄的 游戏 ,然后让他多多体验成功,有了一定成功经验之后的孩子们会自己要求“比比,看谁能赢!”

同时,蒙台梭利也对这种竞争意识持反对态度,反对“儿童为师”的这种竞争。 比如说“小雨折了一朵小花,你们得向她学习!”,蒙氏不赞成这种人为的赶、超。我很赞同,我领悟为,每个孩子在某一段时间内,都有自己感兴趣的事件,而对于相同的一件事情,每个孩子又都有自己的学习节奏,我们不去强调竞争,夸奖谁做的好,恰恰就是给这样的孩子一个安静、专注的学习氛围,在这种氛围中,他们才能聚焦于内在的精进,专注于学习本身,收获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从而真正的爱上做一件事情。这才是最宝贵的。

因此,我在想,对于儿童前期的孩子: 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要从长远的角度为孩子考虑,淡化我们大人的竞争、攀比心理;其次是呵护好孩子刚从内心生长出来的对各种事物的兴趣、以及尝试的小苗苗,保护好这颗小苗苗,给它阳光和甘露,欣赏和关爱,以及适宜的小风雨,待它生长到一定程度,一定会昂首挺胸的呼喊,我要挑战暴风雨;最后,蒙台梭利说过孩子是“我听过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得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所以,我们要在和孩子的日常相处中,在各种实践活动中,通过事实告诉孩子输赢很正常,妈妈有时候也会输呀,我们赢了可以为自己开心,输了也非常正常,通过找原因,再努力,我们还可以再赢回来,以此增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孩子 健康 的竞争意识。

END

微信公众号:孩子们的爱之屋

相似回答